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知识共享SECI模型在基层党支部建设中的应用探索

时间:2024-07-28

胡安安,戴伟辉

(1.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研部,上海201204;2.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

知识共享SECI模型在基层党支部建设中的应用探索

胡安安1,戴伟辉2

(1.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研部,上海201204;2.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

从知识共享的角度来看,当前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用创新的方法来解决。结合知识的分类,可以引入SECI模型对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社会化”、“外化”、“内化”、“综合化”四个角度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用于加强基层党支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党建工作;知识共享;党员教育;党员管理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是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保证。基层党支部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直接担负着团结带领党员和职工群众完成改革创新发展和生产经营建设的重要责任与使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规范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形成既有时代特征又有鲜明立场、正气的基层支部文化氛围,已经成为保持党员先进性,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课题。[1,2]

在新的形势下,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需要用全新的方式来思考,用创新的方法来解决。根据中央组织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8512.7万名,比上年增加252.5万名,增幅为3.1%;党的基层组织总数达420.1万个,比上年增加17.5万个,增幅为4.3%。[3]党员与基层党组织数量的增加为党的发展与建设带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问题,即如何将支部中已有的宝贵知识财富进行共享,使这些新成员尽快融入到组织这个大家庭中,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党的光荣思想,这就引出了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知识共享问题。

简单地说,知识按其性质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Explicit)知识是指记录在各种介质上的,有一定存在形式和固定载体,可明确表达或描述的知识,如文档、计划、总结等。隐性(Tacit)知识指存在于知识主体中的无法编码的经验性知识,如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技术诀窍、经验,存在于组织中的团队精神等。在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中外学者提出了各种实现组织知识共享行为的理论。本文尝试将知识共享领域中的SECI模型引入到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中,建立一套科学的支部知识管理机制,确保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一、基层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知识共享问题分析

新的历史时期,基层党支部所处的环境、担负的任务、工作的条件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组织氛围与个体思想呈现出比以往更加多元和复杂的倾向,基层党建工作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在知识共享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支部对党员的要求和规范不明确

基层党支部是党建工作的基础,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实践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担负着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大部分基层党支部设置在企事业单位或社区,党员本身有着各种各样的本职工作,不少党支部忽视对支部成员的要求和规范,认为党员只要本职岗位业绩好、能力强就代表“先进”,没有明确的支部管理机制。有相当一部分的基层党支部没有组织生活记录表,也没有达成共识的党员自律公约,更谈不上具体的党员标准、考评制度,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工作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在基层党支部的日常活动中,支部对党员是有约束的,但是如果没有将具体的要求和规范显性化,没有达成共识,那么这种约束也仅仅是“空谈”。从知识共享角度进行分析,问题出在没有将组织的隐性知识转化为个体的显性知识。

2.支部成员理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理论知识是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法宝,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个重要基础。已有研究显示,基层党支部成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老党员(如支部书记、支部骨干)由于经受了多年的教育,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组织工作经验,在支部内部的各种理论学习和讨论中比较活跃;而另一部分党员的理论基础并不扎实,在一定程度上跟不上老党员的讨论深度,在支部生活中变得消极、被动、流于形式,这严重影响了支部生活的质量。从知识共享角度进行分析,问题出在没有实现个体间隐性知识的传递。

3.支部书记的更替影响支部原有经验的传承

支部书记是支部的“带头人”,是各项组织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支部书记的能力对基层党支部的作用发挥有非常大的影响。党章中对党支部书记的任期做了明确的规定,一般每届的任期为二到三年,特殊情况下,基层党支部书记的更替频率要更快些。虽然支部书记更替能为支部工作带来新的活力,激发创新,但这种变动也产生了新问题,即如何将老支书、老支部中形成的宝贵经验传承下来。[4]支部的建设是一项延续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和坚持,不能因为支部书记的变更而被分割成几块,半途而废。从知识共享角度来看,问题在于个体的隐性知识没有转化为组织的隐性知识。

4.缺少独特的支部精神与组织文化

支部精神与组织文化是团结支部成员、凝聚集体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它主要反映支部成员对支部的认同程度。好的支部精神和组织文化可以使整个团队拧成一股劲,保持高昂的斗志和活跃的气氛,完成好上级组织布置的各项任务,开展各种创新性工作。而缺乏支部精神、组织文化的支部往往没有生气,支部生活流于形式,成员以应付的心态面对各类工作,无法体现出党员应有的活力。支部精神和组织文化的形成与维系,关键在于支部成员的认同,而这类隐性知识属于很难明确表达、描绘的内容,需要成员在各种工作、活动中去体会和确认,问题的根源是组织没有有效地传递其隐性知识。

