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化学学科能力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学化学竞赛策略研究

时间:2024-07-28

郑 悦

(喀什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喀什 844006)

当今社会迅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本质上就是各类优秀人才的竞争。***总书记对人才工作做出了一系列如“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才资源是党执政兴国的根本资源”等重要论述。中学阶段化学竞赛为具有化学特长和创新潜力的优秀学生提供了发展平台,是选拔和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式。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学科科学素养、全面发展的人。学生的全面发展绝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离不开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养的发展,因此化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和化学核心素养,探究在化学竞赛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1 化学学科能力和化学核心素养的概述

“核心素养”一词源自国外,最早是由国际经合组织(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 OECD)提出的。我国教育部于2014年4月24日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林崇德在《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将“核心素养”界定为“学生应该具有的,能够适应其未来发展且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人们适应知识社会、信息和全球化时代的需要,是解决复杂的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环境的能力和道德[2]。

化学核心素养是中学生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自身素养的全面提高,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形式。2018年1月教育部公布《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化学核心素养是经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所获得和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它主要包括五个维度:“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每个维度具体细分为四个表现水平[3]。

关于能力的界定,在学术界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顾明远,“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4]。陈花蕊将能力定义为“能力指的是人们在处理具体问题过程中把内在的思维智慧外化并表现出来。”[5]。司马兰则认为,“能力指完成某种活动的本领,包括具体方式,以及成功完成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6]

综合以上定义,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关于学科能力,林崇德教授最先提出“学科能力”的概念,并对学科能力的含义作出明确界定:学科能力是成功地解决学科问题或完成学科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学生的智力、能力与特定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学科教学与人类智能的融合[7]。

由于我国实施的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因此在这之后国内其他学者对化学学科能力的概念做了详细的界定。司马兰等提出具有化学学科特点的能力结构:实践与创新能力,化学思维能力,观察与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化学学习能力等五要素。杨玉琴将化学学科能力核心要素确定为“符号表征能力、“实验能力”“模型思维能力”和“定量化能力”,并设计了化学学科能力测评工具[8]。

综合以上定义化学学科能力主要包括:化学符号表征能力,化学概念认知能力,化学模型认知与建构能力,化学实验操作与探究能力,化学定量计算能力。在提倡“能力立意”和“素养导向”的新时代教育环境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化学能力和化学知识的支撑,与此同时化学学科素养的提高能够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以及化学学科能力的丰富与发展。因此探究在化学竞赛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成为本文研究的主题。

2 国内中学化学竞赛发展现状

化学竞赛在为化学资优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施展才华的平台,同时也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选拔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通过参加化学竞赛,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化学学科能力,培养化学核心素养。但是纵观近些年举办的大大小小的化学竞赛,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学生化学学科能力和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2.1 中学教师对化学竞赛重视程度不足,校内专业竞赛培训教师短缺

在国内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部分化学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片面强调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发展。在高考升学率的压力下,部分教师甚至对化学竞赛置若罔闻、熟视无睹。他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只注重讲授课本知识,通常以考试内容作为课堂内容的重点,忽视了对课堂知识的拓展和深化,不能将课堂内容很好的与生活相联系体现知识的时代特性。与此同时部分中学不重视化学竞赛,存在校内专门从事化学竞赛培训工作的培训教师短缺的现象。

2.2 中学生对化学竞赛的兴趣不高且功利性强、竞赛心理负担重

我国举办中学化学竞赛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中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具有扎实化学理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注重对理论知识、考试重点内容的讲授,忽视了化学实验课程的开展。将晦涩难懂的化学理论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致使学生对化学学科失去兴趣甚至排斥化学学习。同样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部分家长把化学竞赛当成升入名校的捷径之一,过于看重竞赛名次,强迫本就对化学竞赛不感兴趣的学生参加竞赛。这种行为无疑是将高考的压力转变成了参加化学竞赛的压力,学生身上背负了巨大的压力,导致学生赛前紧张焦虑,发挥失常,情绪失控等心理问题频发。这些现象与我们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2.3 举办方和校方赛前宣传不充分

中学化学竞赛是国家选拔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参赛群体主要是在校中学生。但是目前很多中学生对化学竞赛并没有充分细致的了解,片面认为化学竞赛与自己无关,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对化学竞赛更是闻所未闻,就使得这部分学生失去了参加竞赛的宝贵机会。深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平时课业任务繁重无心关注竞赛以外,举办方和校方赛前宣传不充分,也是造成学生对竞赛不了解的主要原因之一。

