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致公党厦门市委课题组
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力度打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城市
致公党厦门市委课题组
随着全球化的深度发展,“地球村”已经从概念走进现实。中共十八大及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厦门市也提出“提高城市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要有新进展”,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努力建设国际化城市”。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力度,打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城市,有利于以开放促改革,打造一流的国际营商环境;有利于缩短厦门市与国际先进城市的差距,不断增强厦门市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学习国际化城市的先进经验,互利共赢;有利于提高从领导到市民的国际化视野和文化素质,提升厦门市的文化底蕴;有利于促进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建设,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来厦创业。新加坡、法兰克福、首尔、釜山及深圳等地的国际化城市建设走在世界前列。深圳市于2011年制定出台了《深圳市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按照“国际水准、深圳特色、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的设计要求,建立了具有前瞻性、层次性的国际化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新加坡经验”——国际开放宜居城市的样板
新加坡是一个国土面积仅700多平方公里、拥有500多万人口的城市国家,但发展成就却令全世界瞩目,取得了与其人口和领土面积极不相称的国际影响力和经济竞争力,在经济社会发展、城市治理和社会管理、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新加坡注重规划,在经济上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和产业转型,通过积极的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促其产业从低端向高端攀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获得相应地位,进而为新加坡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创造基础和前提。与此同时,在城市治理和社会管理等领域也取得了辉煌成就,政府始终奉行自由竞争的理念,对内资、外资以及大小资本均实行平等待遇;强化城市和社会治理的法制化和制度化;政府积极主导、高效率,但不完全包办代替;城市和社会治理参与主体多元化,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共同参与;不断促进软环境建设,打造便于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宜居的人文环境,吸引全球高端人才驻足新加坡。打造了一个政局稳定、社会和谐、环境宜居的包容性城市国家,成为国际性城市的样板。
2.首尔和釜山——差异性定位,高品质发展
首尔和釜山的发展特色和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以世界城市发展坐标系为参照,制定城市愿景,确立相应的城市国际化发展战略。首尔强调在综合发展中突出“活力”的城市定位;釜山则以“海洋文化”为特色,以强调朝气和生命力,突出城市动感。这种差异性城市定位既符合首尔和釜山的实际,又赋予了城市发展的特色和品质,同时他们国际化目标体系还呈现出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特点。
韩国首都首尔地处朝鲜半岛中部,是韩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中心,韩国文化艺术与设计中心,海、陆、空交通枢纽。2012年,首尔被评选为“最佳国际商务会议城市”;根据美国《外交政策》杂志2013年世界城市综合实力排名,首尔名列第10。近年来,韩国文化产业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强,影视、时装等文化产品向世人展示了“亚洲魅力之都”的城市形象,有着“世界设计之都”的美誉。首尔的城市定位为“活力之城”。首尔之所以能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大都市,关键在于首尔非常重视城市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2020年首尔市发展计划(草案)》提出了首尔国际化未来发展愿景,即“领导东北亚经济的世界级城市,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治理环境的生态城市,充满幸福的福利城市以及统一朝鲜半岛的中心城市”。重点对经济、文化、环境、社会及政治等五个方面总体发展愿景进行了规划,将城市国际化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设定为提高经济活力、便利、健康、充满活力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等,并且对每一项目标进行了具体的目标分解。
釜山位于韩国东南部,是韩国仅次于首尔的第二大城市。釜山港是韩国第一大港口,著名深水良港,连接太平洋和亚欧大陆,泛太平洋物流中心。早在1998年,釜山就被《财富》杂志选定为“适合企业经营的亚太十大城市”。BIE(国际展览局)机构的统计结果显示,釜山是全球排名第15位、亚洲排名第4位的国际会议展览城市。釜山港被山和岛屿所环绕,港内水面涟漪,潮水落差小,与世界3大基干航线相连,具有得天独厚的港口条件。正因为此,釜山市将2020年国际化发展愿景确定为“21世纪东北亚时代的海洋首都”,三个区域的愿景为:西部釜山建设成为海运和国际物流中心;中部釜山打造成为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中心;加强东部釜山的影视业优势,使其成为亚洲电影旅游中心。从以上可以看到,釜山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制定始终从其自身的优势(海洋地理位置优越)出发,通过不断地完善港口建设和开发港口资源,促使其港口的国际物流地位不断上升,同时加大配套设施的建设投入,为国际企业进入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国际化顶尖人才和世界各国游客来此游玩。再加上电影产业成为釜山的一大战略性产业,对增强釜山吸引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3.深圳——国内国际化城市的窗口
