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塑料工业(2010)

时间:2024-07-28

廖正品

(1.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北京100740;2.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北京100048;3.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北京100740)

0 前言

2010年是塑料制品行业发展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谋划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重要的一年。塑料工业紧紧围绕国家《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大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努力开拓内需、外需2个市场协调发展,不断促进科技进步、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和节能减排降耗,推进产业合理布局,认真做好“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力求使塑料制品业经济运行平稳,又好又快地发展,实现主要子行业的转型升级,不断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促进我国由塑料生产大国向强国的历史跨越。

1 塑料制品

2010年,中国塑料工业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繁荣而蓬勃发展。塑料五大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达到63650 kt,我国不仅是世界第一大塑料生产国,而且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塑料消费国。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塑料工业史上综合实力发展较快、发展成效显著、技术进步大为提升的5年,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全行业共计有9.5万多家企业,从业人数约380万,塑料制品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从2006年的6853.3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42万亿元,年均增长20.06%;占轻工业总产值13.87万亿的10.27%,居轻工业第一位。塑料制品产量从2006年的28019 kt增长到2010年的58303.8 kt,年均增长20.1%。2010年塑料制品出口量及出口额分别达到和超过 14620 kt和359亿美元。2010年1—11月份利润达到 620.0亿元,是 2006年利润264.53亿元的 2.3倍;2010年 1—11月份利税为925.2亿元,是2006年利税417.1亿元的2.2倍;主要经济指标均超过“十一◦五”规划的增长预期,实现了翻番以上的增长,2001年到2010年10年间实现了翻两番的增长,即塑料制品业的产业规模、主要经济指标、技术水平、从业人数在“十一◦五”期间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世界塑料大国。

尽管我国塑料工业在“十一◦五”期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仍呈现出良好又较快的发展态势,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塑料工业是以塑料制品业为核心,包括合成树脂与助剂、添加剂、塑料机械与模具三大支柱为一体的新兴“朝阳工业”。塑料制品业已成为全国轻工业中产值突破万亿元的最大行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正向强国之路挺进。2006、2010年塑料制品业规模以上企业增长情况如表1所示。

1.1 塑料消费总量世界领先,人均消费超世界平均水平

随着我国消费市场需求旺盛,塑料消费量已步入世界大国行列,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而且远超德国、日本。2010年我国塑料消费量超过65000 kt,约占世界塑料消费量2.4×105kt的1/4;人均消费约46 kg,超过40 kg的世界平均水平(美国人均消费约170kg,比利时高达200 kg,其他发达国家也在120 kg以上)。2006~2009年我国塑料消费年均增长达9.6%,可见我国塑料消费增长稳定,发展潜力仍很大。

表1 2006、2010年塑料制品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要指标及增长情况Tab.1 Main data and their grow thrate of companies with produc tion valuemore than 5 million yuanin 2006 and 2010

1.2 塑料制品产量大幅增长,市场需求旺盛

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塑料制品产量达58303.8 kt,比上年增长 21.14%。2006~2010年年均增长20.1%。可以看出,塑料加工业生产总体向好,规模持续扩大,在各种塑料制品之中,塑料管材管件有出色的表现,比2009年增长达37.14%;塑料编织制品增长23.05%、塑料包装箱容器增长20.39%。显示出塑料建材、塑料包装这2个最大的应用领域增长较快,发展空间很大。其余塑料制品增长均达到15%以上,显示出塑料制品作为新材料市场需求旺盛。近年来,塑料制品业各大类的主要品种(如塑料薄膜、塑料建材、日用塑料制品等)产销率均达97%以上,具体增长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2006~2010年塑料制品产量及同比增长情况 ktTab.2 Output and average annual grow thrate of plastics products during 2006 and 2010 k t

图1显示出塑料包装中的塑料薄膜、塑料管材及管件是塑料应用最大的门类,塑料丝及编织制品次之,日用塑料制品以及其他品种居其后。

1.3 主要经济指标稳增,成轻工业门类最大的新兴产业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表明,2008年塑料制品业共有9.5万个企业法人,387.4万从业人员,主营业务收入11362.8亿元,利润总额645.9亿元,利润率为5.7%。2008年末塑料制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为36.1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为0.38%。

