时间:2024-07-28
陈正初
(陈正初紫砂艺术工作室 江苏 宜兴 214200)
宜兴古称阳羡,有着上千年的烧陶史,所以有着陶都的美称,宜兴当地得天独厚的环境诞生了紫砂这一朵奇葩。紫砂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宜兴当地的制陶传统,亦离不开浓郁丰富的文化氛围。自己魏晋时期衣冠南渡开始,中国的文化重心逐步南移,而随着几十年改革开放,南方的经济同样逐渐超越北方,文化和物质双重的利好,让紫砂艺术在当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传承经典,开拓创新,成为了当下整个紫砂艺术领域的共识。
紫砂文化艺术中,紫砂壶无疑是绝对的明星,对于壶艺创作中的装饰技法就不下数十种,常见的陶刻、泥绘、描金、贴饰甚至成为了较为普遍的工艺表现形式,一把壶上倘若不刻点什么,加点什么就仿佛了少了一些东西。当然,这种想法在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创作中肯定是不可取的,但却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紫砂装饰技法的蓬勃活力,对美的追求,让紫砂壶诞生出更加多姿多彩的艺术面貌。
作品“三宝壶”的创意就来自于其本身的装饰,密集如印纹一样的壶面装饰是这把壶最大的特点,这样的装饰在过去的紫砂壶上是从未有过的。这样的创意来源于印染行业所常见的印花纹样,我们日常所穿戴的衣物,上面的装饰、图案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印染的功劳,在这方面中国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其中有一种叫做蓝印布,又名靛青花布,是中国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它起源于春秋战国,繁盛于明清,跟紫砂艺术发展的高峰相重叠,它的工艺相当复杂在本文就不做展开了,需要重点说明的是,蓝印布上的装饰花纹带有十分独特的中国文化印记,作品“三宝壶”正是以紫砂独有的堆花工艺在茶壶的表面复现了这种图案,因紫砂、堆花、蓝印同属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的瑰宝,所以命名“三宝”。
这把壶在造型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壶面呈梯面,壶底部似扁碗,底部塑圈足,壶身整体的重心偏下,所以壶体显得非常稳定,在壶身之上取截盖式,盖面的线条为壶面线条的延伸,半圆形的壶盖上溯镂空的壶钮,壶钮的造型颇为别致,如同一枚卷曲的镂空如意,其线条长度控制的十分到位,不会显得壶钮额外多出一截,柔韧的曲线带有一股弹性,显得非常有活力。同时壶钮的造型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壶把也采用了相似的造型风格,在传统飞把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变化,显得更为保守一点,一弯流的流口不大,流腹却显肥,这就更突显出壶嘴的秀气,上下暗接,跟壶把一样,流身的曲线完全的融入到壶面当中,从整体的造型来看,这把壶纯粹而凝练,流畅而写意,在造型的表达上尽可能的浓缩精简。
“三宝壶”采用传统的堆花技法来进行装饰,与过去堆花装饰所表现出的不同在于,其表面的纹样来自于蓝印布上的印染装饰纹。跟一般的堆花装饰相比,作品“三宝壶”上的装饰纹路显得稠密而复杂,精彩且别致,突破了传统堆花装饰的界限,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装饰感。在这样的装饰图案中,大量的采用了“贴”跟“点”的装饰结构,借鉴了蓝印花布图案中两色搭配的方式,以一种符合中国传统审美的形式将图案描绘出来。简单、原始的金黄色泥料如同印染一般遍布整个壶面,上下仿佛有一条无形的界限,将这样的装饰图案限制与壶面的中间部分,通过壶口的分隔,又出现在壶盖之上,两层平行的图案装饰,给人一种既淳朴自然,又千变万化的审美感受。
图1 三宝壶
这样的装饰图案带有独特的随机性,其并非是如同过去均陶堆花那样具有规律性的装饰纹样,这与传统蓝印布中的绞缬工艺有些相像,绞缬又称扎燃,顾名思义是用线将布料扎起来进行印染的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最后得到的图案具有随机性,这种随机并非是指装饰纹样胡乱的堆砌,而是将装饰纹本身原子化,再将其分布于限定的范围之中随机排列,这就会给人一种既变化无穷又显得有韵律的装饰感,在作品“三宝壶”上,用堆花的方式将一些基础的图案排列在一起,并在图案与图案之间用“点”的方式来进行填充,这在工艺上较为复杂,需要极具耐心才能够完成,且如此大面积的壶面装饰,越是临近收官,其处理的难度越大,其中的诀窍就在于擅用大小“点”的技巧,将装饰界限的上下两边填满,在局部显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但这种局部的规律又会被整体的随机性所掩盖,这也是这件作品装饰图案的魅力所在。
在传统的紫砂壶装饰上,堆花装饰通常会采用带有规律的排列方式,构成一种整齐的美,这样的装饰倘若搭配较为规整的壶形结构,就能形成相辅相成,相互提升的效果。而当茶壶的造型并不那么规整,且在局部还需要作出一些变化的时候,这种过于整齐的装饰就会拖累整体的艺术表达,显然是不合适的,而在作品“三宝壶”上,壶钮和壶把都作出了变化,在形体上带有缺口,这时候采用不那么规律的壶体装饰就能够进一步的凸显出作品的与众不同,形体和装饰之间形成了一道和谐的桥梁。
文化是生命的花朵,离不开生命的本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喜欢那些冰冷僵硬的死物,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缺乏生命活力的,整天和这些事物待在一起,必然是沉闷和压抑的。实际上中国的古人早已经总结出这一规律,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围绕的核心就在于“道”,自然是道的化身,贴近自然就贴近于道。在艺术创作中,我们只需要将这个“道”转变成“生活”就可以轻易的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越贴近自然的艺术就越受欢迎,而自然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随机性”。人类虽然不断的总结经验,改造自然,努力的在整个世界上寻找各种各样的规律,但自然的博大使得人类尚且有着无穷广大的领域尚未涉足,其具体的表现就在于各个方面的随机性,作品“三宝壶”的装饰理念,就是借用了这种文化上追求不确定性的需求,用一个限定的框架,将其囊括其中,从而用规律包含不规律,用整齐包括不整齐。
在设计和思考这件作品的创作主题的时候,笔者首先想到的就是融合,紫砂工艺、文化之所以能够不断的进步,创新并不是唯一的推动力,在创新之外,融合其他工艺的优点,将其纳入到自身的工艺体系当中,才是紫砂文化艺术长盛不衰的奥秘。紫砂、堆花、蓝印纹样,三者同属于中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三者的发展轨迹都有着相似之处,其底层的艺术表达逻辑是相通的,将三者结合起来,是一次尝试,亦是一次以创新为目的的基础构建,因为当各种工艺条件都满足的时候,紫砂艺术作品的创新自然而然的就会到来。
综上所述中国有着漫长的历史,各种文化的源头殊途同归,在这漫长的文化衍变中,总是伴随着兴盛与失落,当辽远的钟声于今日回响时,过往的很多事物都仿如亘古传来的喃喃低吟,沧海变为桑田,白云化作苍狗,中国文化的血脉就如同黑暗中熊熊燃烧的火光,使各种薪柴化作燃料,让隔阂化为温暖,在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光明且灿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