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摘要: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职旅游人才,是新时代高职旅游教育和旅游行业的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高职旅游教育工匠型人才培育存在诸多问题。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应通过完善育人机制,保障各参与者切实履责;塑造育人氛围,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将工匠文化融入到人才培育体系中,加强对学生道德情操的陶冶;提高教师的素质,传承工匠精神等多种策略培育工匠型高职旅游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工匠型;旅游人才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20)06-0145-02
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旅游业进入新常态,旅游业呈现“消费大众化、发展全域化、产业现代化”,旅游者倾向于中高端产品,追求产品质量和精细化服务。旅游行业对人才规格有了新的需求特点,旅游业要提档升级,急需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细心周到、服务精益求精、甘于奉献、技能娴熟的工匠型人才。工匠型人才既是行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亦是专业培育的重要目标。新时代高职旅游教育注重培养具有工匠型的旅游人才,这是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如何实现工匠型旅游人才的培养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一、工匠型高职旅游人才培育的意义
(一)旅游行业的发展需要工匠型人才
随着我国旅游业结构性改革,一方面旅游业与其他行业交叉融合、旅游的关联效应日益凸显。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逐年增加,消费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80、90后逐渐成为外出旅游的主力军。
消费群体的变化对人才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旅游业人才失衡导致行业运营成本增加、服务质量和业绩下滑,阻碍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步伐。[1]旅游业的这些变化特点势必对旅游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行业需要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队伍。
(二)旅游院校培育工匠型人才是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旅游院校应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的变化特征,制订专业培育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要解决旅游“工匠型”人才供需矛盾,关键在于高职旅游教育,因此要求在人才培育中不仅重视知识、专业技能的传授,而且更加注重学生品质、德行和心理的培育。旅游院校应将工匠精神的内涵、现实意义、传授融入到人才培育过程中,用工匠精神潜移默化的陶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工匠型旅游人才培育现状剖析
(一)校企深层次融合难以实现
学校与旅游企业深层次融合是培育工匠型旅游人才的关键,建立产教深度融合机制是有效实施工匠型人才培育的根本保证。职业院校的发展必须与企业建立顺畅、完善的深层次合作机制,高职旅游院校必须与旅游行业企业全方面、全过程的合作,但是目前大多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停留在接收顶岗实习的学生,学校一般很主动的联系企业,院校很愿意与企业构建深层次合作的机制,而企业在产教融合方面缺乏深层次的育人体制,企业只希望在旺季时学校能够提供一些见习的学生。因此,培育工匠型旅游人才路径不顺畅,体制不完善。
(二)培养工匠型旅游人才缺乏文化底蕴
高职旅游人才工匠型精神主要体现在专业技能、道德品质、综合素养等方面,然而目前,绝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旅游专业教学更加倾向于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但是不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行为、综合素质的培育,尤其对学生的吃苦耐劳、细心周到、精益求精的服务、心理素质这些方面的培养比较少,即使有所涉及,也往往只是点到为止,流于形式,不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也就缺少工匠精神的熏陶。因此,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只是单纯的没有任何情感的把任务完成而已,就像机器人给客人服务一样。在旅游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方面,不仅要求员工在客我交往中技能娴熟、更為重要的是为客人提供周到、个性化的服务,这种服务能够让客人感受到温馨、舒服,而这些往往是被学校轻视或忽视的工匠精神的培育。
(三)工匠型专业教师缺乏
工匠型高职旅游人才培育关键是需具有德技双馨的教师,目前大多数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由于忙于日常的教学事务,很少到企业去实践锻炼,对旅游行业企业发展趋势、业务情况、岗位职责、岗位内容、人才需求等的认知是比较模糊的,教师的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标准要求差异较大,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作为培养有效供给人才的执行者,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将导致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差距比较大,很难达到旅游企业需求的人才标准。[2]另外,学校外聘企业兼职教师的条件比较高,很多服务技能精湛、职业素养较好的企业工匠型教师由于学历不符合学校的兼职教师条件,学校能够真正聘请的兼职企业教师不是很多,因此这就影响和制约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陶冶和培育。