图1 2010年塑料制品产量结构图Fig.1 Share of various p lastics productsin 2010

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塑料制品业工业总产值为14242.52亿元,同比增长31.08%,凸显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塑料加工业总产值占轻工业总产值的10.27%,位居轻工业第一位。总体发展继续呈现生产稳定增长,效益保持较大增幅的运行态势,如表3所示。

1.4 塑料制品进出口状况

2010年塑料制品出口量14622 kt,出口额为359.4亿美元;进口量1838 kt,进口额162.0亿美元,增长情况如表4所示。

表3 2006~2010塑料加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亿元Tab.3 Economic data o f China p lasticsindustry during 2006 and 2010 0.1 billion yuan

表4 2010年进出口量、进出口额及增长情况Tab.4 Amount and va lue ofimport and export and their grow thrate of p lastics productsin 2010

1.5 塑料制品产业布局和特点分析

1.5.1 塑料制品生产集中在东南沿海,中西部增长迅猛

塑料制品业生产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其主要生产地区集中在我国东南沿海。2010年塑料制品产量地区分布如下:广东省塑料制品产量达13318.8 kt,同比增长17.23%,仍居全国首位;浙江省为9155.7 k t,同比增长 16.09%,居第二位;山东省为 5071.1 kt,同比增长21.56%,居第三位;江苏省为4395.0 kt,同比增长 13.19%,居第四位;辽宁为3184.2 kt,同比增长19.59%,居第五位;河南省为 3146.8 kt,同比增长22.82%。广东、浙江、山东、江苏、辽宁、河南6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6省塑料制品产量合计为38271.7 kt,占塑料制品总产量的65.64%。其他四川、河北、上海、安徽、福建塑料制品产量介于1500~2200 k t之间。2010塑料制品产量区域分布如图2所示。

中西部省份塑料制品产量增速逐年大幅提升,显示了中西部塑料制品产业高速增长的态势。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因配套工业强劲发展而逐步走向成熟,其塑料加工业从规模、经济技术水平乃至产品质量、应用领域均有很大提升。近几年来随着东部劳动力和用电、用工成本上升、土地资源逐步紧张,一些塑料制品加工企业逐步向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通过市场需求配置机制逐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2010年中西部、东北部分省市塑料制品产量及增长如表5所示。

图2 2010塑料制品产量区域分布图Fig.2 Output shares o f plastics of different provinces

表5 2010年中西部、东北部分省市塑料制品产量及增长(按从高到低排序)Tab.5 Output of p lastics products o f some provinces from some western and eastern provincesin 2010

从表5可以看出,中西部、东北地区的塑料制品产量增幅较大,这种趋势在“十一◦五”期间较为明显。为了分析中西部塑料制品产业转移情况,选取东部5省(广东、浙江、江苏、山东 、福建)、中部6省(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西部 6省(内蒙、广西 、甘肃、新疆、四川、重庆)塑料制品产量及其增长对比可以看出塑料加工业向西部转移趋势越来越明显。

从表6可看出,2006~2010年东、中、西部塑料制品产量年均增幅呈梯级上升态势。东部塑料制品产量占全国比重呈下降态势,中部维持较低增长,而西部则增速较快。但是塑料加工行业绝大多数大中型企业仍集中在东部沿海,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生产企业具有先进制造能力,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山东、江苏、上海、辽宁等省市。

表6 2006~2010年东、中、西部塑料制品产量比重Tab.6 Output share of plastics products of the eastern,m idland and w estern areas during 2006 and 2010

塑料包装、建筑塑料、日用塑料消费品是塑料制品业较大的3个子行业。国民经济以较高速度发展,国家中部崛起、关中经济带、新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家电下乡、建材下乡、高速公路高铁交通运输基础建设、城镇化建设、2011年国务院一号文件加大水利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都将拉动中西部、东北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塑料工业作为配套工业服务国民经济各方面,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塑料产业发展布局与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消费地域水平、重点工程建设、产业配套功能、劳动力供求和素质、原料供应地半径覆盖、下游产品特色需求均有关系,但是最重要的是为其配套的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市场在哪里,塑料产品就会出现在哪里,塑料产业布局适应市场供求变化而发生转移,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随之提升,提升的内容有加工技术改进、先进装备、所使用的原材料功能、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并将带动周边经济环境变化,形成产业集聚。

