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PLC 的专机进给系统改造应用

时间:2024-07-28

倪朝阳 李彦镔 王忠峰 刘义卿 刘增玺 姜孝杰

(淄柴动力有限公司,淄博 255000)

很多老旧机床可以利用原有床身实现机床的再利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的普通机床刚性普遍较好,完全可以通过电气部分改造和机械结构的改进重新具有使用价值,因此机床改造市场空间很大。老旧机床普遍存在跑、冒、滴、漏现象,设备故障率高,使用成本高,加工的产品质量差,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品、市场、效益、发展和生存[1]。

当前,我国的机械制造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机械行业逐步增加数控化机床占比是大势所趋。通过研究专机的传动方式和进给形式,将液压系统改造成“电机+减速机+丝杠”传动,并利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简化机床配电箱内部的电路,按照操作者的使用习惯编写梯形图。经过多次重复试验,改造方案效果良好。

1 应用前提

1.1 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由电机、液压泵、电磁阀、换向阀、液压缸以及油箱等组成。工作台的往复运动是由液压系统控制油缸的往复运动实现的。根据加工要求,液压泵始终处在工作状态,容易造成油泵发热、油温迅速升高。油温过高和油温过低都会影响工作台的移动速度,影响加工效率。

1.2 电气结构

机床的配电箱通过控制面板上的按钮进行人工操作,依靠电箱内的接触器、继电器、定时器等原始电气部件进行驱动。机床电器元件老化,自动化程度低,很容易出现设备故障。

1.3 设备运行状态

机床原进给系统采用液压站作为工作台进给动力,机床周边经常出现油污。随着机床使用时间的增加,机床进给部分维修频率较高。此外,液压系统受季节变化影响明显。冬季油温低,夏季油温低,工作效率都会受影响。进给速度的变化会导致机床的进给量不一致,造成加工的工件表面光洁度不一致而出现超差。液压油的更换周期为3 ~4 年,且抗磨液压油更换一次的费用很高[2]。伺服电机、行星齿轮减速机等一些高精密部件的出现,完全可以将液压系统替换成伺服电机驱动。

2 应用设计过程

2.1 机械部分设计

机械部分设计是PLC 电气改造的基础。机械部分的流畅运转是电气控制的前提。机床原传动系统过于老化,单纯进行PLC 改造不能起到最佳效果。因此,在PLC 改造应用前,要对机床机械部分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

为保障机床的加工精度,此次专机改造把工作台驱动部分设计成“伺服电机+减速机+滚珠丝杠”,拆除机床原有的液压缸、油泵等,简化机械机构,为机床PLC 改造应用提供便利。

图1为机械改造部分结构图,主要包含伺服电机、减速机、滚珠丝杠、丝母、轴承座以及前后丝杠轴承等。减速机通过法兰盘固定在设备床身上。丝杠两端的支撑底座经加工后找平,调整两端底座,将丝杠的直线度调整在0.02 mm 以内,减少丝母往复运动的阻力。

图1 机械结构改造简图

2.2 电气部分设计

电气部分设计是机床进给系统改造应用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根据机床原有图纸的线路图和触点对继电器线圈的控制情况,绘制相应的等效梯形电路图。在绘制梯形电路图时,要注意将并联电路中单个触点设置在电路块下方,在串联电路中单个触点要设置在电路块的右方[3]。

PLC 程序设计的方法和形式很多,要求较高。编制人员不仅要熟悉梯形图的编程语言,还要熟悉专机控制的各种顺序环节。比较复杂的控制流程,导致设计周期较长。目前,大部分PLC 编程软件可以用流程图编制,便于顺序控制系统的编程。将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所有输出线圈全部一次性列在梯形图的右母线上,可有效防止双线圈输出错误。设置各个输出线圈的触发(执行)条件,将触发常开和常闭的输入点连接到左母线和线圈之间。需要具体分析触发的情况和属于多点共同触发作用时,要采用串联方式连接每个接点。多路信号都能独立触发时,要采用并联方式连接各接点[4]。最后,要根据输入接点的情况,按照专机要求的动作加入一些“自保持”程序。

