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姚志源
(姚志源紫砂工作室 江苏 宜兴 214200)
自陶渊明之后,田园生活顷刻间摆脱了晦暗的汗水和艰辛的劳作,用一种恬淡素雅,淳厚自然的色彩,制作了一件充满梦幻效果的文化外衣,自此中华文化中不断涌现出类似的情感迸发,各种文学、工艺创作,围绕“田园”二字不断地展开,这并非是古代文人的一厢情愿,相反即便是士人阶层早已消亡,现代科技和文明的光芒普照大地的当下,依旧会有人执著地去追求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这是源自于我们人类历史和基因中的记忆,几乎永不磨灭、不断传承,这就为艺术创作保留了一片独特的天地,紫砂仿生花货的塑造就是基于这一点,经历时光的波涛,即便在紫砂艺术处于低谷的时期都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紫砂花货创作的发展,表面上来看好似是基于技法工艺的进步,但实际上紫砂壶的创作理念总是先于这些产生变化,只是由于时代的局限,被技法和工艺所限制,让人错以为是技法工艺带动了紫砂花货艺术的前进。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的革命,移动互联对我们生活所带来的改变,超过了过去三十年的总和,这其中就包含了光影技术的变革。在过去,摄影是一项专业门槛比较高的技术,人们对于光影所构筑的世界基本都是模糊的,原始的,影像的留存没有那么方便,所以对于工艺品塑造中细节的追求并不高,对于艺术品形象塑造中光影的变化也不敏感。这就造成了以往的紫砂花货只要能塑造出一个大致的轮廓,其所描述的形象就可以为人所接受,并引入了一个绘画中的概念,称作“写意”。但事实上“写意”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没有“实”就不会有“意”,当下对于紫砂花货的塑造早已经到了需要重新定义的时候。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不仅仅是一位诗人的感叹,更是对田园生活中各种细节的描述,可见即便是在一首诗中,细节的描述是多么的重要。紫砂花货之所以有别于几何形态的紫砂光货,其最重要的一个差别就是塑造出了光货所缺少的真实的细节。也许在紫砂制作最初的时期,这种细节受到技法工艺的限制是模糊的,不清晰的,但对于细节的呈现,有助于让每一个看到这件作品的人在脑海中构筑一个场景,细节塑造得越精彩,这个梦想中的场景就越真实,而当我们在思想情感中获得了真实,那么也就等于在现实中感受到了真实。
紫砂作品“高茄子壶”的细节塑造就重点关注了这一点,这把壶采用了传统花货中常见的塑造布局,将壶流、壶钮和壶把三者相对于壶体独立开来,并用截盖的形式保持壶体本身线条的完整,让壶盖和壶身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茄子。卷叶壶流是花货仿真器当中常见的做法,只是在这件作品上壶流上的叶脉纹理形成了螺纹状,并通过这种螺纹线条均匀的将壶流分隔成三份,这种线条的划分带来一种韵律感,从中可以感受到自然界中生命特有的律动,同时为了凸显这种感受,在叶脉之间用黄色的彩泥点出枯萎的圆圈,在枯荣的变化中,生机也就展现了(见图1)。
这样一来,壶流上的装饰也就可以自然地延续到壶身的茄叶上,且作为壶面装饰的重点,枯萎的茄叶跟饱满的茄子正好形成了对比,当茄树的果实长成以后,这些叶子怕会全部枯萎吧!当人们产生这种感慨的时候,一个想关于成长和凋零的场景就在内心中建立起来,并通过贴塑具有立体感的叶子,枝条以及果实被逐步完善。当细节清晰以后,场景中细小的一面就会逐渐放大,而此时我们会发现,不用刻意的去联想,因为整件茶壶就是一枚放大以后的茄子,这时只需要在壶面装饰与壶钮的塑造中制造一些共同点,两者之间就能够在精神世界中相互转换,也就等于间接地产生了光影形象从细节到整体,从小到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一旦建立,紫砂花货所塑造的真实也就自然产生了。
图1 高茄子壶
从古到今,中国人都希望内心的心境能够契合宏大的自然世界,只要人越接近自然,人的生活也就会变得更加美好。这种理念被总结为我们对于世外桃源的追求,在紫砂花货的塑造中,实际就体现了部分这种理念。由于紫砂壶是一种与人们日常生活相伴的器物,且人在喝茶的时候,往往会变得更为宁静,宁静就会带来思考,而此时最接近人的紫砂壶就容易成为这种思考的引子。紫砂壶的文化韵味此时就通过自身的形体传递了出去,所以在塑造一件紫砂花货的时候,有时需要忘记它是一把壶,只有摒弃了茶壶结构本身的干扰,紫砂的形象才能够逼真和生动,从而更能够打动人心。
在作品“高茄子壶”壶体的部分可以看做是独立于“茄子”之外的背景,通过塑造“茄子”让整个茶壶隐去,只保留茄子的部分,就会形成一个茄树的生态,当突破紫砂壶固有的结构去观察的时候,就会发现这就如同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的茄树,很多部分都被遮挡在看不见的阴影之中,而能够看见的部分,则是那么清晰、饱满。这样的塑造并不是一种完整的塑造,而是将壶形结构的完整隐藏在创作主题的不完整当中,让看到这把壶的人能够通过文化韵味自行的补全没有塑造的部分,这才是这把壶形体塑造的目的。
宜兴紫砂以自身优良的可塑性,自古便带有着这种能够与人休憩的田园情怀,花货创作在朦胧和写实之间塑造部分的真实,并让观赏者自身去补全剩下的部分,在这种补全的过程中,形体背后所代表的文化韵味就会默默地发挥作用。在过去,由于信息传递的滞后和封闭,人想象的空间较为宽泛,所以创作也并不需要有太过明确的指向性,但当信息流通加速以后,形体对意蕴的引导就需要更为明确,摒除任何不必要的元素,使紫砂形象的塑造变得纯粹的和专注,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作品打破过去固有的界限,从而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