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固体酸催化合成覆盆子酮

时间:2024-07-28

刘祥洪,张明锋,陈刚,邓晓丰

(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浙江上虞312300)

医药化工

固体酸催化合成覆盆子酮

刘祥洪1,张明锋,陈刚,邓晓丰

(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浙江上虞312300)

以4-丁醇-2-酮和苯酚为原料,强酸性固体酸为催化剂,一步合成覆盆子酮,总收率达92.5%,产品纯度99.0%以上,并经与标准品GCMS谱图库比对鉴定。

覆盆子酮;苯酚;固体酸

覆盆子酮,又名复盆子酮、悬钩子酮(raspberry ketone),化学名:4-对羟基苯基-2-丁酮,CAS: 5471-51-2,化学结构式如下:

图1 覆盆子酮结构式

覆盆子酮是由日本人Nomura和Nozawa于1918年制得。40年后,从盆子果汁中测出了它是覆盆子香味的重要组分,属于暖香型香料[1]。其外观呈白色针状结晶,熔点81℃~83℃,可溶于醇类和油类,几乎不溶于水,主要用作香料[2-5],也用于合成医药[6-10]、染料[11],农业上用作诱虫剂[12]。由于在覆盆子中的含量极低,难以提取,天然复盆子酮无法大量生产[13]。合成覆盆子酮的厂家主要有德国的Dragoco公司、美国的IFF公司和日本的Takasago公司,而国内市场依赖进口。

1 技术背景

覆盆子酮不仅用于配制食用香精和日用香精,由于覆盆子酮的分子结构中有芳环、羟基和酮基,具有一些特殊的化学活性,而且也是重要精细化学品的中间体。覆盆子酮的合成研究起步早,合成方法也比较多,国内外有大量的报道;近年也有覆盆子酮生物合成法的报道[14],但收率很低,不宜工业化。

1.1 以对甲氧基苄基氯和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合成覆盆子酮[15]

图2 合成方法1

乙酰乙酸乙酯与对甲氧基苄氯的α-烷基取代后,进行酮式分解得到4-对甲氧基苯基-2-丁酮。浓氢溴酸作用下,醚键断裂,最后生成4-对羟基苯基-2-丁酮。甲氧基断裂不完全,氢溴酸与氯乙醇难分离,所得产品纯度不高。

1.2 以对甲羟基苯甲醛和丙酮为原料合成覆盆子酮[16-18]

图3 合成方法2

用对羟基苯甲醛与丙酮进行Claisen-Schmidt缩合,加氢还原,可获得理想纯度的覆盆子酮。该法的特点是产品收率高,质量好,原料来源充足。但合成中使用大量的碱、酸,带来设备腐蚀、污染环境等问题。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催化剂昂贵,没有成本优势。

1.3 以苯酚与甲基乙烯基酮为原料合成覆盆子酮[19-21]

图4 合成方法3

以苯酚和甲基乙烯基酮为原料来合成覆翁子酮。在0℃~3℃,在强酸催化下进行烷基化反应。用碱中和,经萃取、脱溶得到覆盆子酮。甲基乙烯基酮制备困难,毒性大。烷基化反应使用磷酸、硫酸等强酸作为催化剂,环境污染及设备腐蚀严重。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催化剂[20],解决了环境污染及设备腐蚀等问题,但收率不高,副产物多,产品纯度低。

1.4 以苯酚与丁醇酮为原料合成覆盆子酮[22]

图5 合成方法4

以苯酚和4-丁醇-2-酮作为原料,在酸催化下进行烷基化反应。使用原料丁醇酮,可以避免使用毒性较大的甲基乙烯基酮。传统工艺使用水溶性酸作催化剂污染严重,使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4-丁醇-2-酮易失水生成甲基乙烯酮,副产物多,后处理麻烦。

2 反应机理

甲基乙烯基酮毒性大;氢溴酸不易分离,副产物多;Claisen-Schmidt缩合催化剂昂贵;主要的合成路线都存在缺陷,本文对以苯酚与丁醇酮为原料合成覆盆子酮工艺路线进行了优化。4-丁醇-2-酮易脱水,生成甲基乙烯基酮,易与阳离子交换树脂生成胶状物,不利于后处理,选用硅胶载体的固体酸作为反应催化剂,有效地控制了胶状副产物的生成,达到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得到较高的收率与产品纯度,具备工业化生产的条件。