影响高职旅游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偏见,企业在培育学生过程中缺失主导责任;二是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和短期利益,缺乏与学校的深层次、长期合作规划;三是相关的法律制度比较滞后,责权利不明晰,对校企合作的参与者缺乏监督机制;四是一些高职旅游院校人才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方向模糊,专业老师的职业能力有待于提高,学校对工匠型人才培养缺少企业文化的宣传,课程体系不科学,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相差比较大,学校对学生培育的理念、体系认识模糊,这些原因都不利于人才的培育。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工匠型高职旅游人才培育策略
(一)完善育人机制,保障各参与者切实履责
要培养工匠型旅游人才,仅靠学校一方是不行的,需要多方参与协同育人才能完成,因此需要建立多方参与的协同育人平台。首先,发挥地方政府的职能和作用,地方政府在工匠型人才培养中起着指导作用、督导作用、协调作用;院校在工匠型人才培育中起着主导角色,是学生培育的实施者和执行者;行业企业也是人才培养的主导者,需要企业全方面、全过程的主动参与才能完成,培养工匠型人才离开与企业深层次合作将无从谈起;学生是工匠型培育过程中的主体,因此组织地方政府、院校、企业、学生共同构建协同育人的体制和机制,明确各自的权利,积极地履行各自的义务,深化产业与教育的融合,确保育人体制顺利实施。为确保育人体制顺利实施,应该制定完善相关的制度,保障和督促各参与者认真履责。
(二)塑造育人氛围,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
高职旅游院校要重视旅游企业文化的宣传教育,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加强对学生的旅游行业、企业文化熏陶、职业品德和职业素养教育,一是利用校园网、教室、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宣传相关旅游企业文化、职业品质、职业道德等内容;二是专业教师每节课抽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讲述企业文化、加强道德品质、心理行为、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育,通过教育使这些文化元素逐渐内化到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中;三是定期举办企业文化讲座,邀请企业管理人员给学生讲述企业文化,让学生在这种旅游企业工匠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工匠精神渗透到人才培养体系中。
(三)将工匠文化融入到人才培育体系中,加强对学生道德情操的陶冶
要培育工匠型的专业人才,就要把工匠型文化融入到人才培育过程中,要对原来的课程体系重新设置,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教育,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细心周到、精益求精的服务、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工匠精神元素得到传承。一是重新设置课程体系,将道德品质、能力、职业心理、职业行为和综合素养融入到每门课程和每个教学环节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播放微课、慕课和精品在线课等方式宣传旅游人才工匠精神。二是改革学生的考核办法,注重过程考核,重视学生的品质和职业素养的评估,构建多样的考核体系。通过考评,激励学生不断陶冶自身素养,使工匠精神内化于心。
(四)提高教师的素质,传承工匠精神
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传承工匠精神,必须先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工匠型教师。工匠型教师在培育人才中起着关键作用,工匠型教师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职业技能,熟悉旅游行业企业岗位标准,岗位业务流程和优秀的师德师风。高职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要共同建立师资培训平台,提高教师的工匠精神,共同打造旅游“工匠大师”。要制定工匠型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每学期或每年组织一些教师到國内知名度比较高的学校学习培训;每年要派一些教师到旅游行业企业为期半年的实践锻炼,或者外聘一些企业的德才兼备行家里手到学校任教,通过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的素质。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职旅游人才,是新时代高职旅游教育和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多种策略加强学生的职业修养,重塑职业理念和品行,并将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能够传承。
参考文献: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EB/OL].http://zw.xinjiangtour.gov.cn/xxgk/ghxx.htm,2017-02-13.
[2] 王东红.基于供给侧视角的高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2019(8):21-24.
[责任编辑:马 欣]
收稿日期: 2020-05-13
基金项目: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019—2021年度教育科研规划项目(YLJYKT2019-317)
作者简介:王东红(1979- ),男,甘肃甘谷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旅游经济、旅游教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