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自装卸式移动垃圾车拉臂装置动态特性研究

时间:2024-07-28

程 磊,朱真才,沈 刚,戴开宇

(1.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2.徐州徐工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江苏 徐州 221116)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垃圾处理的效率要求越来越高。自装卸式移动垃圾车是垃圾处理的重要装备之一,具有运输,箱体自装卸和物料自卸等功能[1]。移动垃圾车主要由:拉臂装置、车架、垃圾箱和液压系统等组成。车架直接安装在垃圾车底盘上,用于支撑箱体。拉臂装置主要由举升油缸驱动,可以实现垃圾箱的自装卸。拉臂的工作过程是一种变负载、多工况的运动,其动态特性将影响城市垃圾处理的效率[2]。文献[3]基于灵敏度对拉臂装置进行了优化。文献[4]通过建立的自卸车数学模型对其运动学进行分析。文献[5]等基于功率键合图理论对自装卸机构的液压系统进行分析。文献[6]等对车厢可卸式垃圾车的拉臂机构进行多目标优化及软件开发。目前对于该装备的分析研究不能够全面,将分别从运动学、动力学和液压系统动态特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改善自装卸式移动垃圾车拉臂装置的动态特性。

2 运动学分析

图1 自装卸式移动垃圾车拉臂装置Fig.1 Folding Arm Device of Detachable Contanier Mobile Garbage Truck

拉臂式自装卸装置采用L型可滑移式机构,主要由:拉臂、举升臂、拉臂钩、举升油缸、副车架和滚轮组成,如图1所示。箱体的装卸是垃圾车作业时最复杂的工况,因此主要对拉臂装置的自装卸工况进行分析。

箱体自装和自卸的运动学规律类似,因此,选择箱体自卸的过程进行运动学分析。将垃圾箱自卸的运动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拉臂完全缩回,将箱体的重心后移;举升油缸伸出,举升臂的倾角增大,箱体沿副车架后部的滚轮下滑,直到箱体后的滚轮接触地面为止;第二阶段:举升油缸继续伸出,箱体后滚轮在地面上滚动,直到箱体完全放置到地面为止[6]。

通过对拉臂工作过程的各阶段进行运动学分析,避免作业过程中部件之间的碰撞,从而对拉臂式装置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设计。

2.1 第一阶段运动学分析

以地面作为x轴,垂直于地面并经过铰接点F的直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如图2所示。A、B、F分别为固定在副车架上的铰接点,D为举升液压缸的铰接点,H为副车架尾部的滑轮。

图2 第一阶段的运动坐标图Fig.2 Simplified Physical Model of the First Stage

设MN=PK=l;MP=NK=h;BD=b;FB=c;FD=d+s;BG=e;GP=m;各固定铰接点的坐标为,A(xA,yA)、B(xB,yB)、D(xD,yD)、F(xF,yF)、H(xH,yH)。

其中,l—箱体的长度(mm);h—箱体的高度(mm);d—举升液压缸的初始长度(mm);α—举升臂的水平倾角(rad);γ—箱体的水平倾角(rad);θ—举升液压缸倾斜的角度(rad);h0—副车架距离地面的高度(mm);

由机构简图得出自卸过程中铰接点G的坐标为:

式中:α0—α0=arccos[(e2+b2-g2)/2be],BG较BD所在直线的倾角(rad);

在三角形△GPH中,利用几何关系求GH较PH的倾角为:

根据坐标关系,得箱体的水平倾角为:

根据G点的坐标和箱体的倾角,可以得出箱体上各临界点M、P、N、K的坐标。假设箱体的质量均匀分布,箱体的重心就是几何中心,则箱体重心的坐标为:

在举升油缸的作用下,为使得箱体后部K点能够平稳的落地,需要保证箱体在下滑过程中始终沿着副车架尾部滑轮H点移动。即,当yK=0时,PH>0。

满足上述条件,可以避免箱体在下滑过程中箱体前边缘对车架尾部的撞击。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避免箱体运动过程的干涉,还需要保证箱体运动的平稳性。大多少企业在自装卸设计过程中,通常采用“类比作图试凑法”,需要多次试凑与调整,效率较低[7]。采用解析法,研究自装卸装置在举升过程中,各部件运动参数的变化情况。提高自装卸装置的作业效率和运动的平稳性。

将拉臂装置简化为封闭矢量多边形,如图3所示。对封闭矢量多边形BFD和BPGH列出矢量方程为:

图3 第一阶段运动矢量图Fig.3 Motion Vector Graph of the First Stage

将矢量方程投影在xoy中,得:

根据机构的结构特点,得知lFB和lBH为车架铰接点之间的固定长度;lBD,lBP,lPG为“L”型举升臂各铰接点之间的固定长度;θ4为BH的水平倾角。求解该方程可以得出θ1,θ2,θ3,lGH。将上述方程进行求导,并且列为线性方程组的形式为:

根据上述矩阵方程可以得出ω1,ω2,ω3,vGH。通过分析垃圾压缩箱体的运动速度与举升油缸伸出速度的关系,可以提高箱体卸载或安装过程中的稳定性与效率。

根据拉臂装置尺寸,分析各运动阶段箱体运动规律,如表1所示。

表1 拉臂装置尺寸Tab.1 Dimension of Hooklift Arm Device

举升油缸在不同的线速度下,在(0~4)s处箱体下滑速度较快,4s后近似为匀速下滑,如图4所示。为了提高卸载的稳定性和速度,应在开始阶段设置较小的油缸伸出速度,并逐渐增加油缸伸出速度,并在4s后达到最大速度。

图4 第一阶段箱体运动规律分析Fig.4 Analysis of Movement Regular of Container in the First Stage

2.2 第二阶段运动学分析

当箱体后部滚轮K点与地面接触时,副车架尾部H点不与箱体下边缘接触,如图5所示。在箱体自装卸的过程中,应避免P点与副车架发生碰撞。在该运动阶段过程中,各较点与箱体的坐标表达式与第一阶段相同,只有箱体倾角表达式不同。箱体的水平倾角为:

图5 第二阶段的物理简化模型Fig.5 Simplified Physical Model of the Second Stage

为了避免P点与副车架尾部碰撞,应满足以下条件为:

根据第二阶段运动矢量图,如图6所示。建立运动学矢量方程为:

图6 第二阶段机构运动矢量图Fig.6 Motion Vector Graph of the Second Stage

将矢量方程投影到xoy的坐标系上为:

根据所列方程可以得出θ1,θ2,θ3,lBKx。将上述方程对时间t进行求导,并转换为矩阵形式为:

对举升机构运动过程的各点进行分析。

图7 第二阶段箱体运动规律分析Fig.7 Analysis of Movement Regular of Container in the Second Stage

当举升油缸以匀速伸出时,在第二阶段中,箱体落地后运动速度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少,如图7所示。举升油缸速度越大,箱体运动速度越大。当速度vcl=50mm/s时,t=(35~37)s箱体突然减速,拉臂容易出现脱钩和箱体碰撞地面的现象,因此在此处应减小比例换向阀的开口面积,减小举升油缸的伸出速度,提高箱体运动的稳定性。

3 拉臂装置的动力学分析

由于自装卸运动较缓慢,各部件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相对较小,因此忽略其对动力学分析的影响。设各结构部分质量均匀分布,几何中心就是各机构部件的质心[8]。

3.1 第一阶段动力学分析

各铰点受力如上图所示,如图8所示。根据受力分析对各铰点力进行求解,建立力和力矩平衡方程。在铰接点G建立箱体的动力学方程为:

图8 第一阶段各铰点受力示意图Fig.8 Force Diagram of Hinge Points in the First Stage

求解可得FGy、FGx、Fn。由图8,可列出拉臂钩机构的受力分析等式为:

以上两个方程组联立即可求得FDx、FDy。

3.2 第二阶段动力学分析

第二阶段,即箱子后滚轮开始接触地面,到箱体完全落地过程,各铰点受力,如图9所示。

图9 第二阶段各较点受力示意图Fig.9 Force Diagram of Hinge Points in the Second Stage

根据受力分析对各铰点力进行求解,求解过程如下:

求解可得:FGx、FGy、FHx、FHy。

以上两个方程组联立即可求得FDx、FDy。

根据上述式子,可以得出液压缸在不同运动阶段的驱动力为:

设Gp=478kg,Gs=200kg,GY=500kg。根据上述表达式与尺寸,如图10、图11所示。可以得出举升油缸铰接处的受力随举升臂倾斜角度的变化规律。

图10 举升液压缸的铰接处的受力Fig.10 Force on the Hinge of Lifting Cylinder

图11 举升油缸的驱动力Fig.11 Driving Force of Lifting Oil Cylinder

4 液压系统分析

为建立的液压举升系统AMEsim仿真模型[10],如图12所示。根据折臂装置动力学的分析结果,分析举升油缸在变负载的工作过程中,液压系统的瞬间压力变化。

图12 液压举升系统的AMEsim仿真模型Fig.12 AMEsim Simulation Model of Hydraulic Lifting System

设举升油缸匀速运动,液压系统的输出流量为:

式中:Q—举升油缸的进油量,L/min;D—液压缸无杆腔的直径,mm;设举升油缸的运动速度为Vcl=33.17mm/s,行程为L=1882mm,溢流阀的压力为26MPa,定量泵的输出流量为80L/min。

图13 举升油缸进油口压力Fig.13 Inlet Pressure of Lifting Oil Cylinder

图14 举升油缸出油口压力Fig.14 Outlet Pressure of Lifting Oil Cylinder

由于液压系统采用定量泵对举升油缸进行供油,进油腔的压力随着负载力的变化而变化,如图13、图14所示。在液压系统启动瞬间,举升油缸的无杆腔瞬间压力增大,达到28MPa并出现震荡。溢流阀打开出现溢流,最高压力稳定在26MPa。在(0~14.3)s之间,瞬间压力变化最大,应减小比例阀的开口面积,缓慢减低系统压力。在(14.3s~26.4)s之间有杆腔的压力大于无杆腔的压力,液压缸的推力变成拉力,箱体主要依靠自重沿着尾部滑轮缓慢下落。在18.9s处箱体落地,液压系统压力出现震荡。在26.4s后举升油缸压力逐渐升高,主要克服箱体的重力和地面对箱体的摩擦力。结合拉臂装置的液压系统仿真,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可以总结出:举升臂在不同倾斜角度下,换向阀的最佳工作状态;α=12°为举升臂的初始倾斜角度;12°<α≤13°之间,换向阀流量逐渐增加到最大,以减少开始阶段压力波动;13°<α≤47°之间,换向阀保持最大流量输出;47°<α≤48°之间,流量逐渐减小,降低箱体在落地时,系统的压力波动;48°<α≤49°之间,流量逐渐增加到最大;49°<α≤109°之间,换向阀保持最大流量输出;α>109°,换向阀流量逐渐减小至箱体完全落地。

5 总结

根据移动垃圾车拉臂装置的结构特点,建立坐标系,分析其主要运动部件几何关系,得出拉臂装置避免碰撞的几何条件。利用解析法,研究拉臂装置上箱体的运动规律,得出箱体运动速度随液压缸位移的表达式。根据拉臂装置的工作特点,对其动力学进行分析,并得出液压缸驱动力与举升臂倾斜角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对举升油缸液压系统的AMEsim仿真分析,获得了液压系统瞬间压力的变化规律。结合液压系统仿真,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得出了换向阀在举升臂不同倾斜角度下的最佳工作状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