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危害海南槟榔的一种新害虫——比哈小爪螨

时间:2024-07-28

黄山春,覃伟权,唐庆华,李朝绪,宋薇薇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椰子研究所,海南 文昌 571339)

比哈小爪螨[Oligonychus biharen(Hirst)]隶属叶螨科(Tetmnychidae)、小爪螨属(Oligonychus)[1]。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海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四川和江西等,其寄主植物较为广泛,据报道该螨是荔枝、龙眼、枇杷的重要害螨,还可为害葡萄、芒果和棉花等多种经济作物[2-5]。随着海南槟榔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该害螨在海南槟榔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主要以危害叶背为主,槟榔叶片受害后发黄或布满小白点,虫口密度大时可致枯斑、卷缩至坏死,严重影响了槟榔的光合作用,从而降低槟榔产量。国外有报道比哈小爪螨为害槟榔[6],国内有报道红蜘蛛为害槟榔,但没有具体指出该红蜘蛛属哪一种类的叶螨[7]。本文基于2018—2021年海南槟榔间田间调查并对为害槟榔害螨的形态特征和为害特点予以记述,分析其严重发生的原因,为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将受害螨为害的槟榔叶片采集,并剪断至10~20 cm,放入网袋,挷住袋口带回实验室备用。用体视显微镜(COSSIM,XTL-7063)观察卵、幼螨、若螨、雌螨和雄螨的形态特征并记录,测量记录害螨各虫态支体部位长度、宽度等,拍摄各虫态主要特征。

在调查槟榔病虫害时,针对害螨的危害症状进行观察,了解其为害后槟榔叶片的表现,并描述及拍摄。

2 结果与分析

2.1 比哈小爪螨形态特征

2.1.1 雌螨体长0.51~0.63 mm,体宽0.31~0.37 mm。背面观呈宽椭圆形(图1A),暗红色或紫红色。背毛刚毛状。足及颚为浅黄色,须肢端感器柱形,顶端稍尖;背感器小轴状,其长约为端感器的1/2。须肢胫节爪顶端具凹陷。口叶鞘前端圆钝,中央无凹陷。气门沟末端呈U形弯曲。足第1跗节爪间突出的腹基侧具3对针状毛。足第1跗节双毛近基侧有4根触毛和1根感毛,端侧双毛的腹面有2根触毛;胫节具9根触毛。足Ⅱ跗节双毛近基侧有3根触毛和1根感毛;胫节具7根触毛。

2.1.2 雄螨体型较雌螨略小,螨体狭,背面观呈菱形(图1B),体长0.37~0.41 mm,体宽0.18~0.20 mm,红色或浅红色。足及颚体色浅黄色。须肢端感器细长,其长约为宽的4倍;背感器约为端感器的1/3。足第1跗节双毛近基侧有4根触毛和3根感毛;胫节具具9根触毛和4根感毛。足第2跗节双毛近基侧有3根触毛和1根感毛;胫节具7根触毛。阳具末端弯向背面,形成与柄部横轴平行的端锤,其后突起长而尖细,弯向腹面;前突起形成尖角。

2.1.3 卵卵球形,白色或暗红色或橙红色。

2.1.4 幼螨和若螨幼螨足3对,浅红色或暗绿色(图1C)。若螨足4对,体形小于成螨,呈淡紫或淡红色,两侧具有暗带纹(图1D)。

图1 比哈小爪螨的各虫态特征

2.2 比哈小爪螨的为害特点

比哈小爪螨对槟榔苗和槟榔成年树均有危害,主要以幼螨、若螨和成螨从槟榔下层老叶往上层叶片为害。比哈小爪螨在槟榔叶片背面为害,为害初期小叶叶脉两侧开始褪绿发黄(图2A)或出现白小点(图2B),后期小叶出现枯斑(图2A),后续并干枯、卷缩至坏死(图2C)。植株受害严重时,叶片发黄干枯,如火烧,此时不仅影响到了槟榔的光合作用,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

比哈小爪螨幼螨、若螨和成螨都有吐丝的习性,主要叶背吐丝,受害叶片背面还布满丝网,肉眼可看到丝网上爬动的多个小红点,这些小红点就是比哈小爪螨的若螨和成螨(图2D)。当比哈小爪螨密度大时,害螨从叶尖往上吐丝抱成团,丝网和比哈小爪螨的排泄物沾合在一起直接污染叶面。

