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发展休闲农业正当其时

时间:2024-07-28

董荣奎 奇云嵘

1.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 2.内蒙古农牧业杂志社

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 “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国务院办公厅此后下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等11 部门引发《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 休闲农业跨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发展期

一、发展休闲农业的现实意义

休闲农业突破了原先的农业范畴,它即是旅游业的分支,又是融合一、二、三产业的新型业态。 三产融合发展,使农业趋向无边界状态,上端溯源下端延伸,产业行业圈横向联合纵向联动,产业综合体内部循环外部融合,形成许多新业态、新模式。产业形态上包括休闲农业、休闲渔业、休闲牧场、设施农业、生态农业、采摘园区等;地域分布上包括都市创意体验型、郊野休闲度假型、旅游景区依托型、新农村建设示范型、湖区湿地保护利用型; 发展模式上包括小型家庭农场型、大众休闲游乐型、高端养生度假型等。

延长产业链的农业,农民不仅是生产者,还是经营者,从传统农民变为职业农民。 职业农民不仅需要掌握农业生产的知识、技术,还需要具备策划销售能力、信息分析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这会创造出大量新兴的就业岗位,给高素质人群发挥聪明才智提供舞台,会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发展休闲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 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助于农民就业增收,有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还可以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需求。

休闲农业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是新型农村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 随着居民收入提高、人口老龄化和旅游事业发展,城乡居民对休闲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休闲农业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休闲农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有市场需求、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是利国利民、一举多效的新兴产业; 发展休闲农业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发展休闲农业能够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有效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成为农民“四季不断”的重要收入来源;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引导生产要素流向农村,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和村容村貌;能够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从而整体带动农业生产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和乡风文明水平的提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休闲农业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体,以城市居民为客源,能够实现“大农业”与“大旅游”的有机结合,使得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环境,必将在加快城乡经济文化融合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 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农村地区集聚了70%的旅游资源,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大力发展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 对于适应我国旅游消费转型升级,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

二、全国休闲农业发展概况

2014 底,全国农家乐200 万家,乡村旅游重点村10.6 万,接待12 亿,收入3200 亿,人均消费266 元,3300 万农民受益, 已成为一些地区壮大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

自治区8337 发展战略明确要“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内蒙古“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主要分布于农村牧区,全区旅游重点的62%分布于农村牧区。 在内蒙古发展休闲农业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的产业政策,已经受到各级党政机关的高度重视,休闲农业遇到极好的发展机遇。

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为休闲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农村道路、房屋、供水、供电、卫生、通讯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

经济发展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需求动力。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1630 美元,城乡居民对休闲消费需求持续高涨,农村牧区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草原风光、恬淡的生活环境,凉爽的气候、清洁的空气和水、无污染的绿色食品,都对国内外游客有潜在的吸引力,必将成为休闲消费的主阵地。

休假增多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现实机遇。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带薪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 2015 年国民休闲纲要、带薪休假制度以及法定节假日的调整优化,居民休闲时间明显增多,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发展拉力。

农业生产方式变革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保障。在农村牧区科技进步、生产机械化、服务体系健全、经营方式产业化、一、二、三产业一体化过程中,大量农牧民从繁重的劳作中解脱出来,特别是一批知识青年加入到现代农业企业中,为发展休闲农业,走创业就业发展道路提供了条件保障。

三、内蒙古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和潜力

内蒙古自然资源多样化,农田和草原交错、沙漠和戈壁延绵、山地奇骏、森林茂密、众多河流发源于山地,蜿蜒在草原农田之中,把众多湖泊串联成草原明珠;农村土地丰厚,牧区草原广阔,农业和牧业交融互补,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既有民族特色也有民俗特色、既有边疆特色还有生态特色;既有无公害的绿色有机食材,还有独特的蒙餐和兼跨三北的特色餐饮:西北风味、东北风味、晋北风味。

发展休闲农牧业契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自治区8337 发展战略:“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 休闲度假基地”、“把内蒙古建成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这两个基地,都要依赖于农牧业资源的深度开发,依赖于农牧业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也就给内蒙古农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近年来, 内蒙古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 现代种养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种养业规模化生产基地、设施农业(保护地)建设、科技园区建设、绿色有机生产基地建设、扶贫开发建设、生态建设、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等项目实施为发展休闲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内蒙古旅游网”、“东联旅游网” 于2013 年上线,为休闲旅游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提供“食、住、行、游、购、娱”一系列在线服务产品定制、支付等智能化服务。 2014 年,《关于在全区旅游行业推进智慧旅游工作的通知》出台,将推动信息技术在休闲旅游农业中的广泛应用;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为内蒙古推进智慧旅游、休闲农业插上腾飞翅膀;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投资建设的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也将为推进智慧旅游提供便利。

随着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工商资本逐步融入现代农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和农畜产品流通业迅速发展,为休闲农业发展注入了资金、技术、信息、人才,而生态建设、设施农业为休闲农业提供许多新的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

四、内蒙古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末,全区有休闲农业实体2698 个,就业人数5.8 万,其中农牧民4.7 万,带动农牧户8 万;已有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5,示范点13 个;自治区休闲农业示范县12 个,示范点52 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 个,中国美丽田园6 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3个;有精品线路30 条,休闲农牧业聚集村镇20 处,星级企业61 户。

据媒体报道, 全区已有农家乐接待户超过3500家,锡林郭勒草原就有草原牧人之家420 户,从业人员3800 多,2014 年接待269 万人次, 农牧民户均收入12 万元。

其它各盟市也有一些极好的乡村旅游资源,正在开发。呼伦贝尔的扎兰屯、阿荣旗、兴安盟的乌兰浩特市、赤峰的克什克腾旗、乌兰察布的凉城县、呼市周边、包头附近,乡村旅游初现规模,休闲农业方兴未艾。

如扎兰屯市原野绿色采摘园、大河湾万亩沙果采摘园;科右前旗葛根庙周末观光休闲旅游区;通辽市郭庄度假村、科尔沁区绿水生态农庄;集宁马铃薯文化展示区、“牛王庄园”酿酒葡萄旅游观光园;呼和浩特市阳光半岛生态园、明天农业发展有限公、绿野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园、颐和生态农业科技园、新城牧歌;花舞人间休闲度假中心、华鹿现代农业园区等景区,既有现代种养业基础,又有休闲观光旅游设施,还有科技含量,可以发展成为三产融合的示范点。

从总体情况看,自治区休闲农业发展仍存在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其表现形式:布局不合理、管理水平不高、人员素质较低、基础设施较差、投资结构不合理。大资源、小产品,旅游占总体经济规模比重小,休闲农业占旅游比重小。 档次低效益差,以餐饮为主,休闲、度假、娱乐占有的份额少;休闲农业旅游商品开发层次较低,一般产品多高档产品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购物比重偏小,游客总体消费水平不高。

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完善; 国家级示范县、示范点少;著名休闲旅游品牌少,缺少精品景区;休闲农业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缺少展示自治区独特休闲农业文化的载体;休闲旅游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休闲农业设施、路线、服务等和旅游规划、路线的配合衔接不紧密。有些贫困县域,基础设施薄弱,不能充分开发旅游资源;休闲农业旅游人才缺乏,缺少专业知识丰富、服务水平高的导游员;生活服务多文化服务少,休闲农业规划、企业管理、餐饮信息服务等人才队伍严重不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