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王克荣 刘秋香
1.邯郸市大名县农牧局; 2.邯郸市曲周县农牧局
花生是一种经济价值比较高的经济作物,其种植要求条件比较严格,要求地势平坦,质地适中,土壤肥沃,光照充足,这样生产的花生才能色泽亮白、仁大皮薄、香味纯正。 作者通过近几年实地跟踪调查农户种植花生情况, 总结出一套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花生适宜播种期,是根据品种特性,自然条件和栽培制度确定的。 在自然条件中,温度是确定播种期的主要因素,温度低于12℃,花生种子不能发芽,在土壤水分适宜时, 珍珠豆型早熟品种15℃即可顺利出苗。 普通型大花生品种则要在15~18℃幼苗才能很好出土。 同时保证出苗后躲过最后一次晚霜,以防霜冻死苗。 因此,以五日内土壤5~10 厘米土层的平均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播种比较适宜。
要做到花生一播全苗,必须抓好三个环节。
播种前10~20 天进行剥壳,最佳剥壳时间是距播种时间越近越好;剥壳前带壳晒种2~3 天,以增强种子内各种酶的活性,提高发芽率;分级粒选,剔除病粒、残粒,用一级种子作种;播种前进行发芽试验。
播种过早,一方面容易受倒春寒天气影响,造成低温冷害,诱发病毒病、根腐病、茎腐病的发生,造成枯叶或死苗,如低温时间较长,湿度较大很容易造成烂种;另一方面,开花下针期处在旱季,饱果期处在雨季,影响开花下针和荚果形成,使结果期分散,甚至形成几茬果,造成收获期发芽烂果。收获过早,浪费了后期大量光热资源。 适当晚播晚收,避免冷害和病害的发生,并使花生生育进程适应气候,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是花生增产的有效措施。
花生播种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50%~60%,具体感官标准为:取深5 厘米处土壤,手握成团、一触即散,过干、过湿均难保证一播全苗。 播种湿度过大,土壤氧气不足,种子发芽呼吸作用受阻,容易造成烂种。 如土壤水分不足,要造墒播种或点水播种,播种深度,露地栽培以5 厘米左右为宜。土壤较粘重,墒情好的地块可略浅些,但不能浅于3.3 厘米,砂性土壤,墒情差时,可适当深些。 但不能深于6.5 厘米.覆膜栽培以3 厘米为宜。 播后要覆土踩实,盖严盖实,露地栽培还应及时镇压。
花生清棵能显著促进花生增产,实践证明,花生清棵增产6.6%~23.0%。 这是因为花生清棵能使第一对侧枝露出地面接收阳光,健壮生长,主茎和侧枝粗壮,茎部节间缩短,开花结果早而集中,数量多,饱果率高(第一对侧枝结果数占全株的60%~70%);主根下扎,侧根增多,根系发达,提高抗旱能力和吸肥能力;清棵还可以清除根际杂草,减少虫害。 具体做法是:对平作的花生田,清棵时可先用大锄在行间浅锄一遍,随后用小手锄或小铲扒土清棵,把幼苗周围的土向四面扒开使两个子叶露出来。起垄种植的可破垄退土清棵,用大锄深锄垄沟,浅锄垄背,然后用手锄或小铲清棵。清棵深度以两片子叶露出地面为准。此外,清棵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碰掉子叶,否则,侧枝发育失去营养来源,短而细弱,开花结果明显减少,降低产量。
花生蹲苗就是在花生清棵后经过一段蹲苗时间,使幼苗健壮生长,二次分枝早生快发,即促进第二对侧枝生长(第二对侧枝结果数占全株的20%~30%)。 蹲苗时间,一般在清棵后15~20 天,花生茎基部节间已由紫变绿,二次分枝已分生时,再进行第二次中耕为宜。