塑料原料在长期市场供求过程中在浙江的余姚、台州,广东的乐从、樟木头、夏西、黄江、珠海,江苏的常州等地形成规模较大的集散地。这些原料集散地周边就是深圳 、广州 、佛山 、东莞 、珠海 、顺德 、台州 、温州 、温岭 、绍兴 、宁波 、杭州 、上海 、南京 、苏州 、无锡 、常州全国闻名的制造业基地,为珠三角、长三角先进发达的家电、汽车、电子信息、建筑、包装、日用等产业生产配套产品,逐步形成了广东高明、浙江丽水、温州、福建福鼎等合成革生产基地,瑞安、宿迁塑料薄膜生产基地,惠东、汕头、宿城区、慈溪、莱州、临沂、望都等塑料再生利用基地,台州、温岭日用品生产基地,宁波工程塑料生产基地,温州、淄博、萃县、临邑塑料编织生产基地等。这些基地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特色产品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带动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链,拉动投资、就业、上下游产业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2 塑料机械制造业结构调整、产品转型成效显现

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塑料机械行业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新产品产值和出口交货值的同比增幅均在60%以上,远远超过全国机械工业34%的平均增幅。据对564家规模以上塑料机械制造企业的统计,2010年全国塑料机械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均突破400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时,塑料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在产量和销售收入方面首次位居世界第一。

(1)塑料机械制造业总产值、销售额大幅增长。2010年,全国塑料机械制造业总产值达421.06亿元,同比增长 63%,同期全国机械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为34%;塑料机械制造业销售额400.65亿元,同比增长60%,同期全国机械业销售额增长率为34%。

(2)塑料机械行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创新高。据悉,2010年,塑料机械行业抓住国家宏观政策效应彰显的机遇,在产品订单应接不暇的情况下,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坚决淘汰落后产品,开足马力,狠抓质量,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竭力满足市场需求,大力生产高效节能型塑料机械产品,从而使行业产品产量和其他经济指标均创造历史新高。

塑料机械制造业出口交货值为59.57亿元,同比增长63%,同期全国机械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率为34%。此外,塑料机械制造业新产品产值59.86亿元,同比增长84%,同期全国机械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率为33%。

目前,塑料机械进口来源地主要为日本、德国、台湾地区,三地累计占进口总额的80%。塑料机械出口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如巴西、伊朗、印度、土耳其、印尼、越南、泰国等。注塑机是塑料机械行业的主力产品,占全部塑料机械进出口额的1/2左右。

(3)塑料机械国产设备占比提升。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国内塑料机械市场容量由2008年的349亿元增至479亿元,增长37%,其中国产设备的占比增加到72%。而在2008年,国产塑料机械设备在国内市场的容量占比仅为49%。

该协会秘书长粟东平表示,塑料机械是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工作母机”,是一个充满朝气、前景光明的产业,对整个塑料工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杠杆撬动作用,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经塑料机械生产的塑料产品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相联的高新技术产品,例如大飞机机身所用的碳纤维、人工心脏搭桥支架等产品均由现代塑料机械制造。

(4)塑料机械仍处价值链低端。全国塑料机械工业2010年贸易逆差近9亿美元。海关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塑料机械设备出口44020台,出口金额为114031.46万美元;进口塑料机械设备15064台,进口金额为200769.68万美元。

进口高端塑料机械设备与出口中低端设备的不对称贸易结构,导致我国塑料机械设备出口量约为进口量的3倍,但出口金额仅约为进口金额的57%,出口设备平均单价约为进口设备平均单价的1/5。

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中高档产品具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生产效率、精密化、微型化、大型化装备及自动控制水平上;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较少,自我开发能力不足。

近年来,我国塑料机械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少的问题依然存在。出口的塑料机械产品大多是贴牌产品,仍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价值链的低端,附加值不高,导致利润大量流失。

此外,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高,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缺乏;粗放式的发展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在高新技术与传统制造工业改造的结合方面力度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在实施专利、标准和品牌战略,创建全国乃至世界品牌方面力度不够。