5.重视入党前教育,忽视入党后教育

目前,基层党支部在发展党员时普遍存在“重入党前教育培养,轻入党后教育管理”的现象。这种松懈造成很多党员认为入了党就“大功告成”,缺乏继续前进的动力,参加活动不积极,组织工作撂担子,出现“入党后不如入党前”的倒退现象,大大损害了党组织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组织缺少针对基层党员的持续培训工作,支部生活变为“读读文件、看看片子”,理论学习停留在“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5]没有真正将组织的显性知识变为个体的显性知识。

6.缺乏对支部成员的关注,影响党员对支部的归属感

我国大部分基层党支部采用按照业务条线(如班组)或地理区域(如街道)的划分方法,一个支部的人数相对较多,而基层支部书记又多为兼职工作,支部缺少对每位成员必要的关注。在部分党员心目中,党员与非党员的区别仅在于过不过组织生活、交不交党费。这种现象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党员的个人理想与集体的目标相偏离,支部无法真正认识自己的成员,团队无法形成共同的发展方向,组织变得松懈涣散,一盘散沙。这种个体显性知识到组织隐性知识的传递失效对组织的影响非常严重。

综上所述,结合知识共享的定义,可以将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类,参见表1。

二、知识共享SECI模型简介

知识共享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对此,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知识共享的SECI模型,如图1所示。[6]

图1 知识共享的SECI模型

社会化模式指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即知识共享主体通过知识共享手段共同分享其他主体拥有的隐性知识。这类知识的转化过程一般由知识主体在社会行为中形成的,因此称为社会化。

外化模式指由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即把隐性知识表达成显性概念的过程。外化模式把抽象的隐性知识转化为便于交流和理解的显性知识,这是知识共享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隐性知识的巨大能力只有在显性化以后,才能为更多的人使用和共享。

内化模式指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过程,其实质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知识主体通过各种知识共享途径获得的显性知识必须被内化成主体的隐性知识,这样知识才会变成个体或组织有价值的资产,形成知识的积累和创新。

综合化模式是把不同的显性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处理的过程。不同知识主体通过各种传递、表达和交流等显性化手段,对已获得的各类信息和知识进行分类、综合、分析,使之成为更容易进行共享的显性知识。综合化过程可以产生新的、更加系统化的知识。

在知识共享体系中,这四种转化模式是相互连续、螺旋上升的。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不断转化、扩大过程中,知识主体不断地获得知识、积累知识、创新知识,知识的存量得到了扩充,质量得到了深化,参见图2。

表1 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中常见的知识共享问题分类表

图2 知识共享的创新扩大

三、知识共享SECI模型在基层党支部建设中的应用

SECI模型反映了组织内部知识转化、知识共享、知识累积、知识创新的过程,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结合基层党支部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可以引入模型框架,探索出一些具体方法来加强党建工作。为了更细致地进行分析,本文将SECI模型具体化,在每种模式下根据不同的知识主体(支部,支部成员)、不同的知识转化类型(显性,隐性)再细分为四个模式,即4×4共16种模式,针对每种模式讨论具体的解决思路。[7-9]

(一)社会化模式分析

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称为社会化。根据不同的知识共享主体,社会化模式又可以分为学徒模式、权威模式、感觉模式和伙伴模式,如图3所示:

图3 社会化模式示意图

1.学徒模式

学徒模式指个体之间隐性知识的共同分享。很多手工艺师傅的操作技能、诀窍和经验很难用语言或文字全面、准确地表达出来,而徒弟只能通过长期和师傅一起工作,在观察、模仿和实践中学习这类知识。徒弟一旦掌握了这些工作技能和诀窍,就形成了自己的隐性知识。在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中,可以参照这种形式,由老党员或骨干与新党员结成“师徒”,共同参与各种活动和学习工作,通过学徒模式将老党员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传递给新党员,帮助他们成长。

2.权威模式

权威模式指个体隐性知识向团队、组织隐性知识转化的过程。在团队、组织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在各方面具有权威作用的个体(如技术权威),这些个体把自己的技能、诀窍和经验通过一种权威的作用传递给了团队、组织,形成了团队、组织的隐性知识。在确定支部书记的人选时应该参考这种模式,选择具有一定权威并有一定工作经验、特长的同志担任支部的负责人,这样有利于支部特色、文化的形成,近期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郭明义和他的工作室。

