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柏秀芳
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浅析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
柏秀芳
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子,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最近,围绕加快推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问题,笔者做了一些关于常德市的初步调查和问题思考。
1.农村投入受限,支持转方式的基础不牢
国家农业投入虽逐年增加,但在铺开项目的同时,地方配套的压力也在加大;农民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建设等,国家未纳入投资计划,加之农民负担政策收紧,目前公共投入鞭长莫及,不能满足大面需求;各种生产要素仍高度集中,存贷“剪刀差”进一步扩大,农村融资难问题没有根本缓解,巨大的前期投入制约了高效产业发展。
2.科技支撑薄弱,引领转方式的核心不强
目前,农村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为老年人和体弱妇女,普遍文化程度偏低,加之科技教育滞后,农技推广存在着专业人员缺乏、管理体制不顺、业务素质不高、服务手段落后等问题,农村技术人才匮乏,加快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科技支撑明显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弱。
3.产业发展缓慢,促进转方式的保障不力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受两大问题的影响,发展缓慢。一是专合组织问题。农业转型最大障碍在于分散种植模式与现代市场竞争的矛盾。在发展专合组织上,存在品牌支撑力弱、基地园区规模小、标准化生产滞后、管理相对疏松等突出问题,对产业的拉动效应有限。二是土地问题。农业产业化的突破方向在于引入工业化理念,发展产业园区,但供地十分紧张。
1.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是关键
突破常德市农业面临的资源约束,科技是关键。一是要把优质良种培育、优良栽培技术开发作为农业科技进步的战略重点,依托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农科教紧密协作机制,重点在种子种苗、质量安全、防灾减灾、精深加工等领域加强联合攻关,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良种和集成配套技术。二是要搭建农业科技供需对接平台,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专家团队+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转化机制。继续实行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制度,积极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实行良种良法、农艺农机相配套,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进一步健全农业技术示范体系。三是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强化农民科技培训,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积极培育懂技术、善经营、会创业的新型农民。
2.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是保障
大力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战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逐步建立与常德市经济实力相称、有利于强化农业基础的支持保护体系。一是不断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都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二是逐步建立具有地方特点的财政支农框架。在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惠农补贴政策的同时,不断探索符合常德市特点的农业补贴制度,根据常德市发展需要,对优势特色农产品种苗进行补贴;采取“基数+累进”的办法对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补贴,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三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积极吸引工商资本、外商资本、民间资本投向农村的同时,坚持民借、民用、民还、民受益以及滚动发展的原则,引导鼓励小额信贷组织、资金互助组织健康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农村产权贷款抵押方式,破解农村融资瓶颈,解决好农民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难题,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3.加强政府管理调控是推力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功能,不断加强和改善政府对农业的管理和调控,确保中央关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部署落到实处。一是要加强利益协调,建立健全利益补偿机制,保护和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这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二是积极转变农业部门职能,重点强化技术推广、检验检测、行政执法等关键环节。三是借鉴“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做法,将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谐稳定、三农投入等指标纳入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强化地方政府夯实农业基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责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