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美湿地点亮日照市生态地标

时间:2024-07-28

撰文·供图|姚新刚 刘霞 滕怀山 陈潇 刘宇

▲ 傅疃河口国家湿地公园 (赵洪生 摄)

翻开日照的“湿地图鉴”,傅疃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西湖国家湿地公园、沭河国家湿地公园……4 个国家级湿地公园、5 个省级湿地公园、14 处人工湿地,共同点亮这座城市一个个生态地标。日照市湿地越来越多、越来越美的背后,并非一蹴而就。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行动、从政策法规到自觉守护,绿色发展全民共享的生态“密码”,只有身在其中,方能一探究竟。

近年来,日照市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湿地生态功能,较好地完成了湿地保护阶段性工作。目前,日照市湿地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生态系统持续改善,不少地方都呈现了海晏河清、群鸟翩跹、鱼翔浅底的良好生态景观,青山绿水成了百姓的最大实惠,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一、提高政治站位,湿地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一是坚持顶层设计,落实领导责任。日照市政府将加强湿地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深入谋划研究,出台《日照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方案》,将《日照市湿地保护条例》纳入日照市人民政府2023 年立法工作计划,依法严格管控湿地面积总量,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压实部门责任。2019 年以来,积极争引中央及省级湿地保护恢复资金557 万元。各区县积极通过政府筹资、PPP 等形式筹资3.2 亿元,用于湿地公园建设。各级财政部门切实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导向作用,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统筹各项资金,加大资金投入,保障项目建设。

二、加强综合监管,不断提升湿地管理水平

一是建立湿地分级管理体系。根据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将全市湿地实施分级管理,并公布湿地保护名录。目前全市先后规划建设省级以上湿地公园9 处,总面积1.06 万公顷,建成沙墩河、泻湖入湖口等人工湿地14 处,建设面积共计51.56 公顷,逐步构建起了多种保护形式的湿地保护体系。二是严格管控湿地资源。将符合划定要求的湿地资源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管控。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湿地的原则,对确实无法避让的进行生态影响专题评估论证,完善生态保护及修复措施,保障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三是强化湿地动态监测。对湿地存疑图斑逐一核查,建立“一斑一策”整改机制,压实市、区执法监管及属地整改责任,形成市、区、镇、村四级监管合力。对9 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的规划实施、资源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等情况开展年度评估,为省级以上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坚持生态优先,系统开展湿地生态修复

一是组织编制了《日照市湿地保护修复技术指导手册》,发放2000 余份到各区县、乡镇和湿地公园,指导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二是出台《日照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禁止人为破坏和干扰,确保湿地生态环境自然修复和有序更替。设立“中华凤头燕鸥·山东日照”保护地,共同保护日照地区候鸟迁徙越冬。日照市各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共保育动植物700 余种,其中每年落脚留鸟、候鸟种类达到101 种。

莒县沭河湿地公园全貌( 王勇 摄)

四、强化宣传引导,增强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

一是开展志愿活动。充分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和“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时间节点,通过传统媒体宣传、新媒体推广、举办“最美湿地”摄影比赛和“珍爱湿地 守护未来”少儿手绘竞赛、进行野生动植物科普宣传及鸟类巡护等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普及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和知识理念。二是强化宣传氛围。注重整合科普资源,建设科普长廊、生态信息展示平台60 余个,建立志愿者队伍5 支。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公众参与湿地巡护、野外观测、防火监测等系列活动,积极打造“室外大课堂”,大力传播湿地文化,引导群众自觉践行湿地生态保护理念,进一步构建湿地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体系。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一场以“多彩生物 美丽日照”为主题的绘画摄影展在银河公园开展,品类繁多的花鸟虫鱼等生物在摄影师的镜头下,尽显日照生态之美。

湿地修复带来的生态蝶变,从一个个光影片段中,可见一斑。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随着湿地保护顶层设计不断健全、保护管理体系愈加完善,日照湿地生态功能将不断提升,环境持续优化,湿地保护越发成为社会共识。如今的日照,一个个湿地公园犹如一颗颗明珠,点缀在生态日照的版图上,开启市民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