3.感觉模式

感觉模式指团队、组织的隐性知识向个体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团队、组织对成员的影响常常是“潜移默化”,以感觉为特征的。成员在团队和组织中的学习和工作,受组织文化和精神的影响,其思维和行为方式渐渐也与组织达成一致。这类模式要求基层党支部重视文化和特色的建设工作,没有这类隐性知识作为基础,支部的战斗力不会很强。党建工作中的“到艰苦地区体验生活”就是一种典型的感觉模式。

4.伙伴模式

伙伴模式指团队、组织的隐性知识之间共享的过程。不同组织之间的隐性知识也可以互相学习和转化,就像伙伴之间的通过竞争、合作等途径相互影响一般。某一团队、组织的文化可以影响到另一团队、组织的文化形成。在基层党支部的建设过程中,应该考虑以支部“双结对”的形式来实现组织间的知识共享,比如不同业务条线党支部可以跨部门结对,共同开展学习和实践活动,达到“双赢”的效果。

(二)外化模式分析

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称为外化。根据不同的知识共享主体,外化模式又可以分为总结模式、专家模式、惯例模式和文件模式,如图4所示。

图4 外化模式示意图

1.总结模式

总结模式指个体隐性知识向个体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一种情况是个体自身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另一种是不同个体间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前者是个体总结自己的隐性知识的过程,基层党支部应该要求每名党员定期将个人的心得体会和经验进行整理,形成个人的支部小结。后者是某一个体总结另一个体的隐性知识,如同徒弟把师傅工作中某些诀窍进行总结一样,支部也应该要求党员对参与的各种实践活动总结进行分享,鼓励支部成员将他人的隐性知识变为己用的显性知识。

2.专家模式

专家模式指个体隐性知识向团队、组织显性知识转化的过程。一种情况是团队内个体隐性知识向团队、组织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另一种是团队外个体的隐性知识向本团队显性知识的转化。参考这种模式,党支部在开展理论学习活动时,不能只邀请支部外面的专家或由支部书记进行讲授,也要给支部内部成员机会把自身的隐性知识(心得、经验)分享给所有成员,实现组织内部的共同进步,进而形成组织特色。

3.惯例模式

惯例模式指团队、组织的隐性知识向个体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组织中的隐性知识(如组织价值观、团队精神、组织文化等)对组织内的成员影响很大,成员在长期的工作中,通过观察、实践逐渐融入到组织的氛围中,形成个体显性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对于支部来说,应该把对党员的各种要求和准则(如工作要求、生活要求等)明晰化,形成一种规范,这样才能对个体有约束力,近期中央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一种惯例模式。

4.文件模式

文件模式指团队、组织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团队、组织的显性知识的过程。团队、组织的隐性知识在没有显性化之前,只能通过一种抽象、感觉的方式来影响组织内成员,这种影响方式相对晦涩,效果也不显著。通过文件模式,组织将组织层的要求加以概括,总结成文件形式,形成组织制度。在党支部建设工作中,制定出具体的工作规范、办事流程、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它实现了组织内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可以更好地为成员所接受和遵守。

(三)内化模式分析

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称为内化。根据不同的知识共享主体,内化模式又可以分为体会模式、愿景模式、同化模式和自发模式,如图5所示。

图5 内化模式示意图

1.体会模式

体会模式指个体显性知识向个体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知识共享关注的是不同个体间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这是一种组织内个体的学习过程。支部应鼓励成员在交流活动中学习其他成员的知识总结,通过实践活动将之变为属于自己的隐性知识。在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形成这种相互学习的氛围还需要关注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支部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改变成员间相互交流、学习的态度(认知因素),如举行生日会或节日慰问等非正式交流活动等;还要注意建立成员间的信任与合作(情感因素),如举行素质拓展活动加强成员合作等,以此来促进支部内成员之间的学习交流。

2.愿景模式

愿景模式指个体显性知识向团队、组织隐性知识转化的过程。愿景是人们心中或脑海中所持有的意向或景象,即人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个人的知识在知识共享过程中形成了组织的知识,个人的理想转变为组织具体的行动目标,这就形成了组织的愿景。众多个体的显性知识是通过目标一致的积累作用才能转变为组织的隐性知识,由于它是成员的一致目标,成员在具体活动中会自觉遵守。这种模式提示在基层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谈心工作,帮助每个党员找到其个人理想与组织目标间的一致性(认知因素);关注每一个支部成员的生活(情感因素),了解个体的情感需求,这些举措会促进整个支部共同愿景的形成。

