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地方农林院校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模式初探

时间:2024-07-28

文/傅松玲 刘 华 Faheem Afzal Shah 吴萌萌(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

随着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1],国际联合培养模式成为全国各大高校、研究院所等教育机构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创新型、高质量研究人才的必然选择[2]。农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的重要场所,农林类院校承担着培养高水平农林专业人才的重任[3]。

一、我国农林院校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现状分析

我国农林类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诸多弊端[4]。在培养目标方面,全国大部分高校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未能充分理解和定位;在教学手段方面,研讨式等新型的教学方法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在授课教师方面,年轻教师获得出国交流的机会较少,引进优秀的外籍研究人员数量也相对不足;在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国际化层次方面,高校内缺少国际化育人的环境和氛围,国际合作的项目规模相对较小、起点较低等[5]。

二、农林院校开展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的积极作用

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的展开不论对农林院校、学生自身还是整个社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国际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为农林院校师生提供了一个与国外交流的便捷平台。在此平台下,不同国家优秀的文化、专业知识、高水平的教师人才被引进国内。各高校结合国外教学方式及课程内容,制定了适合该校该专业的国际化课程[6]。此外,教师的国际化也逐渐形成。通过国际项目的开展,国内老师可以去国外学习国际化教学方式,了解国际科研的最新动态,然后将这些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国内的研究生。国内外导师的有效结合,为国内的研究生传递最前沿的国际化专业信息[7]。

2.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资金投入

农林院校通过开展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项目,不仅引进了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还引进了国外资金。国际化联合培养模式借鉴了别的国家优秀教材和教学方法,弥补了国内教育的一些薄弱环节,一些学科的差距也得到了填补[8]。同时,通过项目的开展引进国外资金,使高校办学经费不再紧张,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3.增强农林院校科研能力和师资力量

一方面,国际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引进了国外专业的导师、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及对科研最前端问题的独特见解和把握,联合国内优秀的导师,不仅可以快速提高研究生的英语水平,还可以提升研究生撰写SCI论文的能力,最终使研究生具备较好的科研兴趣、科研意识、科研习惯、科研方法、科研精神。另一方面,国外优秀教师的引进不仅充实了高校的师资力量,迅速提高了国内老师的英语和专业水平,而且国内外导师在专业问题上也得到深入系统地交流,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三、新时代农林院校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模式探索

为了培养林业领域专业素养高、学术能力强、眼界广、具有创新思维的优秀研究生,安徽农业大学积极顺应时代要求,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林学与园林学院和海外合作基地项目为依托,针对林学与园林学院的研究生展开了不同类型的国际联合培养模式探索,为提高研究生的外语水平和学术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以及拓宽学术视野等方面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实践平台。

1.国内外双导师联合培养

学院在国际联合培养模式上推行国内和国外双导师培养。一般情况下,部分学生入学后在国内导师指导下学习1~2年,然后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会安排学生去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留学1~2年。这样,学生将由两位导师进行培养和考核。安徽农业大学积极开展国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自办学以来,与国外多个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如加拿大湖首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林学院、日本国立三重大学等。此外,巴基斯坦、老挝等国家高校每年会固定派留学生来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学习,这些留学生在学院导师与其本校导师的联合培养下,取得了不错的科研成果。

2.外语综合能力培养

精通外语能保证国内外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更好地交流。学院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外语能力,不仅从国外引进原版专业教材,还增加了外语的授课时间,特别是设置了专业英语课程。除了聘请的外语老师,还充分利用具有国外留学经历的老师,课堂之上尽量保证导师和学生全程用英语交谈。学院每年还邀请国外一流大学的教授来院讲课,如2016年暑期,学院客座教授加拿大湖首大学教授陈汉开设了为期1个月的多元统计与数据分析课程。通过这些方式,研究生的外语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有助于其顺利地写出高水平文章。

3.教学方式创新化

研究生培养不能只重视理论知识,动手实践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学院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开展国际联合培养的模式中设置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除了通过课堂讲解,学院还设置了研讨班和专门的试验基地进行指导。参加研讨班的不止是专业导师、学生,还有农林业相关的工作人员,他们针对具体的问题、项目等进行交流。农林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院设置了多个实验基地,带领研究生进行野外实验、讲解等,实现学生课堂和野外的不同学习体验。同时,学院特别鼓励研究生参加校内各种学术会议以及不同形式的学术交流,主持会议的基本都是一流大学的教授或知名专家。这些会议能让研究生了解到该专业的学术疑点,掌握国际前沿的学术动态。

4.特邀国内外知名专家指导

学院每年都会邀请国内外知名大学的专家根据相关课题对研究生或导师进行洽谈指导。这些专家会在学院进行短期访问,在解决研究生课题方面疑问的同时,还会指导或与学院导师进行相关项目的合作,并带来最新的国际科研信息。

四、结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农林业的发展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创新型人才。农林院校开展国际化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模式,为农林业发展注入了更多的优秀科技人才;除此之外,还可以让研究生最直接、最迅速地了解和掌握国际农林业发展动态,及时吸收各国科学家的优秀思想和先进技术为我所用,进而推动我国农林业快速发展。【本文系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项目号:1704e1002233)的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