反应历程:

图6 覆盆子酮合成反应历程

4-丁醇-2-酮在固体酸催化剂的作用下,脱水形成烷基C+离子,进攻苯环上的氢,由于羟基作用,对位的氢更活泼,更利于C+离子的进攻,得以将烷基定位在芳环上羟基的对位。同时因催化剂固体酸的酸性强弱不同副反应也不尽相同:

2.1 弱酸性固体酸催化副反应

图7 弱酸性固体酸催化副反应

弱酸性更有利于羟基之间的脱水,而不是芳环上的烷基化。

2.2 强酸性固体酸催化副反应

图8 强酸性固体酸催化副反应

在强酸性条件下,由于温度等条件的不同,易发生芳环不同位置的烷基化反应,生成覆盆子酮的同分异构体,少量可以通过重结晶除去。

2.3 超强酸性固体酸催化副反应

图9 超强酸性固体酸催化副反应

在超强酸性条件下,苯酚串联生成二苯醚,苯酚与产品形成二苯醚基丁酮。

3 实验部分

在500 mL反应瓶中加入200 g甲苯,60.0 g苯酚,6.0 g固体酸搅拌,T≤50℃滴加50 g 4-丁醇-2-酮,滴加速度控制3~5 h完成,滴加完后60℃保温反应1 h,取样GC检测,原料4-丁醇-2-酮≤0.5%停止反应,过滤出固体酸,冷却到0℃~5℃,冷却时间控制在4~5 h,保温结晶1 h,过滤出粗品,用2倍重量的甲苯重结晶,得到覆盆子酮86.19 g,熔点:82℃~83℃(文献值:81℃~83℃)

3.1 不同固体酸催化剂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采用以硅胶为载体的异相酸催化剂,表面积400㎡/g,颗粒大小200~500 μm,孔径60 Å,酸附载值0.8~1.1 mmol/g(酸性强弱不同而不同)。固体酸催化剂10%(以苯酚计)添加到反应体系,正交实验,观察结果。实验数据如下表1,固体酸催化剂酸性过弱,反应时间长,副产物不利于提纯产品;酸性过强,副反应加速,转化率低。

表1 不同固体酸催化剂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3.2 反应温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选用强酸固体酸催化剂,在不同的反应温度条件下,观察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如表2,过低的反应温度反应速度太慢,反应时间长,副产物增多;温度过高,反应速度快,但副反应也相应加速,影响收率。

表2 不同固体酸催化剂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3.3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催化剂强酸性固体酸的用量在间歇式的反应中,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实验数据如表3,至少1当量以上的催化剂对反应是有利的,如果连续反应的话,可以通过调节进料速度从而抑制因催化剂量的问题产生的副反应。

表3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3.4 小结

稍过量的苯酚溶于甲苯中,与4-丁醇-2-酮在强酸性固体酸的催化作用下,适宜的反应温度和适量的催化剂,可以有效地解决无机酸(水溶性酸)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设备腐蚀问题,也能解决阳离子树脂催化剂酸性不足、易发生副反应、生成胶状物、产品不纯、收率低的缺点;当量的4-丁醇-2-酮可以有效地抑制其脱水生成甲基乙烯基酮,过量的苯酚与溶剂可以回收利用。

4 产品分析与鉴定

反应液和覆盆子酮粗品均采用气相色谱仪检测,检测条件:FID检测器,玻璃毛细管SE-30色谱柱,柱温:220℃;检测器:280℃;汽化室:250℃。成品采用乙醇溶解再测气相。成品经与覆盆子酮标准品对照,出峰时间对应,同时对比气相质谱(图10),可以认定为同一物质。

图10 覆盆子酮样品与标准品GCMS图谱

5 结论

化学合成覆盆子酮的方法很多,结合原料来源、反应条件、环境保护等情况,本文选用苯酚与4-丁醇-2-酮在强酸性固体酸的催化下合成覆盆子酮,过量的苯酚与10%的强酸性固体酸,在60℃条件下,可得到总收率92.5%,产品(GC)纯度99.0%的成品。通过调节进料比例和进料速度,可以将反应设计成固定床连续反应,从而提高覆盆子酮的生产效率。

[1]舒宏福.近十五年来合成香料工业的进展[J].香料香精化妆品,2001,(3):29-31.

