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乔荣平
赤峰市宁城县存金沟乡人民政府
宁城县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区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乔荣平
赤峰市宁城县存金沟乡人民政府
宁城县农产品加工业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逐渐向园区集聚已成为必然趋势。在对目前集聚区的形成与发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的发展模式类型,归纳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
宁城县 农产品加工 集聚区 发展对策
宁城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加工历史悠久,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农产品升级换代,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相应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进入本世纪以来,农产品加工业开始向园区集聚,推进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初步建成三大农产品加工集聚园区,形成六大主导产业生产链条。
宁城县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76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万元企业88家,实现销售收入72.5亿元,实现增加值13.4亿元,实现利润6.3亿元。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家。宁城县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区建设起步于2002年,经过十余年的扩张、整合、发展,初步形成了3个发展阶段不等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现已入驻企业27家,其中国家级2家,自治区级1家,市级2家。通过加速培育名牌企业,大力争创名牌产品,加工园区涌现出一批国内、区内知名企业和品牌,其中宁城老窖白酒、塞飞亚肉鸭荣获国家驰名商标,集聚区产值收入占全县农产品加工业比重逐年上升。2015年底,宁城县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区入驻企业27家,实现销售收入271979万元,实现利润21440万元,上交税金2718万元,已成为宁城县县域经济重要支撑。
1.八里罕酒业园区
以酒类酿造产业为主,入驻企业9家,分别是顺鑫宁城老窖酒业公司、塞外罕庄酒业有限公司、宁河源酒业有限公司、天泉酒业有限公司、隆泉酒业有限公司、三泉酒业有限公司、八里罕老窖酒厂、八里罕牧牛酒业有限公司、骄子酒业有限公司,投资总额12亿元,2015年末实现销售收入22226万元,实现利润2601万元,上交税金168万元,吸纳就业782人。
2.塞飞亚食品工业园区
以肉鸭繁育、养殖、加工及相关产业为主,规划面积12.6万平方公里,入驻企业8家,包括饲料厂、种鸭孵化厂、安泰肉鸭养殖公司、玉米收储公司、缩印厂、育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育种场、粮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投资总额10.8亿元,2015年末销售收入189702万元,实现利润15011万元,上交税金2050万元,就业人数3500人。
3.中京工业园区
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入驻企业10家,分别是东方万旗肉牛产业公司、金威食品有限公司、神久农业科技发展公司、兰达食品有限公司、飞雁羽绒制衣有限公司、华尔威制衣厂、立发纺织厂、口头福食品加工厂、天丰菜业有限公司、民丰菜业有限公司,投资总额16.7亿元,2015年末实现销售收入60051万元,实现利润3828万元,上交税金500万元,安置就业1381人。
宁城县产业集聚区发展经历了不同发展时期和形成过程,由传统企业扩张带动形成的八里罕酒业园区,有新兴产业发展带动形成的塞飞亚食品工业园区,有招商引资组合形成的中京工业园区。
1.克隆孵化式发展模式
以八里罕酒业园区为代表。该园区最早起步于宁城老窖酒厂,上世纪八十年代建设,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龙头骨干企业,改革开放后,宁城老窖酒厂所在地——八里罕镇相继出现了多家大小不一的白酒生产企业,构成了现在的酒业园区格局。深挖传统产业潜力,扩张老企业生产规模,树立企业龙头,孵化新型企业,各企业间相互借鉴,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链条延伸式发展模式
以塞飞亚食品工业园区为代表。早期为宁城老窖酒厂配套生产包装物的纸箱厂,在政府扶持和政策引导下,开始养殖加工肉鸭,继而又发展了饲料厂、繁育场、熟食厂、肥料厂、科研所等,形成了加工厂异军突起,相关产业配套跟进,各环节企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完整的系统产业链。
3.多业并举式发展模式
以中京工业园区为代表。由政府规划设计,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发展食品、轻化、纺织等产业,形成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在某一产业做大做强过程中,引导衍生相关或同类企业,带动全县经济发展。在现有的企业中,涉及农业、畜牧、食品、纺织、服装、化工等行业。
1.规模小,难以形成集聚效应
宁城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总量和规模上还是很少很小,且布局较分散,缺乏带动能力强的集团型骨干龙头企业,小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重大,处于农产品加工业的主导地位。小型企业虽然可以灵活调整结构,市场适应力比较强,但却不能形成规模经济效益,难以打造宁城县知名品牌,还会加剧同类企业的无序竞争。
2.集聚区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产品附加值低,升级动力不足
目前,宁城县在农产品研发、咨询、中介、转化、生产、销售、流通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化流程,往往是市场信息不能及时反馈给企业,企业有了信息又无创新技术的支持,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难经转化成现实生产力,这样使得农产品加工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由于产业化程度较低,产、学、研长期相互脱节,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企业科技进步处于较低水平,主要表现在:一是开发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环保治理方面突破不大;二是消化吸收国外新技术、新材料、新成果的成功率低。
3.产业链不完整,上下游企业衔接不紧密