(5)塑料机械行业创下近2年最大进出口单价逆差。1—2月,我国塑料机械行业以10倍的进出口平均单价比创下近2年来的最大的单价逆差。

据中国塑料机械协会秘书长粟东平介绍,1—2月,我国向13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注塑机、塑料造粒机、塑料中空成型机等10大税号塑料机械产品8615台,出口金额为19466.89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分别增长16%、24%。但同期,我国进口10大税号塑料机械产品共 1714台,进口金额为33430.13万美元,进口数量同比增长5%,进口金额同比增长多达33%,贸易逆差为13963.24万美元,同比增长46%。同期,我国塑料机械行业进口平均单价约为20万美元/台,出口平均单价仅约为2万美元/台。10倍的进出口平均单价比创下近2年来最大的差距。

(6)高校在塑料机械创新中大显身手;高校与企业产、学、研相结合硕果累累;塑料机械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在“十一◦五”期间为塑料工业谱写出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篇章,在“十二◦五”必将铸就新的辉煌。

塑料超切变塑化挤出机是塑料挤出成型方面的又一重要成果,其理论依据就是华南理工大学瞿金平教授的专利技术:基于拉伸流变的高分子材料塑化输送方法及设备。该技术通过将传统的塑化加工以剪切流变支配改变为拉伸流变支配,使得完成塑化加工过程所经历的热机械历程大大缩短,塑化输送能耗显著降低,首次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塑料无螺杆塑化挤出。该设备的优点在于:塑化输送依靠变化特定形状空间的容积来完成,具有完全正位移特性,输送效率高。

“十一◦五”期间,宁波海天集团、北京化工大学和浙江大学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圆满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精密塑料注射成型装备研发”重点项目并取得重大突破。项目突破了塑料PVT关系特性参数在线测控核心技术,攻克了精密塑料注射成型工艺优化、装备先进设计平台及关键结构技术、电伺服机械传动及控制技术、电伺服液压传动及控制技术等一系列关键共性技术,成功实现了全电动精密塑料注射成型装备、伺服节能精密塑料注射成型装备和二板式精密塑料注射成型装备三大系列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型制品精度和节能效率等关键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项目打破了发达国家在精密塑料注射成型装备领域的技术垄断,彻底改变了我国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塑料注射成型装备制造行业和塑料制品加工行业的科技进步,大幅度提升了我国在这些领域的国际竞争力,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

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技术是塑料机械企业近年来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伺服节能型系列注塑机是申达公司近年来研发的一种具有超高节能、高效、精密和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注塑机。2010年列入浙江省省级工业新产品项目。该系列机型集伺服电机直驱伺服变速动力控制系统、融入多项专利技术和自有技术的液压系统和机械系统于一体,是交流伺服技术、液压技术和机械技术三学科交叉的科技创新成果。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经检测,与传统注塑机相比,节能效率最高达80%,经国家塑料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超过行业标准规定的一级能耗水平,具有超强节能特性。制品质量重复精度达到0.3%,生产效率提高20%。实现高效、精密、可靠性和超高节能四大优势。申达伺服节能型系列注塑机,无论是效率、精度还是节能减碳技术都已成为国内塑料机械行业的领先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注塑机的先进水平和国内先进注塑机的发展方向。

(7)注塑模具现状。2007年,我国塑料模具销售额约为365亿元(不包括港台),年平均增长22%,高出模具行业总体3个百分点,但仍旧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市场满足率78%,进口塑料模具占我国市场的20%以上。

在生产量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塑料模具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国内目前已能生产单套质量达60 t的大型模具和型腔精度达5μm的精密模具,模具寿命也有很大提高,已可以达到100万次以上。

表7 反应水平的典型注塑模具举例Tab.7 Typical high levelmou lds forin jectionmo lding

在模具研制技术方面,CAD/CAM技术已在行业中得到基本普及;CAE技术及CAD/CAE/CAM一体化技术已在部分重点骨干企业中应用;PDM、CAPP、ERP等信息化技术已在部分重点骨干企业中应用;RP/RT、高速加工、复合加工、逆向工程、并行工程、虚拟网络等技术已在少数企业开始应用。

3 合成树脂与助剂

3.1 合成树脂

2006~2010年合成树脂表观消费情况如表8所示。从表8中看出,在“十一◦五”期间,合成树脂的表观消费量逐年增加,在2010年达到63650 kt,年均增长达11.73%。在五大通用塑料中,聚乙烯的消费量仍为第一,且年均增长速度高于聚丙烯和聚氯乙烯。聚丙烯的消费量位居第二,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1.54%。聚氯乙烯的消费量直逼聚丙烯,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

