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分布式光纤的煤矿工作面采场上覆岩层运动规律研究

时间:2024-07-28

文/焦红光(淮北矿业集团生产管理部)

一、基本情况

工作面回采引起的上覆岩层沉降问题由来已久,不同的地质条件下上覆岩层的沉降运动规律也不尽相同[1]。淮北矿区某矿Ⅲ811综放工作面位于矿井三水平东部,工作面东临Ⅲ一边界上山,西临8煤工业广场保安煤柱线,南至Ⅱ817工作面采空区及Ⅱ818工作面,北为Ⅲ813工作面。该面为该采区8煤首采面,回采区域内下部10煤未回采;在距10煤顶板法距20~27m、平均法距23m,距9煤底板法距54~64m、平均法距59m开采了2.2m厚软岩层,作为保护层开采,目前Ⅲ11软岩面、Ⅲ13软岩面已回采结束。本次研究采用的是基于自发布里渊散射原理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BOTDR),通过分布式传感光缆感测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的应变状态,分析覆岩变形和受力的动态变化过程及特征[2],工作面布置示意图见图1。

图1 工作面布置示意图

二、光纤监测方案

1.分布式光纤传感测试技术

当光纤注入一束激光,将会发生各种散射效应,此类散射效应与光纤的应变、温度等相关,其中布里渊散射光的中心频率的平移量与光纤的应变量线性相关,利用时域或频域技术再实现光纤中每一点应变的分布式测量,该技术称为布里渊光时域/频域反射技术[3]。BOTDR分布式光纤传感测试技术是基于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原理,来实现被测物的变形监测[4]。

布里渊散射同时受应变和温度的影响,当光纤沿线的温度发生变化或者存在轴向应变时,光纤中的背向布里渊散射光的频率将发生漂移,频率的漂移量与光纤应变和温度的变化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通过测量光纤中的背向自然布里渊散射光的频率漂移量(VB)就可以得到光纤沿线温度和应变的分布信息[5],BOTDR的应变测量原理见图2。

图2 BOTDR应变测量原理图

2.光缆布置方案

本次监测分1#孔、2#孔和3#孔3个钻孔同时进行,设计孔径75mm,其中1#孔设计倾角14.9°,孔斜长104m;2#孔设计倾角24.2°,孔斜长76m;3#孔设计倾角30°,孔斜长65m。设计钻孔方向为Ⅲ13上覆岩层方向,使用分布式光纤对覆岩采动变形破坏进行监测。在Ⅲ11运输顺槽机口位置后4.6m、5m、5.4m,下帮距底板2m处设计施工3个钻孔,钻孔空间示意图见图3。

图3 钻孔空间示意图

三、光纤数据分析

1.1 #光缆应变数据分析

1#监测孔的倾角为14.9°,方位角(与巷道中轴线夹角,下同)为71°,孔长为97.6m,其孔口端部为2018年3月31日进尺位置,停采时间为2018年7月5日。图4为停采1~110天1#监测孔传感光缆的应变分布曲线图。

图4 停采1~110天1#光缆应变曲线

分析图a中曲线可知,整条光缆呈拉应变(定义拉应变为正值,压应变为负值,下同)[6],光缆在42m后(42m至孔底)应变明显增大,光缆在距孔口42m处应变达到最大值1500με,且42m后应变均大于500με,说明42m后的光缆均为受拉状态,判断此处岩层为亚关键层,上部岩层的应力无法传递形成离层。图b中25m、37m、49m处均出现拉应变,42m处光缆应变由拉应变转变为压应变,说明亚关键层垮断离层闭合。此时工作面覆岩沉降运动尚未稳定,光缆随着覆岩的沉降运动发生变形。从图c可以看出光缆在22m(距顶板垂高5m)处破断,该处岩层发生强烈运动导致光纤破断。图d中光缆前22m应变基本为0,说明停采71天后光纤不再发生大变形,上覆岩层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2.2 #光缆应变数据分析

2#监测孔的倾角为24.2°,方位角为79.6°,孔长为73.2m,其孔口端部为2018年4月30日进尺位置,停采时间为2018年7月5日。图5为停采后1~110天内2#监测孔传感光缆的应变分布曲线图。

图5 停采1~110天2#光缆应变曲线

分析图a曲线可以得出整条光缆应变总体呈压应变,在不同孔深处光缆的应变值是存在较大差异,在距孔口50m(距顶板垂高20.5m)左右应变达到最大值-3200 με,在距孔口50m处上覆岩层处于压实状态,且变形较大处于变形初期。对比图b、c可以看出拉应变位置向孔口位置转移,说明采空区覆岩沉陷范围逐步扩大。图d为停采后71~110天应变曲线,由此可以看出整条光缆应变基本为0,说明光缆在停采71天后未发生大变形,上覆岩层沉陷运动已完成,岩层整体处于压实稳定状态。

3.3 #光缆应变数据分析

3#监测孔的倾角为30°,方位角为67.8°,孔长为63m,其孔口端部为2018年5月30日进尺位置,停采时间为2018年7月5日。图6为停采1~110天内3#监测孔传感光缆的应变分布曲线。

图6 停采1~110天3#光缆应变曲线

由图a可见光缆应变在30m之后总体呈压应变,应变值相对较小,最大压应变为-910με。表明3#孔位于变形扩展区的边缘,光缆整体变形且变形量较小,处于压实状态。由图b、c可看出光缆在26m(距顶板垂高13m)处发生破断,此处光缆受到下方岩层下沉运动产生的拉力,致使光缆发生拉破断。图d中光缆应变在0με上下波动(±500με),明显小于停采初期应变值,表明随着岩层的不断压实,光缆的变形逐渐变小岩层逐步趋于稳定,考虑到光纤测试的精确度可认为在停采71至110天内覆岩基本没有发生变形,顶板岩层整体处于压实稳定状态。

四、结论

利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测试技术对回采结束后的上覆岩层的稳定性进行检测,得出以下结论:

(1)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测试技术,对顶板岩层结构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在距顶板垂高20.5m处存在亚关键层,且随着岩层的沉陷亚关键层发生垮断。

(2)工作面停采初期上覆岩层并未达到稳定,随着不断的沉降运动岩层逐步压实,采空区上覆岩层沉陷范围不断扩大。

(3)光纤的应变随着沉陷运动的进行逐渐减小并在停采71~110天内趋于0,表明上覆岩层运动处于稳定状态,位于垮落带与裂隙带边缘处的光纤呈现出拉应变,而位于垮落带与裂隙带内的光缆则呈现出压应变且随岩层整体运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