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罗晓燕
(西藏科技报社,西藏 拉萨 850000)
科学普及(科普)事业是正规教育之外的、以提高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全民终身科学教育。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传媒在科学普及事业中扮演了越来越核心的角色,它是当代科学传播中的职业化力量。在西藏,传媒肩负着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重任。文章就新媒体时代西藏科普传播工作的思路与对策谈几点想法,仅供参考。
截止2019年初,西藏有报纸27种,期刊39种。其中,以刊载科技、科普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期刊7 种,科技报纸2 种。另外,西藏科协与西藏电视台合作,2017—2020年,开办广播科普栏目《科普西藏》160期,电视科普专题栏目《科普西藏》52期。
在西藏,以科普为主要内容的纸质媒体主要有自治区科技厅主办的期刊《西藏科技》与西藏科协主办的报纸《西藏科技报》,《西藏科技》期刊主要刊载科技工作者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以《西藏科技报》为例,《西藏科技报》(藏、汉文两种报纸)作为西藏自治区唯一一家综合性科技类专业性报纸,承担着“面向大众、普及科学”的重任,创刊42年来,一直致力于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倾注大量版面,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宣传报道,是宣传党的科技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舆论阵地。
多年来,《西藏科技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关于科普宣传的编辑方针,并开展了大量宣传报道。
1.1.1 报纸栏目设计。西藏科技报一直把科技人员作为报道主题和服务对象,重点宣传报道自治区基层科技人员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生活。西藏科技汉文报具体设立:科技行业动态、基层科技、科普动态、科学家和科技人员风采、高原科技之声、小康西藏、农牧民脱贫致富、民生故事、老西藏精神、寺庙僧俗科普、科普天地、科技项目动态、学术交流、行走高原等精品栏目。科技报藏文报重心一直放在农牧区,报纸的1、2、3、4 四个版面绝大部分都是有关自治区“三农”工作、农牧科技知识、实用技术,农牧科技方针政策、卫生保健、防灾减灾等内容。
1.1.2 传播渠道。《西藏科技报》藏文报、汉文报。2017 年1 月起,科技报改成全彩色版。2010 年以后,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西藏科技报》开始探索并逐步走上媒体融合的道路。目前,除了藏、汉文科技报纸,报社还将具有一定信息含量、可读性强的新闻稿件上传到“科普西藏”微信公众号和西藏科普微网站等进行传播。
广播、电视《科普西藏》栏目主要依托“科普中国”网站现有的视频资料,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并加以编译制作,同时拍摄制作符合西藏特色的实用科普知识。栏目分为科普指南、有事找专家、前沿科技三个板块。旨在提供本地化科普内容,落地科普中国优质科普资源,拓展科普传播电台电视渠道[1]。
以西藏人民广播电台为例,2018 年,西藏人民广播电台五套广播结合各档节目的特点,精心组织编排农牧科技宣传节目,大力普及通俗易懂、经济适用的各类科技知识。
1.2.1 藏语节目。藏语广播在《农牧天地》节目中开设《卫生与健康》《农牧科学园》《农牧区卫生与生活》,康巴语频率在《科普园地》《健康药箱》,科教广播在《原来如此》《生活小贴士》等专栏中开设《科普中国—西藏篇》,时长10分钟,专门普及科普知识。全年共播出160 期节目,时长超过100 个小时。节目中,不定期邀请西藏农牧科学院等单位专家座客直播间,并播出了《农牧民养殖种植技术》《西藏农牧业先进使用技术手册》《食品药品安全科普知识手册》和《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篇)》等科普内容。每天播出科技信息、农村健康卫生知识、致富最新信息、科学种地养殖、环境保护等知识,日播出科技节目近4小时,为广大农牧区营造良好的科技、卫生舆论氛围。在农牧区的宣传教育上,《农牧天地》《卫生与健康》等专题节目,先后集中或跟踪式地宣传报道了“西藏牦牛繁育技术综合应用示范研究”“优质油菜产业化种植加工示范”项目“藏青3200”“黄牛改良”“奶源基地规模化养殖示范”等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少儿节目《格桑梅朵》节目中增设《奇妙世界》栏目,针对少年儿童好奇心理,安排广大少儿听众期盼解答的各类自然、地理、人文等相关问题,全年该栏目共播出90 多期。此外,藏语康巴话广播针对康巴听众的收听习惯,设置有《科普园地》《健康指南》《妇女之音》《开心书包》等10 多个栏目,每个栏目基本上都涉及到有关科技、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宣传的知识,全年共播出近300 多期节目。科教广播设置的栏目有《空中显微镜》《原来如此》《生活小贴士》《健康伴你行》《趣味百科》《1063书屋》等栏目,这些栏目中不仅播报国内外各类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及科技信息,介绍几千年来改变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和科学发明,同时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从科技角度普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科学常识。