2.2.1 逻辑控制程序编写步骤

第一,编写机床控制系统的逻辑代数式,同时简化逻辑。第二,进行I/O 分配,编制I/O 分配表。选择PLC 机型,绘制专机的I/O 端的接线图。第三,写出对应的PLC 控制逻辑式,需要对照检查并进行适当修改。第四,绘制对应的PLC 梯形图。第五,程序内部进行测试。第六,装载到PLC 中进行实测。

结合机床的实际输入和输出情况,本次需要的输入点为6 个,输出点为8 个。为确保机床有充足的输入点和输出点,同时为后期继续改造提供控制点,本次选择16 个I/O 点的PLC。当前,国内的PLC 发展较快,溢价率较低,性价比高,各项功能简单,易于上手,最终选择国产PLC 品牌。图2 提供了此次PLC 逻辑控制的编写样式。

图2 PLC 逻辑控制

图2只显示了PLC 逻辑控制的部分设计。PLC梯形图中的编程元件沿用了继电器这一名称,如输入继电器、输出继电器以及内部辅助继电器等。每一个软继电器与PLC 存储器中映像寄存器的一个存储单元相对应。增加K 参数,可随时设计暂停时间和启动时间。同时,根据专机的加工特点给操作者预留足够的操作时间,以随时设置PLC 参数,降低电箱内部的结构复杂度。

图3中的K 参数代表的是机床逻辑之间的时间间隔。通过修改此参数可以控制机床的暂停时间,使一个软继电器可以代替一个时间继电器硬件。Y000 代表伺服驱动器的脉冲信号,Y001 代表工作台的运动方向,这两个信号的改变可以代替液压换向阀的使用[5]。

图3 PLC 内部参数修改

2.2.2 PLC 程序测试、修改

PLC 程序的测试上传需要用到数据线和计算机。用数据线将PLC 硬件和计算机相连接,通过查看计算机连接口设置PLC 的连接接口。计算机COM 号和编程软件COM 号设置相同,是通信成功的关键。设置方式如图4 和图5 所示。

图4 计算机COM 号

图5 编程软件COM 号

连接完成后需进行程序的上传测试。PLC 上传或者下载时要注意保存源文件,避免错误操作导致源文件丢失。程序下载入口如图6 所示。

图6 程序下载入口

PLC 程序的上传测试是整个方案应用设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初步检查程序的实际效果。程序上传测试和程序的编写是分不开的。程序的很多功能需要在最后的实际专机测试中通过修改完善。

编写梯形图时需要注意,PLC 模块中输入的距离以毫米为单位,伺服驱动器根据脉冲数量控制电机的运转速度。PLC 控制伺服电机的定位精度最高为0.001 mm,远高于纯机械传动的机床定位。PLC 定位模块控制和伺服驱动系统组成的控制系统属于半闭环控制系统,稳定性很高。

3 应用成果

3.1 减少了占用面积

此次改造去掉液压站、油泵以及油管,使机床占用面积减小了2 m2,同时增加了机床的基本功能。

3.2 降低了能源消耗

伺服电机相比于液压站油缸来说,机床能耗降低了20%,解决了机床的跑、冒、滴、漏问题,节能又环保。

3.3 提高了生产效率

伺服电机通过伺服驱动器控制,在改变进给量的同时不会降低扭矩,同时完全可以控制加工节拍,在满足加工表面质量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机床加工节拍从30 min/件提高至20 min/件,时间缩短了1/3。

3.4 减少了后期维护

机床的逻辑控制省去了电箱内部的很多控制元件,简化了线路,降低了故障率,同时便于维修人员后期维修。

4 结语

随着智能制造的不断发展,机床的智能化应用会大大推动自动化与网络技术的密切结合。制造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的进程中,PLC 技术将大有可为。专机PLC 改造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机床运行平稳,为提高零部件加工产量打下了基础,既节省了费用,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