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余 强
发展厦门文化旅游的几点思考
余 强
旅游业是厦门着力打造的千亿产业链之一,也是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化港口风景旅游城市,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始终备受各界关注。新常态新形势下,充分利用好厦门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推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打造“美丽厦门”“魅力厦门”和“文化厦门”,提升旅游品质和城市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近年来,随着旅游基础设施持续投入,旅游景区建设日臻完善,加上自助游、个人行等新兴旅游业态的蓬勃发展,厦门旅游业发展始终一枝独秀。2015年1~9月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562.81万人次,同比增长13.56%,旅游总收入608.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37%。入境游客人数、国际外汇收入等主要旅游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前列。先后荣获“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中国自驾游十大目的地”“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然而,在厦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文化旅游方面来说,主要是“三多三少”。
1.游传统景点项目多,游新兴文化项目少
大多数游客还是直奔鼓浪屿、南普陀、胡里山炮台及环岛路等传统的旅游景点,或者曾厝垵、中山路等商业气息浓郁的项目,缺乏与嘉庚建筑文化、闽南文化、海洋文化等结合的深度游项目。
2.白天游多、夜间游少
白天看景点,晚上看演出、品小吃,已成为旅游时尚。近年来,虽然也策划了类似“浓浓的厝里情”这样很有特色的音乐节目,但与丽江“纳西古乐”西安“唐宫乐舞”武夷山“印象大红袍”这样的文化大戏相比差距很大,尚无能够震撼游客,打响知名度的夜间演出项目。同时,厦门美食小吃的布局较为零散,缺乏整体的包装和营销,对游客夜间休闲游的吸引力还是不足。
3.传统购物消费多、文化项目消费少
厦门市旅游人数各项指标屡创新高,但旅游效益并未能随着旅游人数与收入的增加而同步增长,大多数游客还仅限于鼓浪屿馅饼、金门贡糖等低端的消费,缺乏富有厦门地域文化特点的高端消费项目。
从以上方面来看,不难看出其原因。一是“文化厦门”的宣传推介力度还需加大。诚然,厦门山海环绕、“天生丽质”,加之经济特区、港口风景旅游城市、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等,让厦门闻名遐迩,但就文化而言,拥有的嘉庚建筑、南洋骑楼建筑、红砖传统村落等,独有的嘉庚文化、南洋文化、闽南文化及朱子文化载体,以及苏颂、陈嘉庚、林语堂等名人的家乡,“文化厦门”的宣传还有待于再发力。二是景区与文化的结合还是不够。“钢琴博物馆”和“观复博物馆”的设置为鼓浪屿“菽庄花园”增添了钢琴文化和古家具文化的内涵,鼓浪屿"海天堂构"里提线木偶戏剧团的表演也为景区增添了闽南传统文化的魅力。但还有很多景区缺乏文化的点缀,鼓浪屿整体商业气息太浓,林尔嘉、林语堂、林巧稚等名人的故居开发不够,弘扬延平文化、钢琴文化的配套产品缺乏开发,没有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旅游产业链。三是夜间旅游项目单调。厦门市尽管也采取一些举措,比如在思明区老街的人和路上开辟“台湾小吃一条街”,在筼筜湖的游轮项目以及曾经策划的“闽南神韵”一台戏等,但总体上收效甚微,影响不大,难以吸引游客。四川的九寨沟,晚上会组织游客参与与藏民互动的篝火晚会、藏族风情歌舞演出。贵州的镇远古城,晚上游客可以游舞阳河客轮欣赏两岸夜景,还有与之配套的河边酒吧一条街,生意兴隆。相比起来,厦门的确需要多做一些文章,应当配合景区开发,开发一批上规模、高品位、独具特色的夜间游项目。