1.2.2 汉语节目。汉语节目主要在都市生活广播《生活百分百》和汉语广播《金色童年》节目开设的《科普西藏》专栏,全年制作播出40多期科普西藏专题节目。
***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笔者认为,西藏科普传播工作应立足西藏实际与传统媒体发展现状,按照***总书记要求,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与新媒体发展规律,不断开辟新的渠道,以适应新媒体发展需求融媒背景下科技期刊开展科普工作的路径思考与实践探索[2]。
近年来,报纸,尤其是科技类报纸受新媒体的冲击,发展空间受限,西藏更是如此,报纸发行量与读者数量锐减,以《西藏科技报》为例,1995 年左右,藏、汉文报纸期发行4 万多份,2019 年,汉文报期发行4850份,藏文期发行15050 份,读者数量也大幅下降,期间尝试过改版、改彩报、提高报纸质量等一系列措施,但是收效甚微。自2014 年以后,顺应媒体发展趋势,报社也致力于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在中国科协、西藏自治区科协、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参与建设了面向西藏农牧区,针对广大农牧民需求的科普网站,实现了报纸与平台的互补与同步传播,扩大了受众范围,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政治上,牢记新闻工作职责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业务上,争先创优,朝着新目标不懈努力,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作风上,严格要求自己,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扎根基层,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科学普及是科技类报纸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传播科普知识需要懂行专业的科技人才。近年来,西藏科技报社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按照***总书记要求,通过勤学习、多锻炼,努力培养全媒型、专家型人才。一方面积极参加国家、西藏自治区举办的各类新闻专业培训和学习,鼓励采编人员每年参加西藏自治区举办的编辑记者资格培训和职称考试,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与水平;另一方面,建立激励竞争机制,为采编人员创造发挥自身潜力的平台,努力培养留得住的优秀人才。
在西藏,除了纸质媒体与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外,新兴媒体发展势不可挡,并吸引了大量受众的关注。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传统媒体都在探索新的传播渠道和方式。以《西藏科技报》为例,近年来,《西藏科技报》积极推进信息化科普资源落地应用,推动传统科普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把科普触角延伸到更广泛的基层。2017 年开始,西藏科协着手打造“科普中国·西藏”平台,据2019 年底统计数据,西藏科协主办、西藏科技报社协办的科普网站“科普中国·西藏”当年网站访问量达到77298 次,发文量1585 篇,发布科普视频数量148个;西藏科协主办、西藏科技报社协办的科普类微信公众号“科普西藏”当年发文量276篇,阅读量87651次。“科普中国·西藏”网络平台建设,丰富了科普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科普内容,提高了信息化科普服务能力。
2018 年11 月,“科普西藏”微信公众号(藏汉双语)被评为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最具影响力科技新媒体”,极大地提升了《西藏科技报》科普传播的影响力。
科普传播对科学知识的普及、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使命,作为科普传播的主力军,西藏传统科技媒体在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只有主动开展科学普及立体传播、培养专业人才、树立品牌形象,努力提高自身传播科普的能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和更好的发展空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