表8 2006~2010年合成树脂表观消费情况 ktTab.8 Apparent consum ption of syntheticresins during 2006 and 2010 k t

3.2 塑料助剂

3.2.1现状

安全环保、节能减排、无毒、无公害已成为塑料助剂发展的方向,而节能减排成为环保型助剂的发展重点,功能多样化、规格细化则成为研究热点,重点发展高效能的抗冲改性剂产品。助剂生产趋向规模化、专用化。

中国塑协助剂专委会的调研分析表明,由于国内外消费需求、消费降低,抗氧剂、光稳定剂的产销量将继续降低。2008年塑料助剂的消费量为2730 kt,2010年将达到或超过3000 k t,年均增长可达10%,成为世界最大塑料助剂市场。2010年上半年的产销量预计基本维持在2009年下半年的水平。2010年下半年,市场需求开始增加。2011年国内抗氧剂、光稳定剂企业的平均月产销量开始增加,增加幅度为10%左右。预计2009~2011年的塑料助剂各个品种的逐年表观消费量将逐年增加。塑料助剂行业将会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2008~2011年塑料助剂消费量预测如表9所示。

表9 2008~2011年塑料助剂消费量预测 k tTab.9 Consumption of additives for plastics during 2008 and 2011(data of 2010 and 2011 are estimated) k t

公安部制定的《公共场所阻燃制品及组件燃烧性能要求及标识》公布并实施以来,对塑料制品阻燃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加快了阻燃剂的发展。随着世界各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指令和法规,如欧盟的《关于废旧电气电子设备的指令(WEEE指令)》、《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RoHS指令)》、《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制度(REACH法规)》以及中国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等,这些指令和法规对塑料助剂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应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积极发展“绿色、环保、无毒、高效”的塑料助剂。

3.2.2 塑料助剂产业升级布局

塑料助剂行业要加倍重视技术创新工作,要积极开发优质高效、符合健康和环保要求的新产品,满足市场对塑料助剂行业的要求。要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重视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跟踪国内外同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做好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努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专有技术,提高行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技术创新的能力。

4 废旧塑料回收

随着塑料材料的大量使用,废塑料科学、环保与安全处置问题始终是困扰人们的一个难题。迄今为止,解决塑料废弃物的最好出路是物理机械式再生利用,对不易物理分类的混合废塑料进行化学裂解回收单体材料或者焚烧回收能量。

目前,我国塑料原料进口依存度仍达44%,缺口很大。再生塑料是解决塑料资源紧缺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同时塑料回收再生产业在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税收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废塑料来源可分为进口废塑料和国内回收废塑料两部分,且这两部分并没有明晰的分界线。废弃塑料产生量及回收量如表10、11所示。

表10 2009年按塑料制品产量测算的废弃塑料产生量 ktTab.10 Waste p lastics amount estimated according to the output o f plastics productsin 2009 k t

2009年在金融危机后塑料产业快速恢复增长,塑料原料进口猛增,进口依存度进一步扩大,为塑料再生料发展提供了商机。2009废塑料再生利用总量达17000 k t,等于减少进口17000 k t塑料原料,或者减少进口超过30000 kt原油,同时减少同量的垃圾填埋,还间接减少大量的CO2、SO2排放。与从原油制造塑料相比,可节省70%的能耗。

国内从事塑料回收再生的小企业至少有2万多家,大中型企业并不多。在全国有几十个类似的废塑料专业市场,这些市场一般分别由200~500、1000、2000、3000家左右数量不等的企业构成,分布在全国各地。其特点是加工交易集约化、配套加工一体化、专业细化、分工明确,其竞争力和走向完全市场化,发展迅猛,具有强大生命力。废塑料回收再生行业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废弃塑料加工处理企业形式专业从事塑料再生利用;一种是以小企业聚集形成加工交易市场,以产业集群模式大规模处理废弃塑料。两种模式互为补充,有机结合,协同发展,绝大多数的废弃塑料是通过这两种模式转化为再生资源。

表11 2006~2009年塑料回收量与回收率测算 ktTab.11recycled amount of plastics products during 2006 and 2009 k t

