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4-04-24

摘要:随着闽台农业合作的持续深入,创意农业成为两地农业合作的重要方向。推进闽台创意农业合作,是福建和台湾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提升闽台区域农业整体竞争力,并有利于增强台湾同胞对大陆的文化认同。分析发现,闽台悠久的合作历史、大陆持续出台的相关利好政策、现有成熟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将为闽台创意农业合作提供重要支撑。但福建农业科技人员匮乏,以及台湾相关限制闽台创意农业合作层次的措施,成为制约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的主要因素。本文认为,加快创意农业人才培养、加强创意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强化闽台创意农业合作金融支持是提升闽台创意农业合作成效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福建和台湾;创意农业;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12-0015-03

创意产业引领下,世界进入创意经济时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获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机会和动能。伴随着创意产业边界的不断扩展,其与传统农业的结合催生创意农业。[1]作为创意产业的构成部分之一,发展创意农业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创意农业的发展可有效应对我国长期面临的“三农”问题,同时,发展创意农业,与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相一致,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相一致。[2]福建和台湾两地都高度重视创意农业发展,但两地创意农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台湾创意农业较早起步,一些类型的创意农业业态已经进入成熟阶段,而福建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闽台创意农业具备合作的客观需要和条件。[3]开展闽台创意农业合作,可充分整合农业资源,交流农业技术,推动形成产业集群,形成良好的创意农业发展生态,为两地经济共同繁荣做出贡献。

一、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的必要性

(一)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经济发展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日益显著。至9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推动全球经济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使资源在全球的流动更加自由,资本、科学技术、管理、劳动力等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到了全球,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家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各国间的竞争也随着资源争夺而日益激烈。在此国际环境下,为避免被边缘化,各国、各地区纷纷开展区域经济合作,通过构建区域经济联盟,以实现获取竞争优势、经济增长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目标,出现了多种类别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如集研究、教育和创新为一体的欧盟“研究与技术发展框架计划”;以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旨在推动亚太共生共荣、互利共享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以及地区影响力不断增强的东盟等。在此背景下,加强闽台经贸联系,成为两地应对经济全球化风险和挑战的必然选择。闽台两地相近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以及相似的农作物类型和农业耕作方式,为两地开展创意农业合作,提供重要的条件和动力。[4]

(二)有助于提升区域农业整体竞争力

当前,福建创意农业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有较多不足之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产业规模小,品牌建设上地方特色不突出,对海内外市场的影响力较为有限。亟需引入资金和现代管理理念来推动福建创意农业发展。与福建相比,台湾的创意农业明显处于领先地位,主要表现在技术、资金和运营理念等方面。但福建发展创意农业也有优于台湾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福建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二是福建人口资源相对充裕,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降低了福建发展创意农业的用工成本;三是大陆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资源和成果,为福建发展创意农业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5]从上述闽台创意农业发展现状和条件可知,两地创意农业资源具有极强的互补格局。另外,大陆广阔的消费市场,将为投资福建创意农业的台湾资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从以往农业合作经验来看,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不断吸引着台湾资本投资福建。综上分析,开展闽台创意农业合作,将推动两地农业资金、技术、土地等要素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促使闽台两地形成较强的区域创意农业产业集群,从而增强闽台区域经济竞争力。

(三)有利于提升台湾同胞对大陆的文化认同

创意农业属于创意产业范畴,文化是创意农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引擎,因此,创意农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文化因素的有力推动。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的开展将使两地文化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充分继承与弘扬,将两地民间文化交流活动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进一步增强台湾同胞对大陆的文化认同。同时,加强闽台创意农业合作,有助于推动闽台商业文化的互鉴互融,促使两地商业文化不断演进升级。从闽台交流合作历程来看,相似的商业文化将为闽台创意农业合作提供重要推力。明清時期,福建与台湾商业往来紧密,并有大量福建居民迁往台湾,福建移民带去的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商业经营理念,有力促进台湾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同时使两地形成相似的商业文化。[6]相似的商业文化能够降低两地创意农业合作的沟通成本,提升两地创意农业合作的成效。

