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丁昊鹰
巴林左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
丁昊鹰
巴林左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病害症状
油菜菌核病主要症状是:叶片上产生圆形水渍状病斑,病斑中央呈黄褐色,具有明显的轮纹,高湿时还能产生白色霉层、全叶腐烂,干燥时病斑破裂穿孔。茎秆受害,出现淡褐色水渍状梭形或长形病斑,湿度大时,病部软腐,表面有白色絮状霉层,后期病部皮层破裂,维管束外露,从茎部裂开处或剖开病茎,能发现黑色鼠粪状的菌核。
2.发病规律
油菜菌核病自油菜苗期到近成熟期均可发生,花期盛发。一般11~12月油菜苗期能发病,但发病率低,常使幼苗腐烂死亡。苗期病菌在严寒到来之前停止发展,形成菌核。翌春2~4月,与土壤残存的菌核一起萌发抽生子囊盘,子囊孢子从子囊盘喷散,随气流传播,侵染衰老叶片及花瓣,蔓延到茎秆,或由病菌组织的接触进行再次侵染,80%以上的再次浸染是由病花瓣落于叶片上造成发病。盛花期病叶片大量发生,终花期前后病茎大量出现,成熟期茎病株率达最高峰。
1.农业防治
(1)实行水旱轮作。连作会引起病原菌的不断积累而加重病害的发生,河里的轮作能减轻病害的发生。根据试验证明,菌核在浸水条件下一个月就可以全部死亡。采用稻一油水旱轮作,比旱地轮作发病率减轻51.3%。在不能实行水旱轮作的地区,可与不感染菌核病的大小麦进行轮作,也可减轻菌核病的发生。
(2)种子处理。当前在生产上种植的油菜品种,还没有一个比较理想的抗菌核病品种,大都有不同程度的感病。在收获脱粒时,种子内部会带有菌核。所以在收获时,尽量选取无病株主轴留种,既能保持高产优质特性,又能减少种子带菌率。此外,用1~1.5∶10的盐水选种,能汰除种子中混杂的菌核,用盐水选过的种子,必须立即用清水冲洗,以免影响发芽。
(3)适时中耕培土。菌核在深达7厘米的土内不能萌发,因而在子囊盘盛发期(2~3月)进行中耕培土1~2次,既可切毁子盘囊,又可防止后期油菜倒伏。结合中耕培土,每次每亩撒1∶2~4草木灰熟石灰混合粉30千克,能提高防效。
(4)密度与合理施肥。植株过密或过稀,都有利于菌核病的发生。施肥时注意协调氮、磷、钾三者的比例,切记偏施氮肥。使用堆肥时,应将堆肥充分腐熟后下田,避免将菌核带入田内传播与孳生。
(5)开沟防渍,油菜开花结荚期正是子盘囊盛发期,大量孢子侵染花瓣,随着发病花瓣的脱落,菌丝蔓延到叶子上,形成菌核病的再次侵染。一旦春季雨多,田间易渍水,有利病菌蔓延危害。因此,应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防止病菌蔓延,同时也利于油菜深扎根,增强抗倒、抗病能力。
(6)及时摘除老黄脚叶。油菜下部老黄脚叶易于感病,是病菌繁殖的主要场所,也是株间传病的桥梁,所以在盛花期分2~3此打掉老黄脚叶,既有利于改善株间小气候,又可减少病菌的再次侵染。
(7)选用抗病品种。因地制宜地选用抗(耐)病品种,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一个经济有效措施。
2.化学防治
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掌握适期用药,能更有效地控制油菜菌核病的扩大蔓延。
(1)50%速克灵可湿性剂1000~3000倍液,或25%扑海因胶悬剂500~1000倍液,于初花期开始,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2~3次。
(2)40%纹枯剂可湿剂1000~2000倍液或3%纹枯利粉剂,亩用2~3千克,于开花结荚期施用,每隔7~10天用一次,共用2~3次。
(3)70%五氯硝基苯粉剂1千克与湿润细土30~50千克配成毒土,于发病初期撒在根际周围,每亩撒毒土10~15千克。
(4)石灰、草木灰拌成黑白粉,亩用20~30千克,于发病初期撒在根际周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