图2 比哈小爪螨的危害症状

比哈小爪螨在海南一年四季均可危害槟榔,主要以两性生殖为主,也可孤雌生殖,两性生殖后代有雌雄两性,孤雌生殖后代均为雄性。卵散产,主要产在叶背面的表面或吐丝网上,卵期为2~3 d。

3 讨论

林仲华[9]认为比哈小爪螨和海南小爪螨是2个不同的种,两者区别是比哈小爪螨体侧有大型黑斑,背毛13对,具茸毛等特征,而海南小爪无此类特征。但Li等[10]认为比哈小爪螨和海南小爪螨为一个种,这也得到了相关学者的认同。

(1)干旱气候条件有利比哈小爪螨快速繁殖。气候条件是比哈小爪螨发生和暴发的决定因素,持续的干旱天气有利于大规模发生,而降雨频繁且雨量大的年份发生危害较轻。比哈小爪螨在15~35 ℃均能繁殖后代,在这个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繁殖量加快。

(2)比哈小爪螨寄主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已报导比哈小爪螨的寄主植物有枇杷、荔枝、龙眼、芒果、葡萄、桉树、木薯、香蕉、槟榔树等,其中荔枝、龙眼、芒果、桉树、木薯、香蕉和槟榔树这些植物在海南随处可见,分布范围广,这为其生长繁衍提供了丰富的食料来源。同时受同期寄主共生的影响,转移迁徙频繁,防治困难,也是比哈小爪螨大发生的原因之一。

(3)不科学使用农药。近几年由于槟榔果实的价格的走高及槟榔病虫害的频发,农户和地方政府组织在槟榔园内施药较为常见,在此过程出现了一些不合理使用农药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农户对槟榔病虫害的种类认识不清,不能正确“对症下药”,造成了防治效果不理想,使害虫易产生抗药性。二是用药单一,因连续单一使用同种农药和重复用药,用药浓度高、喷药次数频繁、间隔时间短使害虫产生抗性,农药抗性的增加是其猖獗为害的主要因素之一。三是使用农药不考虑周边环境,特别是不考虑到对害虫天敌的影响,使得天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少,害螨天敌被杀,槟榔园及周边环境生态平受到破坏,削弱了天敌对害螨的自然控制力,也是使得比哈小爪螨在槟榔园迅速蔓延的原因。

4 防治建议

4.1 农业防治

槟榔果采收完毕后,及时清理果穗、枯叶和杂草,集中深埋或统一收集制堆肥。槟榔园内及周边尽量不种植比哈小爪螨等其它寄主植物,避免害螨跨寄主传播危害。如槟榔园内或周边种有比哈小爪螨寄主植物,在防治槟榔比哈小爪螨时,也要对其寄主植物上的害螨同时进行防治。天气干旱时及时灌水,增加槟榔园相对湿度。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

4.2 生物防治

主要是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比哈小爪螨的天敌有食螨瓢虫、小花蝽、草蛉、捕食螨等,保护这些天敌对抑制害螨有重要意义。有条件可田间释放胡瓜钝绥螨、尼氏真绥螨和加州新小绥螨,对比哈小爪螨控制效果较好[11-13]。喷药时应避开天敌大发生期,不使用全杀型农药,同时尽量选择对天敌较安全的农药,充分保护和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4.3 化学防治

抓住关键时期防治,在比哈小爪螨开始发生期,此期防治是阻止害螨上树扩散为害的第一关键期,此期可选用新型药剂24%螺螨酯悬浮剂、50%四螨嗪悬浮剂、5%噻螨酮乳油、20%丁氟螨酯乳油等。间隔14 d连续防治2次,宜早不宜迟[14]。在成螨盛发期应选用杀成螨与杀卵活性好的新型药剂混合使用,提高防治效果,推荐使用1.8%阿维菌素+24%螺螨酯悬浮剂,43%的联苯肼酯+20%乙螨唑,20%丁氟螨酯+30%艾满利,如果槟榔叶片害螨基数大,可再进行一次防治[1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