二、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的基础分析

(一)两地合作历史悠久

福建与台湾农业合作由来已久。从两地农业交流历程来看有两个重要节点,一是1895年之前,该阶段台湾地多人少,农业生产技术落后,而福建地少人多,但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于台湾。为缓解耕地不足带来的生存压力,明清时期,福建泉州等地居民大量迁往台湾,福建移民带入台湾的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使台湾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二是1949年之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三十多年间,两岸关系持续改善,两岸农业合作项目经历数量由少到多、规模由小到大、层次由低到高的过程。[7]该阶段台湾农业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闽台农业合作的特点是台湾农业资源、技术和资金向福建流动,大批台商带入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有力推动福建农业现代化进程,并进一步强化两地农业合作关系。

(二)利好政策持续出台

国家和福建有关推动福建经济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为闽台创意农业合作提供重要的政策支撑。国家层面,如国务院于2009年和2017年发布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两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分别对加快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建设、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出具体要求。近16年来,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均以“三农”问题为主题,强调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上述国家层面的相关文件,为深化闽台农业交流,强化福建和台湾的创意农业合作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此外,国家相关部门还就税收、用地、融资等问题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为闽台创意农业合作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省际层面,如福建省2009年出台的《福建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条例》指出,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闽台农业合作并要求设置闽台农业合作专项资金,強调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要将闽台农业专项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以增强和稳固推动闽台农业合作的意识,并积极引进农业高新技术。闽台农业合作交流平台、农业科技交流、农业人才培养等在该专项资金的扶持范围。2013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若干意见》,强调将优先扶持在闽台农业合作中带动性强、且示范性强的闽台合作项目。

(三)拥有成熟的硬件和软件环境

闽台开展创意农业合作有着夯实的基础,主要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福建和台湾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各种农业实验、创业、合作交流平台和基地,构成两地创意农业合作的主要硬件基础。福建省内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是闽台创意农业合作重要的硬件基础,试验区自1997年设立至今,已经有22年发展历程。目前,试验区在闽台农业科技合作、合作技术创新和农企经营管理经验交流等方面已取得突出成效。另外,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福建拥有的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数量最多,达到6个。这些创业园在农作物优良品种筛选和培育等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成为推动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的重要引擎。台湾方面,面对农业发展的新需要,政府出资主导成立的诸如台湾花卉园区、台湾兰花生物科技园区等农业高科技园区,构成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的硬件设施基础。闽台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农业相关的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为两地创意农业合作提供软件层面的支持。福建省在农业基础研究方面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而台湾则善于将农业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双方农业技术创新的互补局面,为两地创意农业合作技术创新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闽台创意农业合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闽台创意农业合作是深化两地农业合作的重要方向,近年来福建和台湾的创意农业合作已取得显著成果,但由于合作领域的新颖性,以及客观条件的制约,使得闽台创意农业合作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福建农业科技人才较为匮乏

福建省较为短缺的农业技术人才,限制了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福建省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农村劳动力人数接近一千四百万,但从学历层次来看,福建省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只有1.7%接受过大专及以上层次的教育,大部分只有初中文凭,比例接近45%,并有5.5%的农业从业人员未接受过教育。全省与农业相关的技术人员约为九万人,占农村劳动力人数的比例仅为0.6%,农业科技人员十分匮乏。科技是推动创意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福建严重不足的农业技术人员,不利于福建发展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创意农业,也限制了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的层次。[8]除技术人才外,发展创意农业还需要相关的农业设计和农产品营销人才,虽然福建省有若干院校开设这类专业,但人才供给还满足不了发展农业创意的需求。

