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科技赋能安庆乡村振兴

时间:2024-07-28

文/储默涵(安庆市科学技术局)

近年来,安庆市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围绕产业兴旺主线,深入推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支持力度,持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底气。

一、 安庆市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情况

1.搭建农业创新平台

安庆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等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长江科研中心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南综合实验站主体工程建设完成。全市现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 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 个。累计建成国家级星创天地7 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8 个。

2.培育农业创新主体

2020 年,新认定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2 家、入库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5 家。现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29 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4 家、省级以上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0 家、国家级星创天地7个、省级备案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7 个。

3.转化农业科技成果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在安庆推广甜柿、竹荪、大球盖菇等林业新品种4 个,在岳西县建立全省首个竹荪种植示范基地30 亩,在太湖县建成超高产油茶示范基地100 亩。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潜山引进瓜菜新品种9 个,推广瓜菜高效栽培技术3 项。怀宁县特派员程玉英推广蓝莓、草莓等特色产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新品种8个。

4.开展农业技术攻关

开展竹炭产品工艺关键技术、茯苓袋料仿野生栽培技术等研究,解决了竹子管理成本高效益低、种植茯苓与生态保护冲突等技术难题10 余个。2020 年,全市新立项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2 项,获批资金140 万元;立项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 项,获批资金246万元;立项省科技重大专项5 项,获批资金340 万元。市本级组织实施农业科技计划项目12 项、林业科技攻关项目8 项。

5.强化科技指导服务

坚持因地制宜实时开展技术指导工作,强化与农业部门对接合作,有效利用微信、QQ 等信息平台对接农业大户等开展服务,大幅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以农户为重点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020 年,全市累计开展各类农业科技培训12.9万人次,产业扶贫培训1 300 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 900 余人。

近年来,安庆市农业科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如: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技术推广难度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缺乏,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匮乏等。

二、 新时期推进安庆市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十四五”时期,安庆市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焦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联动互促为主线,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和农民可持续增收方面的支撑水平,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为安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1.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面向科学前沿、农业产业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围绕事关国计民生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任务,以农业科技成果源头供给结构性调整为主线,集聚涉农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龙头企业等各类主体科技力量,加强农作物高效育种、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畜禽水产重大疫病防治、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农业大数据整合、农业智能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争取获得一批前瞻性、创新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成果,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安庆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2.提升数字农业科技化水平

把加快建设智慧农业作为统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应用,围绕构建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智慧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推动农业生产方式源头供给结构性调整。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农业软硬件技术研发,突破农业专用传感与识别技术、农业传感网、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等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瓶颈,加快5G 在农业产业领域的布局。深入推进大别山“云谷”项目建设,加快安徽(岳西)大数据中心等建设步伐,打造安庆农业与大数据融合发展高地,提升服务能力和引领作用。

3.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围绕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成果协同转化推广,探索开展多元化转化示范模式,建立多层次转化媒介服务体系,畅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各环节,切实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4.加强农业创新载体建设

加强空间整体规划和区域统筹,优化创新载体空间布局,强化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区)、田园综合体和特色小镇等创新载体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支持各类载体申报创建国家、省级园区(基地),依托创新载体积极推进创新型县(市)、创新型乡镇建设试点,构建辐射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极。

5.大力培育农业科技人才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训,吸引聚集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科技人员返乡创新创业,围绕职业农民、基层干部和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开展生产、经营和创业技能培训,为产学研合作、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农业小微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孵化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搭建平台,加速实现农业科技研发、产业化应用和创新创业有机融合。

6.创新投入方式

探索各主管部门形成政策合力,推动农业企业直接补贴和免税政策向科技创新补贴激励政策转变,支持农业农村转型和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发展。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优先支持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鼓励农业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发挥财政支持引导作用,通过招商引资、平台融资、科技金融等多种途径,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加快建立以财政专项为引导、以资金整合为重点、以金融资本为补充、以社会资本为主导的多元投入格局。

7.加强合作共享

围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借助省内外涉农院校、科研院所、农业企业、行业协会、创新联盟、创新孵化中心、技术转移机构等渠道优势和平台优势,宣传推介和转移转化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开拓省内外市场。充分发挥农业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和海外留学回国人员等的桥梁作用,加快引进紧缺急需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支持涉农高校院所和农业企业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农业科技合作基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