为了提高结实率和饱果率,在花生封行和大批果针入土之前,将垄行间的土培到垄顶的外缘,达到沟清土塇,顶凹腰胖,使垄的外缘加高,以缩短高节果针入土的距离,有利于结实范围内的果针入土结实。 同时为以后排灌打下基础。
培土迎针应在花生单株盛花期和封垄前,锄完最后一遍地,及时选晴天墒情适宜的时候进行。 平作花生垄行较窄,可用锄板和锄钩交接处套上草环(便于培土)的大锄,退行深锄猛拉拨土培垄,要求“穿垄不伤针,培土不压蔓”垄种花生垄行较宽,可先用大锄深锄垄沟,浅刮垄背,然后用耠子或耘锄串沟培土。
露栽的春花生,一般要求在封行之前中耕除草3次,封行后拔大草1~2 次。 中耕锄草要求“头遍深、二遍浅、三遍细”。 农谚说“头遍挖,二遍刮,三遍如绣花”。第一次中耕应在花生基本齐苗之后、清棵之前进行。 要求深锄,以破除土壤板结层,促进根系下扎。 第二次中耕宜在清棵后5~20 天进行。 这时一般是伏前旱,杂草未扎不定根,要求浅锄,刮净杂草,尽量使花生茎枝基部少掩土,以保持蹲苗环境。 第三次中耕在花生单株盛花期,群体接近封行,大批果针入土结实之前进行,要求细锄,不要松动入土果针和碰伤结果枝,为最后的培土迎针打下基础。 花生封垄后进入伏天,高温多雨,杂草容易滋生,又不能进行中耕,可在收获前拔除1~2 遍大草。
化控是根据花生长相采取施入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措施,调控花生生长和发育,从而达到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的目的。如利用赤霉素促进花生子房柄的伸长,利用芸苔素提高花生根系活力,促进光合作用,延长叶片衰老等。 花生生产中,常因气候、施肥等造成花生旺长,引起倒伏造成减产,喷施抑制剂是控制徒长的有效措施。多次灵活化控可确保合理生育进程,协调营养分配,有效防止早衰。 肥水条件好、种植大花生的地块,在下针期至结荚中后期,主茎高度达到35 厘米以上时,可根据花生长势进行2~3 次化控,调节剂可选用多效唑或壮饱安, 多效唑每次用量为20 克左右/亩,壮饱安每次用量为10~15 克/亩;一般花生田和丘陵旱地花生每次可用壮饱安5~10 克/亩,1~2 次即可,此类地块不宜施用多效唑。
控制下针(AnM)技术是通过控制花生下胚轴的曝光时间和植株基部的大气湿度,促进内源激素乙烯的产生, 从而控制下胚轴的伸长和果针的入土时间,减少过熟果和空秕果,达到果多果饱、优质高产之目的。 其技术要点:
A 环节主要是通过培土,引升子叶节,使其露出地面(或地膜),以便控制早期花下针。 花生播种后改扶平顶为尖形顶(其横断面很像一个大写字母A)出苗前期撤去垄顶上的浮土,仅在子叶上面保留1 厘米厚的薄土层。
n 环节主要是控制下针。 在花生初花期,通过中耕,将垄两侧的土锄向行间,使垄形成“n”状窄埂;即使行间的土高于垄行,也要使花生行变成窄埂状。 这样,有利于通风散湿,降低植株基部空间的大气湿度,同时加大果针与地表的距离,从而减慢果针的伸长速度,达到控制早期花下针结实的目的。 n 环节形成的窄埂,一般高度为5 厘米左右,顶宽约6~7 厘米。
M 环节主要是通过扶垄,解除对下针的控制。 北方春花生一般在6 月底或7 月初(即收获前80 天左右)实施M 环节。 实施方法是,用带草环的、锄板稍小些的大锄,先打破表土板结层,然后在垄行中间深锄猛拉,带土扶垄,使花生行自然形成既胖且陡、顶宽不少于20 厘米的凹(M)形垄。 覆膜花生实施M 环节的方法是, 于下针盛期 (北方春花生大体在7 月中旬),在植株基部,直径约为20 厘米的膜面上,撒一层1 厘米厚的细土,以助针入膜,增加结果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