(二)台湾创意农业企业技术保护措施限制了合作的成效

多年来,台湾为保持其农业的竞争优势,出台严格规定,限制核心技术向外流动。在这一思路引导下,台湾根据农业资源输出可能对当地造成的负面影响程度,将其分为允许、限制和审查三种类型。同时,禁止向大陆输出优良品种和先进农业技术作,并对两岸科技人员交流展开严格审查。此外,台商采取严密措施,限制关键技术溢出,进一步加大了两岸创意农业技术合作的难度,不利于两岸展开有关创意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在福建经营的台湾创意农业企业多为独资企业,为保持自身对农业技术的垄断并维持高收益经营,这些独资企业大都选择将农业研发和生产作地域上的分离,采取将核心研发技术留在台湾岛内,而岛外的投资项目主要负责低技术含量生产业务的策略。另外,为防止相关技术被同行企业获取,台湾创意农业组织鲜少与福建本土企业展开有关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在产品生环节,台企以分散的方式将相关技术教授给本土工人,避免本土雇员获得系统性的技术。台湾当局和台企对技术的管控措施,加大了福建本地企业向台资企业学习先进创意农业技术的困难,限制了闽台两地创意农业的合作成效。

四、推进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的建议

闽台创意农业合作是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双方互利共赢。两地农业悠久的交流合作历史,为两地创意农业合作提供良好的经验基础;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为闽台在创意农业合作提供有利的制度保障;日益成熟的农业园区,为福建和台湾深入开展创意农业合作提供重要的硬件支持。但是,在合作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针对当前闽台创意农业合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认为可以从人才培养、知识产权服务和金融支持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的成效。

(一)加快创意农业人才培养

培养创意农业人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学历教育,借助高校教学资源,培养创意农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福建省内已有多所高校设置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充分利用高效的教育资源,政府应该出台人才培养政策,引导该类高校设立与创意农业相关的方向,培养具有文化创意思维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同时,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应该深化校企合作,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强化人才的实操能力。另外,也可以探索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培养创意农业发展所需的人才。二是培训与资格认证,创意农业企业可与相关培训机构合作,定期为企业员工进行系统性的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政府可设立相关资格认证机构,为满足条件的创意农业从业人员颁发资格证书,持续提升创意农业人才供给。

(二)加强创意农业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是确保创意成果获得合理经济收益的关键举措,推动创意农业发展需要有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为吸引台商投资,江苏省镇江市于2013年设立台商知识产权与专利服务中心,该中心的设立,对吸引台商投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加强闽台创意农业合作,吸引台湾创意农业企业入驻福建,福建可探索成立创意农业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设置相应部门,负责向台湾创意农业企业发布大陆有关创意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并为台资创意农业企业提供有关知识产权申报、知识产权维权等方面的便利性服务。

(三)强化创意农业金融支持

福建各地政府可在充分整合民间资本基础上,设立创意农业发展银行,为台资创意农业企业及其在福建的合作项目提供融资服务。同时,各地政府应设立创意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有较高文化创意和技术含量、能够带来良好经济收益、能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创意农业合作项目,提高两地创意农业合作的成效。为充分发动村民参与闽台创意农业合作项目建设,地方政府可通过入股的方式,鼓励村民将闲置资金投入优质农业发展项目,此举一方面提高了村民发展创意农业的积极性,也为村民拓展了增收渠道,另一方面有助于解决闽台创意农业合作项目资金短缺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厉无畏,王慧敏.创意农业的发展理念与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2):11-15.

[2] 林炳坤,吕庆华.创意农业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3(10):177-184.

[3] 蒋 颖.海峡两岸创意农业合作的思路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6-69.

[4] 林炳坤,吕庆华.双钻石模型视角下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4):114-119.

[5] 单玉丽.闽台农业融合的现状、机遇挑战与发展策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9):174-179.

[6] 丁毓玲.闽商发展史·泉州卷:清代泉州商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

[7] 陈 嘉,韦素琼,陈松林.开放条件下的闽台农业技术进步研究[J]. 资源科学,2018,40(10):1980-1990.

[8] 于立新,林武程.闽台农业科技合作的战略思考[J].国际贸易,2018(12):27-31.

[責任编辑:方 晓]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