科学定位是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基础,影响城市战略设计的制度设计和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导向。目前深圳的“一区四市”的战略定位是,即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在深圳城市规划中,引进了科学的规划理念,高起点做好各类规划,准确对城市发展定位,找到城市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点,充分考虑深圳的自然资源、地理区位、文化特质和经济发展,以国际的视野和战略的思维,突出深圳的个性特色,以新加坡为范本,以国际化海滨城市为基点,发掘海洋海滨资源,利用交通运城的便利,着力打造海滨城市风光带,并逐步将深圳打造为准“自由港”,有较大程度的参与国际交流的自主权,有较大的推行通商便利、人员流动、技术流动的自由和便利,使之不落伍于其他国际化城市的政策体系,且能够在国家迈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成为先行的试点城市。
4.国内外国际化城市指标体系研究概况
国际上较有影响的国际化城市评估体系,主要有:英国财富报告,包括:经济活动、政治权利、生活品质、知识和影响力。全球化城市指数,包括:商业活动、人力资本、信息交流、文化体验及政治参与度。国内早期关于国际化城市评估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随着城市国际化理论的不断演进,不再局限于针对“国际化”的体系,而是提出了更全面的、体现现代化的综合型国际化城市指标体系。1995年,青岛市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开展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研究,主要是针对沿海城市国际化的评价指标,包括资金融通总量、年人均生产总值(GDP)、港口吞吐量、外汇市场日交易量、外贸转口额5项关键性指标;2001年,北京市提出了北京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与社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和国际开放交流程度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不断增强深圳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深圳市于2011年制定出台了《深圳市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按照“国际水准、深圳特色、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的设计要求,建立了具有前瞻性、层次性的国际化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涵盖经济开放、创新文化、宜居宜业和国际影响力4各方面。二级指标包括25项,是一级指标的具体化,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和较强的实践性。
总结目前的评价体系,城市国际化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创新活力、宜居环境、文化建设、国际影响力等。
1.厦门市国际化城市建设已有的基础条件及优势
(1)厦门市缔结友好城市(区)18个;(2)厦门国际贸易投资洽谈会连年在厦门举办,世界瞩目,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树立了良好形象;(3)厦门会展业发展势头良好,影响很大;(4)厦门贸促会、厦门国际商会等相关部门发挥了作用。首创境外经贸机构合作平台;创立17个海外联络点;加入世贸中心协会(WTCA);不断扩大对外经贸合作;(5)国际赛事,如从2003年开始,由中国田径协会和厦门市政府联合主办,国际马拉松在厦门举办年,在国际上产生良好影响;国际帆船赛、国际海洋周、国际时尚周、海峡论坛等;(6)生态宜居环境优良,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国际花园城市等称号;(7)可以发挥致公党海外洪门及“五侨”优势;(8)发挥建发集团、国贸集团等国有贸易企业的优势;(9)可以发挥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政协企业家委员的作用。
2.厦门市国际化城市建设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目前厦门市国际化城市建设面临的压力和挑战:(1)国际意识不强、国际化视野不够;(2)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用外语交流及沟通的水平有待提高;(3)对外窗口单位,如酒店、机场、出租车行业等服务理念、用外语交流沟通等方面差距较大;(4)外事机构及国际商会、协会、区域性总部等组织在厦门的比例不高;(5)外国人在厦门生活、经商、办事的便利程度还不高;(6)国际交流互动、国际赛事等还可以进一步加强;(7)市民国际化素质不高;(8)与国际友好城市互派访问学者和留学生力度不够,作用不明显。
厦门市国际化建设发展目标及路径: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的要求,结合厦门市“十三五”规划关于“努力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立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学习借鉴新加坡、首尔、釜山、深圳等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从厦门的实际出发,以开放促改革,打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城市,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谋划城市创新与发展,逐步缩短与国际先进城市的差距,不断增强厦门的国际竞争力。
1.确定城市国际化差异定位,设计城市国际化目标体系
国际化城市未来发展目标应当具备独具特色的发展理念和鲜明的城市文化个性,突出差异性定位,凸显城市个性品质,凸现城市发展特质,才能在国际城市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在世界城市国际化竞争与合作、交流与融合中,厦门的价值应当体现在“国际化港口风景旅游城市”的城市定位。如在世界城市坐标系中,新加坡致力于打造一个“政局稳定、社会和谐、环境宜居”的包容性城市国家;首尔强调在综合发展中突出“活力”的城市定位;釜山的城市价值是独特的“海洋文化”的城市特性,深圳立足于“一区四市”的战略。建议:借鉴新加坡、首尔、深圳等城市的经验,根据国际化城市发展走势和厦门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厦门市国际化建设指标体系》和《厦门市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等纲领性文件,主要体现“开放、包容、宜居、宜业、绿色”等特点,并处理好软硬环境建设等关系。市政府应当将此列入厦门市未来发展战略规划中重要地位,作为厦门市未来发展的工作指南,在以城市现代化为基本竞争力同时,更应当突出国际化视角中的城市特色塑造与建设,突出城市交往与互动的策略。同时,在提升深圳城市国际化水平与城市国际竞争力、地区辐射力与影响力的同时,依靠城市国际化发展战略带动解决深圳城市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特殊瓶颈、障碍与难题。