[2]Hugucny P,Dumont B,Ropert F,et al.The raspberry ketone,a biotechnological way for its production[J].Colloglnst Natl Rech Agron,1995,(75):269-273.

[3]杜志达,曾昭国.覆盆子酮的合成研究[J].精细化工2000,(17):331-333.

[4]Clark Gcorge S.Para-hydroxy phenyl butanone[J].Perfum Flavor,1992,17(4):21-24.

[5]齐峰,刑字,孙伟.甜味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化学工程师,2005(6):46-47.

[6]Van Der Meij,Paulus F C,De Jong,et al.Production of dobutamine compounds:EP,620 208[P].1994-10-19.

[7]刘天础,陈亿新.相转非催化合成复盆子肟[J].广州化工, 1997,(25):28-30.

[8]Murakami Masuo,Takahashi Kozo,Mase Toshiyasu,et al.Alpha-Aminomethylbenzyl alcholo derivalives:US,3994974 [P].1976-11-30.

[9]Daimo Chen,Aiqiao Mi.Mcthod for synthesis of beta-adrenomimetic excitanl typc foddcTadditivc:CN,1 116620 [P].1996-02-14.

[10]Alexander B H,Beroza MOrlon,Oda T A,et al.Thc development of bait for the melon fly[J].J Agr Food Chcm,1962,(10):270-276.

[11]Itai Matsuji,Asano Masashi,Yamamoto Yoshio,et al.Preparation of(3-aminobutyl)benzenes by reductive ammination of(3-oxobutyl)benzenes and their use as intermediates for dyes:JP,63258444[P].1988-10-25.

[12]Alexander B H,Beroza Morton,Oda T A,et al.The development of bait for the melon fly[J].J Agr Food Chem,1962, 10:270-276.

[13]唐健.复盆子酮的合成及应用[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6,(9):21-23.

[14]Fronza G.Stereoehemistry of the double bond saturation in the formation in baker's yeast of 4-(4-ydroxyphenyl)-2-butanone(raspberry ketone)[J].Tetrahedron,1996,52(11):4041.

[15]Samuel Travis Tong.Method of producing 1-(4-hydroxyphenyl)-butanone-(3)and 1-(4-methoxy-phenyl)-butanone-(3):GB,1094417[P].1965-12-13.

[16]Siniserra J V,garcia A,Cabello J A,et al.An improved procedure for the claisen-schmidt reaction[J].Synthesis, 1984,(6):502-504.

[17]勇纪新,郭茂道.对羟基苯基丁嗣的合成方法:CN, 1097729[P].1995-01-25.

[18]徐景士,王红明,吴志明,等.微波法制备固体碱催化肉桂醛合成反应[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27(1):65-68.

[19]Hisso CORP.Method ofproducing 4-(4-Hydroxyphenyl)-2-butanonc:GB,2080284[P].1982-02-03.

[20]Glink Ryszard,Cieslinski Marek,Soszynski lgnacy.New Method of 1-(4-Hydroxyphenyl)-Butanone-3(Raspberry Ketone)Synthesis[J].Przemyst Chemiczny,1986,65(10): 549-550.

[21]Tatejwa Junichi,Uemura Sakae.Selective organic synthesisovermetal cation exchanged clay catalyst[J].Sekiyu Cakkaishi,1997,40(5):329-341.

[22]Bertus Johan Mulder,Robert Van l leiden,John Ernest Hawes.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betaaryl-substituted ketones:GB,1458562[P].1976-12-15.

Catalytic Synthesis of Raspberry Ketone with Solid Acid

LIU Xiang-hong1,ZHANG Ming-feng,CHEN Gang,DENG Xiao-feng
(Zhejiang NHU Co.,Ltd.,Shangyu,Zhejiang 312300,China)

Natural raspberry ketone is extremely rare,mainly dependent on the chemical synthesis.Strongly solid acid as catalyst,4-hydroxybutan-2-one and phenol were used to synthesize raspberry ketone, the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s,the yield 92.5%,the purity 99.0%, and products through the GCMS authentication.

raspberry ketone;phenol;solid acid

1006-4184(2015)4-0014-05

2015-01-02

刘祥洪(1978-),江西赣州人,工程师,从事十多年精细有机合成。E-mail:liuxianghong@sohu.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