1.突出特色,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现在的旅游离不开政府的有力宣传,应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的传播方式。如充分利用在厦举办的九八投洽会、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平台,邀请知名学者进行厦门文化印象展示,让来自海内外嘉宾以及各方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厦门、品味厦门。在机场、高速公路沿线醒目架设大型宣传牌,加大厦门文化旅游项目的宣传。善用新媒体,利用时下流行的微博、微信,定期举办“品厦门、游鹭岛”活动,鼓励游客撰写精小的推介厦门美食、美景的小文章。与天涯论坛、“去哪儿”等知名网站合作,以及国内有影响力的报刊、影视部门加强协作,加大对全市旅游行业发展状况的正面报道,尤其是黄金周、休闲游、自由行攻略方面的宣传报道,有条件时,还可以邀请影视创作人员到厦门采风创作。
2.经典提升,打造旅游城市深度文化体验游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所在。精彩的旅游,既要让游客能够欣赏到异域他乡的山川名胜古迹,又要满足游客对异域风情、文化的欣赏、探求。为此,进一步加大规划建设力度,把厦门地域文化特征充分融入到旅游景区的开发。一是借助鼓浪屿这张“金字招牌”,把音乐文化、名人文化的文章做深做透。考虑在鼓浪屿定期举办国际钢琴音乐会,围绕钢琴文化延伸旅游产品的产业链。如制作高附加值的带有芯片的、能够演奏音乐的钢琴纪念品。还可以对岛上林尔嘉、林语堂、林祖密、林巧稚等名人故居游的项目推介和开发,挖掘历史人文故事,使之逐渐成为新兴文化景点。二是挖掘海洋资源,拓展海洋文化旅游。作为滨海城市,海洋文化是最具特色的资源。充分利用厦门得天独厚的海洋、沙滩资源,研究和倡导并举办国际帆船赛、环岛海上马拉松独木舟挑战赛、中国俱乐部杯帆船赛等大型活动,带动航海旅游业、高端服务业、游船制造业、航海培训业、工艺品及经贸、科技文化等各类游艇消费产业聚集,规划和引导海岛生存、休闲渔业、海钓、冲浪、独木舟、帆伞运动、沙滩排球、游艇娱乐赛事、冒险旅游和体育文化旅游等,让厦门成为追求个性和时尚的青少年感兴趣的海洋游目的地。三是开发富有闽南文化夜间游项目。充分利用小白鹭民间舞团、爱乐乐团、厦门南乐团等文化品牌的优势,将南音、高甲戏、布袋木偶、红砖民居和闽南歌等这些闽南印象元素整合起来,精心策划,打造一批展示时代风貌、体现地域特征、又具影响力的歌舞娱乐产品,形成以“听南音、品小吃、逛夜市”为特色的厦门夜间游文化栏目。
3.找准定位,构建厦门美食一条街
当前,曾厝垵“中国最文艺渔村”的知名度日益扩大,其小吃一条街也颇具特色,是值得研究和操作的模式,但由于是自发形成,也存在一些乱象。美食是容易吸引游客和扩大旅游知名度的最佳推介。厦门拥有的“黄则和花生汤”“乌糖沙茶面”“西门土笋冻”“局口海蛎煎”等,在网络上都有一定的美誉,只是目前七零八落、各自为营。品尝美食,游客们根本不会去大酒店,而散布在不同巷陌的小吃,则会让游客大费周折,只能浅尝辄止。因此,可以考虑在文化艺术中心附近或是西堤附近,选择一处合适的地点打造成为具有厦门地域特色的美食一条街,满足全国各地“吃货”的需要,更能让游客多一个夜间游的项目选择。
4.实施重点景区推介,与周边城市形成区域旅游联盟
随着高铁时代来临,旅游产品应该站在更宽、更广的视野上进行规划。加强与周边城市在优质旅游资源宣传上的协作,比如加强鼓浪屿景区同武夷山景区、客家土楼景区的共同推介与合作,打造成为福建特色文化旅游行,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让国内外游客在赏厦门的闽南文化、海洋文化、嘉庚文化的同时,又可以领略到周边文化遗产的风光,形成更具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圈,把厦门的文化旅游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厦门市政协文史学宣委)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