废弃塑料专业市场正在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废塑料再生利用产业正在由低质量、高能耗向高质量、低能耗、多品种、精细分类、高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再生塑料回收再利用加工交易市场逐步走向规范经营,产业聚集度在增加,集群式发展条件日渐成熟。

预计在2010~2015期间废弃塑料再生利用量将稳步增长,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回收率将保持相对稳定,继续发挥其独特的资源型环保产业优势。

5 塑料制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塑料制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如下:(1)塑料加工业总体装备水平偏低、工艺技术相对落后;(2)产品结构不合理,低档产品产能相对过剩;(3)科技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薄弱;(4)大中型塑料企业(集团)少,一些产品未形成集约化规模经营;(5)塑料行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差距十分明显;(6)国产原料供不应求,专用料大部分依赖进口;(7)塑料制品相关标准制修订滞后,质量控制有待加强,假冒伪劣产品破坏正常生产秩序;(8)出口产品附加值低,满足一般性的消费需求;(9)废弃塑料低水平加工利用,二次污染严重,行业发展缺乏分类技术规范;(10)生产成本上涨因子活跃,市场竞争压力加大。

6 塑料制品业“十二◦五”规划基本原则、发展方向

6.1 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塑料制品业经济增长质量;推进科技创新,推动塑料行业的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推进节能减排降耗,推进绿色环保低碳经济发展;发展循环经济,保持塑料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在保持总产量增长的同时,增加塑料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开拓塑料产品的应用领域;充分发挥塑料制品业在改善民生、服务三农、促进就业、出口创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农业、工业与信息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人民生活需要提供优质安全的配套产品,同时加强标准和质量工作,推进品牌建设。

坚持调整与发展相结合,重在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坚持近期与长远相结合,重在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重视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科学发展;统筹推进,突出重点,抓住对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子行业、特色区域、关键环节;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的导向作用。

产业布局原则:

(1)塑料制品业布局要体现贴近市场的原则,服务其配套的产业和产品,通过产业集群发展核心技术,提升产业结构水平;

(2)产业布局要体现推动技术创新、升级与合理转移的原则,东部发达地区要将技术、装备及时向中西部、东北转移,用以提升欠发达地区的产业水平;

(3)产业布局要体现促进特色区域、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原则,发挥中国小企业多、扎堆经营显著的民营特色,可强化合作互补,市场细分,分工协作,有助于推动地区特色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4)产业布局要体现扶持行业龙头企业、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的企业、有核心竞争力企业发展的原则,它们是行业中坚,代表着行业发展方向,也是国家有关政策坚定的执行者;

(5)产业布局要体现环保、绿色、低碳方式生产的原则,要鼓励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产品的生产,鼓励低消耗、高产出、配套服务较为齐全的产品集中地和园区建设,构建科学发展的产业集群;

(6)产业布局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十二◦五”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任务,所以要体现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引导作用的原则,国家产业政策的明晰化是产业发展指路明灯。

6.2 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目前主要任务是推进塑料加工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品牌建设、产业升级,保持经济运行平稳较快增长。

发展重点是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塑料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1)增强行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发展;

(2)推进行业节能减排降耗,培育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

(3)增强大型企业综合实力,提高产业集中度;

(4)加快产品结构调整,鼓励节约节能型、减排环保型、循环利用型的产品发展,推动产业规模集约化、信息自动化、市场细分化、高端应用扩大化发展。

6.3 新材料、新技术发展方向及重点

(1)纳米微层复合高分子材料方向:重点发展塑料包装新材料开发应用,高阻透多层共挤纳米微层复合材料;

(2)新能源与节能材料方向: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海水动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应用的高分子材料;对电力、冶金、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具有显著节能减排效果的高分子材料;在建筑节能领域具有保温隔热特性的高分子材料等;

(3)现代制造业高性能工程塑料方向:重点发展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聚合物合金等;

(4)其他功能性材料方向:重点发展熔体静电纺丝纳米过滤材料(在空气净化、水处理、工业除尘等领域大量应用)、纳米抗菌塑料(在冰箱上大量应用)、降解塑料(在一次性塑料制品上大量应用)、阻燃塑料(在建筑、家电、电子产品、汽车、飞机等上大量应用)、氟塑料(常用于军事领域、工业领域各种零部件等)。