2.推进文化观念的深刻变革,打造更加包容的人文环境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多元文化的相互尊重、相互交流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只有思想观念和理念发生变革,行动才能到位。建议市领导带头,以国际化视野培育城市人文精神,加强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外语及国际礼仪培训,同时广泛开展对市民及对外窗口单位的国际化文化教育和培训,提升全民国际化素质,增强从政府机关到市民百姓的外语水平、国际交流、交往能力,营造对外友好、开放包容的良好氛围及人文环境。
3.精心策划城市“形象设计”,塑造厦门国际化城市品牌
城市形象策划设计对于提高城市的品牌形象、弘扬城市精神、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议借鉴首尔、釜山等城市的成功经验,找到厦门形象的核心亮点,加强厦门城市国际形象设计,包括:市徽、市歌、城市口号、城市标志人物、城市市碑、城市吉祥物、市花、市树、市鸟、城市标准色等的整体设计,以此塑造城市品牌。通过华侨、海外侨团,以及厦门建发集团、国贸集团等国有贸易企业的美誉度,在国际上积极宣传厦门精神和厦门形象,积极在国际舞台上发出厦门的“声”,展现厦门的“影”,展示厦门的“形”,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推广,树立厦门的国际品牌形象。使每个人都成为城市名片,鼓励民众和社会充分发挥潜力推广城市形象。
4.发挥国际友城作用,开展更广泛国际交流合作
建议进一步加大缔造国际友好城市(友好交流城市)的力度,吸引更多的领事馆、国际商会、国际行业协会等入驻厦门。推进国际友城网络建设,广泛开展经贸、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及环保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经济、文化品牌活动,让更多的“厦门创造”的优秀产品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发挥作用。在友好城市之间,互派访问学者、留学生及政府部门的专业进修;在中小学学校间开展中小学生家庭之间假期互访互住,从小培养国际化视野,小手拉大手,推动厦门走向国际化。
5.以“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为基础,打造宜居国际化社区
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中,涌现出许多值得学习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如外籍人士居住较多的思明区官任社区,每个月第二个周六下午都举办国际跳蚤市场活动,至今已经举办12期。每期跳蚤市场的主题都由社区牵头,由博爱社工和社区外籍主任助理共同策划组织。第12期国际义卖跳蚤市场活动主题是通过义卖募捐给社区内的贫困学生购买学习或生活用品,以及关爱偏差行为青少年儿童。通过这些活动,调动了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缔造,在社区居民中间和附近社区形成了固定品牌,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得到了外籍人士的赞许。建议广泛宣传推广官任社区的做法,不断打造更多的具有厦门特色的国际化社区,通过创造良好的宜居生活环境,吸引更多更好的外籍人才来厦投资创业。
6.发挥贸促机构优势,推动厦门品牌走出去
建议参照境外外贸机构海外品牌推广及国内广东等发达地区的做法,充分发挥贸促机构、国际商会作用,由市贸促会牵头,着力打造厦门海外经贸网络,推动厦门品牌走出去。争取在2020年前,在厦门市主要贸易国家、市企业海外主要投资地、国际航线通航地,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设立40个联络处,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根据各联络处发展情况,在与市经贸往来密切相关、贸易量大、辐射能力强的国家和地区,将联络处升格为厦门市海外贸易中心,形成厦门市海外经贸网络。大胆试行国际通行规则,在城市治理、经济发展、社会管理中与国际接轨,在试点中积累经验和教训,为国内其他城市发展起到示范效应。
7.在“九八”投洽会期间,举办“厦门国际化城市论坛”
具有国际水准的宜居宜业环境应成为厦门国际化城市的重要特征。建议在每年“九八”投洽会期间,组织举办“厦门国际化城市建设论坛”邀请国内外城市的官员、专家学者以及国际组织的高级官员参加,就如何推进宜居宜业的国际化城市建设深入交流探讨。在学习借鉴国际化城市建设管理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可以同国际社会分享厦门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的经验,推广厦门的“国际宜居宜业城市”形象和品牌。在此基础上,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并且可以让世界其他城市参照的厦门市宜居宜业国际化城市指数,推动厦门向国际水平看齐,并争取走在前列。
8.利用致公党联谊广泛优势,宣传推动经济环保互利共赢
目前,全世界海外华人华侨约有6000万人。在我们与致公党海外洪门组织的友好往来中发现,无论是出国访问代表团,还是海外华人华侨,双方更多关注的是国内的政治形势和经济贸易发展情况,而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成就了解不多。实际上,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离不开优美环境的支撑。如果说20世纪是革命与战争、和平与发展的世纪,竞争主要表现在军事的竞争、经济的竞争,即国家实力的竞争;那么21世纪将是竞争与和谐的世纪,将是优美环境的竞争、良好生态的竞争。通过文明竞争,实现全世界的“共赢”与和谐发展。因此要充分发挥致公党海外联谊广泛优势,宣传推动我国、我省、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互利共赢。
9.以夏令营活动为载体,将环境优势转化为潜在的经济发展优势
各级致公党省委、市委要与省、市环保局、教育局加强沟通联系,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例如,致公党在组织海外侨胞学生夏令营来中国活动时,可以邀请国内的优秀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同时将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成就作为学生考察体验活动内容之一。如考察“联合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基地”“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优美乡镇”及“生态县”等,让海外侨胞子女了解中国生态文明取得的成就,并通过他们让海外侨胞增强对中国的了解,吸引他们回国投资创业,将环境优势转化为潜在的经济发展优势。
[1]汤丽霞,海闻.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比较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