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常态下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多元化发展路径思考

时间:2024-07-28

张树良

(凌源市种子管理站,辽宁 凌源 122500)

1 引言

自2004年至今,中共中央连续15年颁发了有关农业、农村、农民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生产关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发展理念。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是农业多元化、农民多业化、资源产品化的有效途径,是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战略选择,是补齐农业短板,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充分挖掘农业生产要素与潜力,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多元化发展,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的重要环节,对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农村体系不断深入改革,呈现出新主体多元涌动,新功能延伸发展,新机制不断探索,新类型多式多样的发展态势,如何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多元化、高层次、高质量的生态发展成为目前亟待改善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将从区域规划设计,科学地对区域农业产业化展开研究,查找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应对策略,以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是新常态下必须解决的问题。

2 凌源农业产业发展状态

2.1 农业产业发展规模不大

凌源的农业产业正处在探索发展阶段,现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生产经营方式,包括设施农业、园艺景观农业、休闲旅游农业、高科技绿色农业等多种发展模式,呈现出多样方式,但新常态下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规模不大,农业产业体系需进一步加强。

2.2 龙头企业发展状况有待提升

农业产业经营的总体水平不高,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状况不甚理想。一是龙头企业发展数量偏少、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知名品牌少、农产品附加值较低等问题。应大力推进土地股份合作、“订单农业”等形式。二是基地建设滞后,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分散,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低,基础设施配套不健全,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这些因素制约了龙头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2.3 发展优势突出

尽管凌源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而言尚欠规模,但不能忽视凌源农业产业发展所具有的天然优势。一是地理区位优势。凌源地处辽宁西部,与河北、内蒙古交界,总面积3297km2,人口65万,耕地74万亩,人均1.4亩,土地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二是气候条件优势。年光照时间2850h以上,太阳总辐射量141.04kcal/cm2,居全省第一。三是环境优势。朝阳市19700km2万平方千米面积全部通过了国家农业部绿色环境评价,为生产绿色产品奠定了基础。四是交通优势。以101线为轴心,以京沈高速、京沈高铁为高速网,航空以北京、沈阳、大连、上海相通。五是品牌优势。凌源具有 “凌馨”“德源”“木兰花卉”“溜圆葡萄”“御峰”等品牌,“凌馨”无公害黄瓜远销东北三省和京津唐,花卉产业素称“南有云南,北有凌源”之称,现正努力打造北京的“菜园子”,首都的“后花园”。六是设施农业优势。用现代物质装备农业,农业预防和抵御自然的能力不断加强,凌源的农业由靠天吃饭,已向提高物质装备水平的根本转变,现已发展设施农业24.7万亩,2016年农业增加值完成43.5亿元。

3 凌源农业产业发展困境

3.1 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凌源虽有三大流域(大凌河、青龙河、渗津河),但由于三大流域的乡镇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此形成了农业产业发展格局不均衡。大凌河流域的乡镇农业产业发展建设较快,青龙河流域的乡镇正在崛起,渗津河流域的乡镇刚刚起步。

3.2 农业产业发展受到土地、资金等要素条件限制

首先,就土地而言,凌源地处丘陵山区,土地细碎分散,给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惑,致使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化经营造成极大困难。其次就资金而言,农业产业是立足于农村经济发展起来的复合型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走专业化、制约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所以与传统农业相比需要大量资金及科技人才投入。

3.3 农业企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

目前农业企业虽抓住了当下农业的新时尚,但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有限,龙头企业也不突出,尚未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4 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对策思考

4.1 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稳步发展

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布局,是本地区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基石。凌源市应根据青龙河、大凌河、渗津河三大区域的特征、资源条件、经济状况、乡土人文、生态环境等条件,明确凌源农业产业多元化布局和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稳步发展。例如,青龙河流域的乡村,借助青龙河自然保护区的契机,以青龙河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湿地公园为龙头,打造好大河北镇、前进乡生态湿地和红石山旅游观光景区,青龙河沿岸50km观光路的乡村,应重点发展以种植油葵、油菜为主的观光景区。以刘杖子乡省级“葡萄特产乡”的葡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以“溜圆”葡萄品牌为依托,办好观光、采摘、休闲农业为一体的葡萄节。

