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质量推进桐城市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时间:2024-07-28

文/李必好(桐城市农业农村局)

“十三五”以来,桐城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农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农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农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农村综合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四五”时期,桐城市应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以人本化思维发展农村,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立足市情农情村情,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

一、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

1.转型升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扎实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建好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优质油菜)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茶叶)优势区。不断加强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助推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园艺特色产业加速向园区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加快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步伐,规划建设农业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现代农业产业强镇。龙头企业带动一产、拓宽二产、联动三产,“产加销”全产业链更加紧密。休闲农庄、农家乐、渔家乐等模式快速发展。

2.完善提升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等工程,稳步推进全程机械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构建“专家+农技人员+基地+科技示范户”的高效科技成果推广模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持续创新绿色生产方式,建成绿色防控、减量控害、统防统治等示范区,基本实现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农药施用量负增长。高质量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积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3.创新突破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启动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创建行动。全市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发展到30 家。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试点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落实政策性保险扩面提标,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支持农业主体“三品一标”认证,增强桐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争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市。

二、优化乡村产业四大布局

1.构建“四区”格局

根据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产业优势,因地制宜,规划引导,构建以范岗、金神、新渡、双港、青草等南部镇为主的优质粮油生产区,以大关、吕亭等北部镇为主的生态养殖集中区,以唐湾、黄甲、龙眠等西部镇为主的桐城小花茶叶特色优势区,以嬉子湖、孔城等东部镇为主的农文旅融合示范区等“四区”产业格局。

2.打造优势特色板块

打造优势主导特色农产品板块,推动种养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以富锌粮油和水禽羽绒为主导特色产业建设绿色农产品种养基地。引导农产品加工向农产品主产区、优势区集中,注重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延长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打造品牌产业集群

着力打造品牌粮油、健康养殖、生态家纺、桐城小花茶叶等产业集群。合理布局生产基地、产业加工、物流外包、科技研发、基础设施配套等功能模块,推动重点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

4.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整合项目资金,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培育农产品加工值达到百亿元以上的加工园区,重点推进桐城现代农业产业园、桐城水禽羽绒产业园、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新希望生猪产业一体化生态产业园等建设。

三、推进乡村发展五大振兴

1.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动产业振兴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做好与长三角区域及合肥都市圈农业的融合发展。依托种养业、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等,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更好地彰显地域特色、承载乡村价值、体现乡土气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要素、市场和各类经营主体。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形成以农民为主体、企业带动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

2.加强带头人建设,推进人才振兴

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干部队伍和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支持各类人才返乡,培育壮大新乡贤队伍,引导工商资本下乡。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创新培养成长机制,完善管理服务机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3.推进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振兴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推进种养循环一体化,支持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强化农业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推进农业清洁生产,集中治理农业农村环境突出问题,实施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加大乡村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

4.培育文明乡风,推进文化振兴

持续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倡导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农民文明素养。强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加强乡村公共文化载体建设,培育壮大乡村文化队伍。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六尺巷”精神,传承发展农耕文化,传承发展红色文化。

5.强化服务功能,推进组织振兴

积极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乡村自治制度,推动法治乡村建设,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制度和作风建设,落实基层组织保障政策。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推进基层管理服务创新,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组织。全面推进平安智慧乡村建设,利用科技平台宣传党务政务。

四、实施乡村振兴六大行动

1.实施“农业产业提质”行动,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发展新模式,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建设农产品储藏、运输和冷链物流的“互联网+农村物流”体系,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农业经营队伍,培育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范化农民合作社、示范性家庭农场和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培育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完善检测监管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将所有规模生产经营主体纳入平台管理。做大做强“桐城锌米”“桐城小花”“桐城蛋鸭”“桐城羽绒”等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

2.实施“生态环境提优”行动,建设绿水青山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扎实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管理机制,探索农村垃圾分类试点,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全面完成黑臭水体整治,推进宅旁、水旁、村旁、路旁绿化。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和重点示范村。推进饮用水城乡一体化及水源地保护工作。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扎实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化。围绕“增 绿”“护绿”“管 绿”“用 绿”“活 绿”任务,全面推进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生态修复工程和农田防护林建设。稳步推进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全覆盖,聚焦生态富民,提升林业综合效益,以林长制改革助推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落实“秸秆禁烧”,按“五化”路径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整县推进项目,培育综合利用龙头企业,着力探索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治理模式。

3.实施“乡风文明提升”行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牢牢把握乡风文明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通过典型带动、阵地建设、培育养成等多方式多渠道,引导广大村民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营造秩序良好、健康淳朴、文明和谐的民风民俗。强化核心价值引领,加强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健全乡风文明志愿服务组织。镇、街道结合实际情况打造特色诚信街、特色诚信市场。夯实乡村文化阵地,深化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大文物古迹、传统村落、古建筑、农业遗迹、非遗文化等保护力度,建设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承发展民间艺术、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乡土文化。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广泛开展旅游节庆、乡村春晚、农民丰收节、全民健身节等文旅体活动,打造一批乡土味和个性味的特色文化传扬品牌,彰显桐城“六尺巷”精神、君子文化以及桐城茶文化等特色地域文化。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型农村带头人”等评选活动,组织群众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将传统文化融入家风建设之中。

4.实施“乡村治理提效”行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体系

探索创新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三位一体”的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不断推动村级管理从民主到高效,使农村既和谐有序又充满活力。完善民主管理制度,确定民主决策事项,明确民主决策形式,规范民主决策程序,确保村民的决策权。建立市级领导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包村制度,夯实基层综治基础,加快三级综治中心提效升级。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深入推进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打造“六尺巷调解法”升级版。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任务,加强社区网格化服务,构建完善的“社区(村)党组织+网格长+单元长(联防长)+居民住户”的组织体系。加大全市法治乡村建设力度。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加大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建设村级法治文化广场。开展乡村治理试点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5.实施“民生保障提档”行动,增强农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的建、管、护、运水平,积极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建设示范县。加快农村地区电网升级改造。推进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完善全市4G 网络覆盖,提升5G 感知,实现村村通5G。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孤儿基本生活标准等与物价挂钩和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工作,推进贫困残疾人康复。实施农村住房保险。实施智慧健康建设,加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全面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6.实施“基层党建提标”行动,打造全面过硬的农村基层党组织

建立健全村级党组织书记选拔培养、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和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优化提升行动。深入实施“美丽党建”工程,持续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好农村党支部“五个基本”提升行动,打造“双强”型支部。谋划新一轮“三年强村计划”。安排专项发展基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健全农村党员干部管理监督机制,强化党建带群团建设,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