3.同化模式

同化模式指团队、组织的显性知识向个体隐性知识转化的过程。组织的显性知识向个体隐性知识转化的工作主要通过对已有的显性知识(工作规范、管理制度等)进行深入讨论,使之成为个体自觉遵守的价值观。在支部建设工作中,应该加强内部讨论的深度,对不同意见予以具体分析,切忌流于形式,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显性要求转化为党员具体的行为。

4.自发模式

自发模式指团队、组织的显性知识转化为团队、组织的隐性知识的过程。自发模式作为文件模式的逆过程,将明确的显性知识转化为组织特色和价值观。这种转变过程很难用强制的手段进行,党支部可以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来实现,在主动、深入的学习讨论活动中将支部规范升华为支部精神。

(四)综合化模式分析

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称为综合化。根据不同的知识共享主体,综合化模式又可以分为辅导模式、教授模式、培训模式和咨询模式,如图6所示。

1.辅导模式

图6 综合化模式示意图

辅导模式指个体之间显性知识的共同分享,其典型是教师的授课模式。在不少基层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时,常常没有相应的文件和材料,完全靠支部书记对党员“空对空”地进行讲解。辅导模式提示支部领导应该认真对待每一次组织生活,尽可能将各种相关材料准备好,为显性知识的传递提供便利。

2.教授模式

教授模式指个体的显性知识向团队、组织显性知识转化的过程。与辅导模式相类似,教授模式的重点在于知识的显性化。支部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措施,保护传授知识的个体的权益。在学习之后,支部还要将个体传授的知识形成可以备案归档的显性文件与材料,转变为组织的知识。

3.培训模式

培训模式指团队、组织的显性知识向个体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党员的发展过程就可以看成是一套规范的培训模式,这套模式对于组织内部新成员的知识提升帮助最大,需要特别引起党支部的重视。支部可以根据新成员的实际需求,个性化安排学习任务,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和体会支部各种要求和规范,尽快融入组织。

4.咨询模式

咨询模式指团队、组织间的显性知识共享过程。基层党支部应该及时将每次活动的总结和体会编辑成通讯或简报,与其他支部进行交流,通过对这种显性知识的互动学习来实现组织间的共同进步。

本文从当前基层党支部建设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入知识共享SECI模型进行分析,针对基层党支部知识管理的实际需求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确保基层党支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具体的结论参见表2。

该表对前文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综合,表中“●”代表该模式下最为突出的影响因素,需要基层党支部在实际工作中特别关注。认知因素指个体对活动的接受程度,如态度;情感因素指个体间的团结程度,如信任。

表2 知识共享SECI模型在基层党支部建设中的应用探索

新时期对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新的挑战,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应主动适应这些要求,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高度出发,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将基层党支部建设这项系统工程完成好。

[1]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R].群众路线网,2013.

[2]景立喜.找准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切入点[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11).

[3]盛若蔚.我们党充满生机活力[N].人民日报,2013-07-01.

[4]车迎新.以能力建设为重点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J].党建研究,2012,(11).

[5]张立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地位及其现状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3).

[6]野中郁次郎.知识创新型组织[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7]翁铁慧.高校学生辅导员行动指引[M].中国福利会出版社,2004.

[8]彭晓春.以群众满意为评判标准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J].党建研究,2012,(8).

[9]陈君文.在社会管理中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J].党建研究,2012,(11).

[责任编辑:缪开金]

The Exploration into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sharing SECI Mode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 CPC Branches

HU An-an1&DAI Wei-hui2
(1.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China Executive Ledership Academy Pudong,Shanghai 201204,China;2.Administration College,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sharing,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 party branches which should be resolved with innovations.According to the knowledge classification,SECI model can be introduced to analyze those problems and detailed solutions can be given from four perspectives:socialization,externalization,internalization and integration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PC members in grass-root CPC branches.

party construction activities;knowledge sharing;CPC member education;CPC member administration

D267

A

1674-0955(2014)03-0092-07

2014-01-19

胡安安(1980-),男,北京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师、博士;戴伟辉(1966-),男,湖南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