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陈耀峰,李 康,明伟伟,陈 明
(1.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 200240;2.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发动机作为汽车核心零部件,其加工质量直接影响了整车性能。目前,发动机缸盖加工中,仍存在缸盖大面毛刺等工艺问题。毛刺的存在影响了发动机零件和发动机产品的质量和精度,从而对零件的后续加工、检测、装配、使用性能、工作寿命等方面的产生各种弊病。额外增加的去毛刺工序,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还降低了加工效率。因此,如何在加工过程中主动控制毛刺的形成,成为了该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早在1976年,文献[1]首次提出了平面铣削毛刺形成机理,认为平面铣削可以产生8种不同的毛刺。此后,大量的学者对毛刺的形成机理和抑制毛刺尺寸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文献[2]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平面铣削刀具路径规划方法,通过调整刀具路径来有效抑制毛刺的形成。文献[3]提出了切削刃离开工件边缘的顺序决定了毛刺的尺寸,即EOS 原理,如图1 所示。文献[4-5]对出口阶段毛刺形成的断裂行为进行了分析,认为负剪切角方向与刀具路径方向相同。文献[6]提出负变形面的塑性弯曲和剪切是毛刺形成的主要机制,而沿该平面的裂纹扩展导致了边缘亏缺,并认为铣削过程中毛刺的类型与刀具出口角度相关[7]。综合以上考虑,选取了不同的切削参数[8],进行铣削加工试验。试验中测量毛刺宽度和高度等特征尺寸,进行数据回归分析,获得加工工艺参数与毛刺特征尺寸的关联模型。通过模型确定实现毛刺尺寸主动控制的加工参数可行区间。
图1 出口顺序Fig.1 Exit Order Sequence
平面铣削试验采用DMU 70V 加工中心,最大主轴转速为12000r/min。工件为铸造铝合金AlSi7Mg发动机缸盖。刀具采用MAPAL轴向可调高精度可转位平面铣刀,10刃,直径125mm,装PCD 铣刀片。采用3RWM401便携式光学显微镜观测铣削毛刺形貌。试验现场,如图2所示。
图2 试验现场Fig.2 Testing Site
根据缸盖大平面的特征,采用了S型的切削路径,检测A、B、C、D等关键棱边毛刺尺寸,如图3所示。
图3 走刀路径和检测位置Fig.3 Tool Path and Detection Position
粗加工铣削参数水平设置,如表1所示。精加工参数水平设置,如表2所示。
表1 粗加工切削参数水平设置Tab.1 The Parameters of Rough Machining
表2 精加工切削参数水平设置Tab.2 The Parameters of Finish Machining
在粗加工平面粗铣试验中,观察发现A、C棱边完整性较好、毛刺尺寸很小,D棱边毛刺尺寸较大。因此重点针对D棱边进行数据分析。粗加工毛刺尺寸观测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粗加工毛刺尺寸观测数据Tab.3 Test Data of Burr Dimension in Rough Machining
利用回归算法[9-10],得到拟合公式如下:
式中:ɑ—毛刺高度;
b—毛刺宽度;
v—切屑速度;
f—每齿进给量;
ɑp—切深。
切削参数对毛刺高度和毛刺宽度的影响,如图4、图5所示。
图4 粗铣毛刺高度尺寸Fig.4 The Height Dimension of Rough Machining
图5 粗铣毛刺宽度尺寸Fig.5 The Width Dimension of Rough Machining
设显著性水平ɑ=0.1,查F分布表可知:
式中:F—F分布临界值;
k—变量数;
n—样本数。
粗铣毛刺高度与宽度公式拟合F值分别为4.39、3.16,均大于临界值2.52,故本次拟合结果有效。
毛刺尺寸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如拟合式(1)、式(2)所示。这是由于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单位时间内刀屑接触次数增加。切屑应变率增加,产生应变硬化,导致材料塑性降低,毛刺尺寸减小。故而应选择较大的切削速度和合适的进给量和切削深度,合适的切削速度区间为(2000~2500)m/min,合适的进给量为(0.08~0.10)mm/z,切深为(1~1.5)mm。在此加工范围内,由拟合公式可得,毛刺宽度和高度尺寸区间为(312~792)μm和(191~451)μm。
精加工与粗加工情况相似,仍然是A和C棱边完整性较好、毛刺尺寸较小,B和D棱边毛刺尺寸较大。取D棱边作为研究对象,精加工毛刺尺寸观测数据,如表4所示。
表4 精铣毛刺尺寸观测数据Tab.4 Test Data of Burr Dimension in Finish Machining
利用回归算法,得到拟合公式如下:
式中:ɑ—毛刺高度;
b—毛刺宽度;
v—切屑速度;
f—每齿进给量;
ɑp—切深。
切削参数对毛刺高度和毛刺宽度的影响,如图6、图7所示。
图6 精铣毛刺高度尺寸Fig.6 The Height Dimension of Finish Machining
图7 精铣毛刺宽度尺寸Fig.7 The Width Dimension of Finish Machining
设显著性水平ɑ=0.1,查F分布表可知:
式中:F—F分布临界值;
k—变量数;
n—样本数。
精铣毛刺高度与宽度公式拟合F值分别为20.51、6.47,均大于临界值3.46,故本次拟合结果有效。
切削参数对毛刺尺寸大小的影响与粗铣时相似,即转速升高,毛刺尺寸减少;进给量增大,毛刺尺寸增大,如拟合式(4)、式(5)所示。
在选取精加工的合理参数区间时,考虑刀具寿命,加工效率等影响因素,使毛刺尺寸尽可能小。故精加工参数范围为:切削速度(2000~2500)m/min,每齿进给量(0.05~0.075)mm/z。此时毛刺宽度和高度尺寸区间为(109~280)μm和(54~132)μm。
针对汽车发动机缸盖关键结合面铣削,对其毛刺形成及控制技术做出相关研究,总结如下:
(1)通过测量不同切削参数下的毛刺尺寸,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基于切削参数的粗精铣毛刺尺寸回归模型。根据F分布,验证了毛刺尺寸回归模型的有效性;
(2)在粗加工中,毛刺尺寸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这是由于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单位时间内刀屑接触次数增加,切屑应变率增加,产生应变硬化,导致材料塑性降低,毛刺尺寸减小。故应选择较大的切削速度和合适的进给量和切削深度。故粗加工参数范围为:切削速度(2000~2500)m/min,每齿进给量为(0.08~0.10)mm/z,切深为(1~1.5)mm。根据粗铣毛刺尺寸回归公式,毛刺宽度和高度尺寸区间为(312~792)μm和(191~451)μm;
(3)选取精加工的合理参数区间时,考虑刀具寿命,加工效率等影响因素,使毛刺尺寸尽可能小。故精加工参数范围为:切削速度(2000~2500)m/min,每齿进给量(0.05~0.075)mm/z。根据精铣毛刺尺寸回归公式,毛刺宽度和高度尺寸区间为(109~280)μm和(54~132)μm。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