重视塑料微结构、微成型制品加工工艺与装备的产业化发展,支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型塑料件加工技术成果转化。

6.4 总体规划目标

塑料制品业“十二◦五”规划是基于“十一◦五”发展基础上制定的,也是塑料制品业(2009~2011)3年规划实施的衔接和延续。三年规划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上级有关部委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直接领导与指导下制定的,是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组成部分。

到2015年,使全国塑料制品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取得明显成效,行业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得到较大提高,建立起较完善的行业创新支持体系;重点行业技术装备国产化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内需产品和市场得到开拓,出口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推进市场进一步多元化,扩展应用领域,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加快塑料制品业由制造大国向世界强国迈进进程。

塑料制品行业属朝阳产业,发展平均速度将高于全国国民经济同期GDP增速。预计2010~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塑料制品产量平均增速将超过12%;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速超过15%;利润、利税平均增速超过18%。“十二◦五”期间塑料制品业主要经济指标规划如表12所示。

表12 2011~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塑料制品业主要经济指标规划表Tab.12 Main economic data of p lastics product companies with production valuemore than 5million yuan during 2011 and 2015

6.4.1 结构调整目标

(1)推动东部发达地区企业向在中西部转移,带动中西部及东北老工业基地快速发展;促进行业内企业重组联合,打造企业航母,逐步形成规模企业和区域集群相结合发展模式;

(2)提高高档合成革市场份额,聚氨酯合成革比重增长两个百分点,由现在的37.3%,增加到40%;

(3)“十二◦五”期间通过惠农政策的贯彻,大力扶持高保温、高光效、功能与寿命同步以及低环境影响的功能性农地膜的推广应用,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改变落后的产品结构模式,争取使高、中、低档产品份额分别达到10%、40%、50%,使农膜产品结构更趋合理。同时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在边远的地区培育具有先进的技术的规模企业;

(4)“建材下乡”政策实施为塑料建材带来发展机遇,一是开发新产品实现产业升级换代;二是塑料型材生产厂家直接服务到用户,避免不合格型材和门窗流入用户家庭,影响塑料建材下乡政策的实施;

(5)在2011~2015年期间减少3种HCFC物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9000 kt,将为减少温室气体和消耗臭氧层物质排放、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贡献;

(6)着力推进绿色塑料在节能减排、低碳足迹过程中的新技术应用,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显著贡献。

6.4.2 科技进步目标

(1)加快超细纤维新材料产业化的研发,推进聚氨酯合成革用水性材料(水性树脂和水性色浆)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加大无溶剂高固含量聚氨酯树脂在合成革中的应用;

(2)积极推动高气密性节能推拉窗的科技攻关、高隔声塑料窗的研发应用和高光亮高品质等高档塑料异型材的开发,气密性提高15%以上;

(3)通过循环经济试点和200 kt废塑料高值化技术示范实施,在塑料再生行业中推进废塑料高值化比重上升3个百分点;

(4)加大环保型PVC热稳定剂的研制与应用。

6.4.3 节能减排目标

(1)实施合成革生产环境治理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通过高效节能DMF精馏系统、高效干法DM F吸收系统和外循环厌氧-双膜法SBR系统处理合成革废水稳定达标排放技术创新,使合成革废气中DMF吸收率达到99%,尾气DMF含量≤40 mg/Nm3;污水回用率达到70%;年回收DMF15000 t,减少COD排放量600 t,年回用水量279.6 kt。根据全国污染排放调查,加大研究氨氮处理技术应用,3年内在各个地区选择1~2个试验基地,在全行业推广使用环境治理技术;

(2)在PVC制品行业推广应用无铅热稳定剂,推动PVC制品禁止使用含铅热稳定剂;有效防止重金属铅盐长久性危害;同时大力推广环保绿色的塑料异型材替代高耗能的铝型材,仅制造节能全年可节电400多亿度,为我国节约煤电资源、减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排放的低碳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3)推进实施废塑料再生利用的资源化、改性高值化利用技术产业化示范,可实现500 k t废塑料资源化(产值约30多亿元)、200 kt废塑料高值化利用(新增利润2亿元)和100 kt塑木产品再利用生产(新增利润1亿元)的废塑料再生利用一体化产业链。可减少等量废塑料排放、增加可利用再生塑料400 kt,减少生产同等数量塑料产生的 CO2、SO2排放、减少废水排放200 k t以上;