2.4 对竞赛缺乏有效的反思和总结

中学化学竞赛的举办的目的,不仅仅是想以竞赛的方式发掘具有化学家潜质的青少年,让他们通过竞赛这种方式脱颖而出,为高校招收化学方面的人才提供一个有效的渠道,为我国的化学行业储备人才。从某种角度来讲中学化学竞赛更像是一面镜子,参赛学生从中学化学竞赛中走过,一方面可以通过竞赛检验自己目前的化学知识和化学能力水平。当然在了解自己知识能力水平的同时,学生也需要发现自己在化学知识、化学能力和化学核心素养方面的不足。这就要求学生在参加竞赛的同时,能够及时地针对问题进行积极的反思和总结,但是目前学生和教师往往只关注竞赛成绩,忽视竞赛后的总结与反思,不能深挖竞赛成绩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使得竞赛并没有完全发挥它的育人作用。

3 基于化学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学化学竞赛策略

3.1 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落实竞赛培训模式

化学竞赛是目前我国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选拔优秀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应该引起学校和化学教师的高度重视。为此化学任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在向学生传授课本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对课本知识的拓展和深化,讲授内容应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体现化学学科的实用性、创造性和科学性。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社会责任的同时,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化学竞赛中来。例如,在讲解乙醇的性质和用途时,教师可以2020年抗击疫情为切入点进行课程导入,以我们最常用的酒精消毒液为突破口,激发学生探索乙醇性质的兴趣。在讲授乙醇性质的过程中,也要联系抗击疫情的时代背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与社会责任。

人才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化学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更新自身知识紧跟时代步伐。同时学校也要建立专门的化学竞赛培养模式,安排校内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竞赛培训小组,对需要参加化学竞赛的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保证参赛学生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3.2 激发学生参赛兴趣,端正竞赛心态

提高学生参赛兴趣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具备了足够的兴趣,才能够激发创新、探索的欲望,主动地参与到化学竞赛中来。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晦涩难懂的化学理论知识更加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概念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化学活动中来。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液体(水,牛奶,蔗糖溶液,生理盐水等)为例,利用分子、离子等有关知识将宏观溶液与微观粒子相结合,引导学生们开展讨论探究,掌握有关溶液的相关知识。巧妙地用生活中的案例,强化学生对溶液的理解,在概念辨析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概念认知能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核心素养。

中学生做为化学竞赛的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教师和家长应引导中学生对中学化学竞赛形成正确的认识,让学生明白中学化学竞赛的主要目的,是为信息化社会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化学综合能力、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化学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例如,教师在讲授碳酸氢钠的制备时,以“侯氏制碱法”作为课堂导入,在讲授侯氏制碱法原理的同时详细介绍侯氏制碱法的研究过程,展现化学发展的历程及我国化学家勇于探索、不断追求的精神。让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充分认识到化学学科是一门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的学科,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激发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动力和努力学习造福人类的决心,端正学生参加化学竞赛的心态,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基。

3.3 拓展宣传渠道,加强化学竞赛动员力度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除了利用发通知、拉条幅、模范人物讲座等传统宣传方式进行赛前宣传之外,竞赛举办方和校方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进行赛前宣传动员。在充分把握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创新宣方式,拓展宣传渠道,采用媒体融合宣传。主办方、校方可以充分利用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文章,深挖化学竞赛对中学生化学学习的意义。学校也可以在大课间时间,利用公共大屏幕以短视频的形式对化学竞赛进行宣传,通过展示化学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来增进学生对化学竞赛的认同感,提高学生参赛积极性。

3.4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重视赛后反思与总结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赛后及时有效的总结与反思是对化学竞赛的升华。因此,教师和学生应重视赛后的反思和总结,不仅要反思竞赛结果,更要对竞赛的各个环节深入思考,以期为下次竞赛做好准备。为此,不管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在参赛过程中,教师都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与总结意识。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应该改变原有只重视知识掌握的评价方式,建立知识与能力、素养并重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作为教师还应该意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注重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教给学生必要的总结与反思方法。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表格形式对比分析烷烃、烯烃、炔烃物理化学性质的异同,运用思维导图的对课上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用流程图来展示工业制备氯气的过程,使复杂的工艺流程简单明了的呈现在学生面前。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定期撰写学习日记,以日记的形式进行阶段性自我反思进而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能力。

4 结束语

中学生化学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高,是当前化学竞赛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的任务。在上述对目前我国中学化学竞赛现状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培养中学生化学学科能力,提高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对于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现阶段中学化学竞赛的开展,应当对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予以重视,顺应社会发展、教育发展改革趋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化学竞赛,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培养和选拔更多创新型人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