4.2 合理规划,提升农业产业布局

根据三大流域状况,综合合理布局,按三大流域乡镇经济发展状况及优劣状况,形成农业产业发展定位,提升农业产业总体发展规模。例如:大凌河流域的小城子镇农业园区,以花卉蔬菜集约化生产为载体,突出特色农业为主题,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核心,集科技研发、示范推广、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为一体的丘陵山区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园区。“一轴、两翼三区”总面积10km2。“一轴”是以花卉产业为主轴,利用“北方花都”的优势,打造核心主导产业,以花卉产业的研发、种植、加工、物流、销售、服务多链条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两翼”是指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物流产业。一翼聚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升农业增值转化功能,作为园区现代农业重要经济增长极,引领发展第二产业。另一翼现代物流业,形成技术先进、产供销快捷便利一条龙服务,引导发展第三产业。“三区”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加工区,现代物流管理区。

4.3 扶持重点龙头企业,构建完善的产业链

支持重点产业和龙头产业的发展是构建完善农业产业链的关键。重点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经营组织,链接生产、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对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和农工商一体化的经营方式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政府要大力扶持重点企业和龙头企业,保障企业有充足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充分发挥重点企业和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应大力推进股份合作,实践证明,土地股份制合作,是企业和农户利益联结更好的方式,对构建完整的农业产业链起到了促进作用。例如:渗津河流域的三家子蒙古族乡歪脖杖子村,农户与浡丰现代农业示范园有限公司入股土地500亩,建设了蔬菜种苗基地,脱水果蔬加工基地。热水汤村的农户与百花谷农业开发公司入股土地2000亩,建立了农业花卉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业产业游园,构建了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充分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此外,在土地资源、财政和金融等政策上对重点龙头企业予以倾斜优惠,让企业发展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有效地实现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的目标。

4.4 因地制宜,打造乡土差异化品牌

乡村差异化的魅力就是乡村发展产业多元化的动力,需因地制宜、差异发展,发展适应本土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在产业发展中坚持“以品牌为龙头,以产业为依托,以效益为手段,以乡土差异化为导向”的发展方针,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因地制宜的搞好整体规划,着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精品,开发出高品质的深度产业链。以四合当镇奈曼营子蒙古族村为例,该村以独特的乡土文化,“原汁原味”的蒙古族风俗,农户入股土地1200亩,开发建设了以生态农业为宗旨,集种植采摘、蒙古族餐饮、跑马场、蒙古族传统农耕文化等休闲旅游一体化的特色生态园。

4.5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农业产业、提升农业产业整体发展规模

要根据凌源市的资源条件、经济状况等基本情况,明确农业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实现集约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目标,就需要科学的发展规划。具体而言,既要根据各乡镇的自然资源条件,也要结合各乡镇具体的发展水平,依据农业产业在各乡镇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决定各乡镇农业产业的发展模式,做到分阶段,分情况因地制宜发展。

由于凌源市三大流域(大凌河、青龙河、渗津河)存在经济水平的差异,就需我们因地制宜,明确农业产业的发展定位,将三大流域各地的特色转变为优势,形成区域性特色的农业产业,提升农业产业整体发展规模。

4.6 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首先,科技创新带来的现代规模化生产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供优质的资源要素供给,一方面,技术进步通过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素质,改善生产的技术基础,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为农业产业链中各产业之间的有效连接提供中间各要素的供给。例如: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各领域中的大规模应用,解放出来的劳动力用以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业。同时,设施农业中的新培育技术的应用避免了因季节变化导致的农加工原料短缺问题。其次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结构优势升级提供消费需求。技术进步带来的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不断增大,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农业结构从低效率的种植、养殖业向高加工、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业转移,进而向知识化,服务化的现代化农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结构调整伴随农业全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新兴农业产业的构建需要新农业技术的产生用以支撑。例如,新品种推广技术、耕作技术,设施农业的大规模推广取决于相应的地膜技术、温度控制技术等。综上所述,科技创新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导下实现农业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条件,两者互为基础、相互促进。

4.7 供给侧改革全面发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在十九大精神引领下,转变思路,创新路径,提升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使农业企业不断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农产品加工质量和开发新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全方位、多渠道支持农业产业大力发展,叫响凌源“凌馨”黄瓜,“第一枝花”“木兰花卉”“溜圆”葡萄等农业特色品牌,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