(4)继续推动电磁替代电阻加热、变频等节能技术在塑料机械的应用,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塑料机械节能15%以上。

6.4.4 品牌建设目标

(1)人造革、合成革中国名牌产品由现在的8个增加到15个;(2)培育塑料异型材中国名牌产品14个;(3)塑料管道在2006年12个中国名牌的基础上增加3个,达到15个;(4)农膜中国名牌产品培育至10个。

6.4.5 出口结构目标

塑料制品总体出口保持在4%~6%的增长速度;人造革合成革、氟塑料制品、塑料管道、降解塑料制品出口增长12%以上。

6.4.6 产业集群目标

(1)着手在浙江丽水和温州合成革产业集群区域研究推行“生态合成革工业园区”建设的标准、评价管理机制,逐步开展试点工作。积极培育江苏江阴地区人造革合成革集群规划实施,打造华北人造革之乡品牌建设;推进福建泉州晋江地区以鞋用合成革产业集群的品牌建设。

积极推进温州与高明地区的合成革产业聚集区域的企业联盟,上下游的合作机制与企业合作调整。

(2)将60%塑料异型材、塑料管道产能及产量集中在50个企业之内。

(3)继续推动产业集群、特色区域建设。在广东、江浙、环渤海地区推动建设废塑料资源化产业集群,推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解决资源紧缺、环境保护的问题。

6.4.7 装备国产化目标

(1)推进双向拉伸薄膜设备技术国产化;

(2)开发新型人造革合成革设备节能装置、无溶剂喷涂聚氨酯工艺、水性聚氨酯应用设备、VOC无组织排放与氨氮处理设施等。

6.5 建议和措施

根据塑料制品业规划目标,“十二◦五”末塑料制品业塑料制品产量达到约100000 kt,工业总产值达2.8万亿元、利润达到1400亿元、利税达到2000亿元,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再翻一番的目标。为此,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一定要努力开创“十二◦五”时期塑料工业新局面。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

应贯彻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的国家大政方针,逐步实现“循环经济、低碳工业、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

(2)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现代制造业发展

根据塑料制品业中小企业占90%以上,整体装备水平偏低的现状,一定要大力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生产工艺,提升加工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例如,注射成型机、挤出成型机率先推动以节电为突破口的节能改造;复合膜生产用无苯无酮油墨,实现生产过程中车间清洁生产、环境无害化等。

(3)高度重视保护环境和塑料回收利用

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提升废塑料的再生利用水平。为减少对石油及煤化工生产合成树脂的依赖,对塑料制品广泛应用提倡3R原则(即减量化、重复使用、再回收)。用生物降解材料制造难以回收的塑料制品。

(4)拓宽塑料应用领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需一如既往地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5)立足自主创新兴业,着力开发新品种

在世界先进国家中,塑料工业的消费量、生产率、进口量和出口量四大经济指标都稳居第一,然而我们又很清楚地看到,中国塑料行业的蓬勃发展不能停留在量的增长上,一定要在质的提升上立足自主创新兴业,着力开发差异化的新品种,进一步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国际上有的高端产品我们要瞄准,立足自主研发产品,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需要。

(6)关注国家扶植政策,用心采取发展对策

塑料制品业是“十二◦五”期间《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家扶持的新型产业之一,发改委、科技部和工信部等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国家体制改革,市场及技术创新政策、财税及投融资政策等保障措施;加强技术创新鼓励政策,改革科研投入体制,把专项资金支持和技术改造作为塑料加工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设立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的扶持资金,支持并推广一批技术创新示范项目;企业享受国家有关支持技术改造、节能节水、技术进步及研发费用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行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建立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这些为塑料工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符合中国21世纪塑料工业蓬勃发展方略。

7 结语

中国塑料工业已跻身于世界塑料先进大国的行列,整体优势逐步在增强,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产业升级的进程方兴未艾。通过“十二◦五”规划实施,不断调整自身发展重点,明确主攻方向,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让我们的祖国不仅是塑料生产大国、消费大国、进(出)口大国,而且也是生产强国、技术强国、出口强国。我们一定要抓住这难得的发展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措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节能减排降耗,推进绿色塑料应用领域,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塑料制品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实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做出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