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宋丽樊继刚
1.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农机推广服务站;2.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土肥站
赣榆区麦秸还田应用效果的研究
宋丽1樊继刚2
1.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农机推广服务站;2.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土肥站
从麦秸还田稻作试验效果看,麦秸还田稻作效果显著,配合施用有机废物发酵菌曲效果更加显著,较无秸秆还田分别增产47.26千克/亩、69.90千克/亩,增产率分别为7.13%、10.55%。
麦秸还田 稻作 效果
为验证麦秸还田在赣榆区麦稻轮作条件下的应用效果,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麦秸全程机械化稻作技术示范区进行麦秸还田稻作应用效果试验,为赣榆区麦秸全程机械化稻作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的进一步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1.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圃园”牌有机废物发酵菌曲,由北京市京圃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提供。
供试作物:水稻,连粳11号。
2.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设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镇大盘村东,试验田地块平坦、整齐、地力中等,具有代表性。土壤类型:黑土,土壤理化性状:有机质21.2克/千克,全氮1.16克/千克,有效磷15.46毫克/千克,速效钾102.83毫克/千克,pH6.8。
3.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
处理1:无秸秆还田。除无秸秆还田外,其他田间生产措施同处理2。
处理2:秸秆全量还田。除不施腐熟剂外,其他田间生产措施同处理3。
处理3:圃园微生物腐熟剂。小麦秸秆用机械收割粉碎后平铺地面,把圃园腐熟剂2~2.5千克/亩均匀撒施,然后进行翻耕整田,放水保持浅水层1~3天。
处理4:试验设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30平方米,小区间筑埂相隔。
4.试验过程
2015年6月22日用机械收割粉碎小麦秸秆,6月27日撒施腐熟剂,放水保持浅水层,6月29日机耕,施基肥复合肥30%(15-8-7)40千克,尿素15千克,机械栽插,行距28.5厘米,株距12.35厘米,亩穴数1.89万穴,基本苗5.45万株。7月9日亩施36%水上漂(粉剂)60克对水50千克喷雾,防治田间杂草;7月20日亩施拔节肥尿素10千克,8月10日亩施1.8%阿维菌素(乳油)100毫升和5%井冈霉素(粉剂)对水100千克喷雾,防治水稻纵卷叶螟及纹枯病;8月15日亩施孕穗肥尿素10千克,9月3日亩施1.8%阿维菌素(乳油)100毫升毫升和75%三环唑(粉剂)50克对水50千克防治纵卷叶螟和穗茎瘟。9月29日测产。
1.麦秸腐熟效果
从麦秸颜色、气味和柔软度方面,在田间通过肉眼、手感、鼻闻等人体感观进行观察记录,并通过失重率测定,比较3个处理的秸秆腐熟变化情况,10天、20天、30天后经“圃园”微生物腐熟剂处理的秸秆腐熟效果。由表1、表2可以看出处理3麦秸腐熟速度较处理2快,根据失重率可以看出,腐熟效果明显。
表1 腐熟剂处理的秸秆腐熟效果
表2 腐熟剂处理的秸秆失重率(%)
2.麦秸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在水稻栽插前和收获后,对试验处理各小区0~20厘米土壤进行取样化验,测定土壤理化性状见表3(第一季还田),结果表明麦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有所改善,土壤容重有所降低,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容重降低明显,阳离子含量有所提高。
表3 施用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3.麦秸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
水稻收获前,对各小区进行测产(见表4),测产结果表明:麦秸还田,对水稻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圃园腐熟剂处理,增产69.90千克/亩;秸秆全量还田,增产47.26千克/亩。
从表5可看出,秸秆全量还田、圃园腐秆剂2个处理均比无秸秆还田处理产量高,其中,圃园腐熟剂亩产为732.38千克,较无秸秆还田增产69.90千克/亩,增产率为10.55%;全量秸秆还田亩产为709.74千克,较无秸秆还田增产47.26千克/亩,增产率为7.13%。
对不同处理小区产量进行比较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6、表7、表8)表明:圃园腐熟剂处理较秸秆全量还田处理和无秸秆还田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秸秆全量还田处理较无秸秆还田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4 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表5 麦秸还田对水稻产量结果的影响
表6 不同处理水稻产量表(千克/30平方米)
表7 产量结果方差分析表
表8 产量的差异显著性测定(LSR法)
从麦秸还田稻作试验效果看,麦秸还田稻作效果显著,配合施用有机废物发酵菌曲效果更加显著,较无秸秆还田分别增产47.26千克/亩、69.90千克/亩,增产率分别为7.13%、10.55%。
[1]魏廷举,耿全胜.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2(1):30-33.
[2]葛立立,王康君.秸秆还田对土壤培肥与水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2(12):1-6.
[3]于建光,常志州,黄红英等.秸秆腐熟剂对土壤微生物及养分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报,2010,29(3):563-570.
[4]梁雄.不同秸秆腐熟剂应用效果对比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15):127-12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