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孔曙光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厦门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的一年。
这一年,科技创新战略更加凸显。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建设高素质创新名城的若干意见》,提出野四大计划八大工程”,全力打造高素质创新名城。《厦门市野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厦门经济特区科技创新若干规定》等规划、政策和法规陆续发布,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考核评估厦门片区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厦门创新能力指数在全国72个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居第十一位。
这一年,高能级创新资源加快汇聚。厦门科学城建设全面推进,将打造34.12 km2的科创湾区,已落地中关村大学科技园联盟成果转化基地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科学城Ⅰ号孵化器等孵化培育载体。福建省能源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以下简称嘉庚创新实验室)加快建设,福建省生物制品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 (以下简称翔安创新实验室)获批建设,引进落地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厦门分中心、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东南分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新增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这一年,产业科技创新稳步提升。全年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0家。资格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增速19.47%;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2.64%。未来产业培育工程加快实施,组织实施重大关键技术科技攻关,编写《厦门市未来产业精准招商地图》,备案首批69家未来产业骨干企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产值预计超过900亿元。以新冠病毒检测为代表的体外诊断细分领域产值持续爆发式增长,国产鼻喷新冠疫苗进入Ⅲ期临床,厦门生产的疫苗成为首个获得世界卫生组织PQ认证的国产宫颈癌疫苗产品。
这一年,科技创新体系持续优化。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2021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预计超过3.1%。体制机制不断创新,试点开展野揭榜挂帅”新型研发组织模式以及外国人才专业技术、技能评价等,组建全国首支外籍科技特派员志愿服务队。科技成果加快转移转化。新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326项,全年技术合同金额超过127亿元。对外科技合作交流不断深化,与厦门大学共建嘉庚高新技术研究院,服务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
这一年,抗击疫情展现科技担当。聚焦疫情防控急需方向,第一时间启动科研应急攻关铸造抗疫利器,积极推动自动核酸提取仪、消毒消杀机器人等疫情防控创新成果助力科技战疫,出台野抗疫情稳发展8条”扶持措施助力科技企业渡难关、稳发展、促转型。党员干部奋勇冲锋一线支援,全系统共有125人下沉村居一线参与抗疫,占全体职工60%,为基层抗疫提供全方位支持。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厦门的科技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如科技创新意识和氛围还不够,高能级创新资源较少,产业跃升发展后劲不足等。厦门要突破发展瓶颈唯有向创新要答案,发挥科技创新的野关键变量”作用,使之成为高素质发展的野最硬实力、最大增量”、城市发展的野最大标识、最大动能、最大潜力”。
2022年既是野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又是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的新起点,厦门市科技创新工作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总书记对福建、厦门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厦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勇立潮头、勇毅前行,在更高起点上奋力推进高素质创新名城建设。
新的一年,我们将更加突出顶层设计,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创新意识。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厦门发展的战略支撑,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作用,使之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聚焦建设高素质创新名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奋斗目标,强化创新驱动顶层设计,加强科技创新高位系统布局,推动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探索成立厦门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打出创新野大旗”,举全市之力打造高素质创新名城,进一步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让创新成为厦门鲜亮的野城市名片”,进一步强化全市各级各部门科技创新意识,营造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
新的一年,我们将更加突出资源集聚,进一步打造科学城核心引擎。野鸟无定栖、林茂则赴”,要抢抓高能级创新资源,只有舍得投入,厚植滋养,才能产生虹吸效应。要坚持前端后端野两手抓”,既要抓基础,布局战略科技平台,又要抓应用,打造产业创新平台。对接福厦泉科技创新走廊,重点加快建设厦门科学城,加速引进布局一批高能级创新资源,建设孵化培育载体,打造自创区核心(新)区。加快推进嘉庚创新实验室、翔安创新实验室建设,策划海洋领域省创新实验室,争取筹划推进若干大科学装置落地,推进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厦门分中心等已落地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一批大院大所来厦设立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全面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新的一年,我们将更加突出产业创新,进一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提升未来产业的推动层级,加大培育力度,发展柔性电子、第三代半导体、生命健康、先进功能材料等未来产业,开辟产业升级新赛道,形成一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健全产业推进机制,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突破、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撑、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应用场景示范、市区共建高能级未来产业园等措施,加快突破一批野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开展补链强链扩链行动,持之以恒、合力高效推进未来产业成为厦门发展野新引擎”野新亮点”,力争催生世界级万亿产业。同时通过高新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在培育引进、创造野增量”的同时,挖掘野存量”,锻造培育一批野隐形冠军”和野单项冠军”。
新的一年,我们将更加突出企业主体,进一步构建产学研创新体系。完善科技投入机制,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增强企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能力,支持龙头科技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抱团创新、联合攻关,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完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全周期梯次培育体系,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健全野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业孵化服务链条,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将科技型企业数量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新的一年,我们将更加突出人才支撑,进一步打好“引育用”组合拳。发挥厦门对外开放优势,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引好用好人才。建设高端野智脑”,建立科技顾问体系,与国内外知名机构合作建立科技智库,为厦门市重点产业和科学城建设等重大科技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培育引进野头雁”,引进一批顶尖科学家团队,遴选“未来产业首席科学家”,发挥产业高端人才引领作用,开展产业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造就帅才型科学家。扶持壮大野群雁”,加强产业骨干人才与科技创新工程衔接,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完善收益分配机制,培养具有高度粘性、扎根厦门创新创业的野城市发展合伙人”。
站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的新起点上,我们将树牢野赶考”意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力为建设高素质创新名城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