多数产业集聚区的核心产业不完整、产业链条过短,供应链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密,分工与专业化程度不高,产业前后关联效应不够,产品生产配套能力不强,上下游与外围服务企业配套不紧密,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主要表现为经济技术上的协作要么是自我服务,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要么需要外地采购,与本地的企业联系不够密切。多数食品企业在食品安全监管、标准、监测体系等方面,与国际标准有一定差距。国际国内技术门槛逐步提高,必将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检验检测和质量控制,而现有的体系还不能适应发展需要,亟待提高。
4.社会化服务远末成型
随着地方产业集聚区不断向成熟阶段发展,集聚区内必然会形成一个完善有效的社会化服务系统。这种社会化服务系统的形成与完善是集聚区得以良好发展的保证,正是集聚区具有的这种社会化服务系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使集聚区相对于其他组织形式具有了一种优势,可见这种服务系统对集聚区的至关重要性。然而,宁城县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内,其社会化服务系统远末成型与完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行业协会及根据市场需要建立起来的各种专门的服务机构还为数不多,服务水平不高。
1.明确发展目标
经过10多年的努力,打造4个大型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园区:即玉米制品产业园区、肉类制品产业园区、酒类制品产业园区、果蔬制品产业园区,要求进入集聚园区的企业实现现代化、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2016~2020年工业园区聚集企业达到5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0家,到2025年入驻企业达到80家,其中超过500万元的企业达到50家,到2030年入驻企业达到100家,其中超过500万元企业达到60家。
2.突出重点产业
打造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区航空母舰,构建循环经济,增加产品附加值,建立九条完整的产业链。一是种植优质玉米80万亩,依托京都玉米淀粉有限公司年加工玉米50万吨;二是种植优质高粱20万亩,以顺鑫宁城老窖有限公司为龙头,年生产白酒5万吨;三是以塞飞亚集团为龙头,年生产加工肉鸭3000万只;四是以东方万旗肉牛产业公司为龙头,年养殖屠宰加工肉牛6万头;五是以草原万旗饲料公司、温氏集团为龙头,年养殖屠宰加工生猪60万头;六是以亿豪肉羊产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年屠宰加工肉羊20万只;七是引进1~2家大中型蔬菜深加工企业,年加工蔬菜30万吨;八是引进1家大中型食用菌深加工企业,年加工食用菌10万吨;九是引进1家中型水果深加工企业,年加工水果6万吨。
3.完善保障措施
(1)加强集聚区内企业合作。通过政策、项目、财税等手段,加大对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的投入,在本地企业间建立学习和交流机制,增强企业之间的信任和承诺,实现企业之间信息、资源、融资以及销售渠道的共享,促进企业之间的知识流动。借助外部因素,寻求合作伙伴进行整合弥补,增强企业应对竞争的能力。企业通过协同竞争,取长补短,分散风险,增强整体实力,获得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提高整个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2)实施积极的信贷、财政和税费政策。一是财政投入政策。提高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基本建设投资占整个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增加对特色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的科技投入。二是金融扶持政策。进一步增加和拓宽国家信贷,给予低息、无息贷款的优惠条件,适当放宽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基本建设项目贷款抵押条件,确定合理贷款期限,出台利用外资、社会和私人资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优惠政策,建立多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机制。三是税收支持政策。对农产品出口实行法定退税政策,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引进技术和进口农产品加工设备,符合国家有关税收规定的,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清理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等收费规定,简化审批手续和程序,减免优势特色农产品在流通、储运和交易等中间环节的收费。
(3)合理发挥政府职能。一是在构建产业集聚区总体思路下,有目标地吸引那些具备产业带动优势和有产业关联效应或配套协作功能的项目进入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把引进的外来技术、品种与集聚区优势条件相融合,使引进的项目本土化,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二是用优惠的政策引导对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公共物品的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来提供企业发展的硬环境,并营造一种适合集聚区发展的软环境,在技术创新、企业融资、土地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专门的支持政策。三是搭建平台,促进园区内企业与企业、企业家间的沟通,加强有利于实用技术扩散和企业家精神培养的各类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等建设,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企业家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为集聚区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4)着力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一是建设市场营销平台。扶持建设和升级改造一批专业市场,培育一批以优势主导农产品为龙头,集供应商和销售代理商为一体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专业市场,支持为产业供应链配套服务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强企业营销联盟工作,推动企业从单一产品营销或单一企业营销向区域营销和行业营销转变。二是建设集聚区科技市场信息网络中心。要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在优势农产品集中区优先建立网络信息平台,与农业信息网和重点批发市场联网运行,推动市场信息进村入户,进入龙头企业。三是建设集聚区物流中心。在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内,建设大型农产品产地物流中心、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批发市场及配送中心,完善配套设施,健全服务功能,提高对产业集聚区内优势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带动水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