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型《焊接机器人》本科教材的编制①

时间:2024-07-28

黎文航,朱杰,陈书锦,周方明(江苏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03)

1 背景

随着我国机器人战略的实施,焊接机器人在许多企业迅速得到应用,对焊接机器人人才的需求也尤为迫切[1]。但目前,本科高校对焊接机器人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这是因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受宽口径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学校焊接专业被并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焊接专业课时大为缩减[2]。后来,受焊接行业强烈需求影响,很多学校又恢复了焊接专业或焊接模块,但仍受专业课程总学时限制,《焊接机器人》课程往往仅作为选修课开设。

此外,缺乏适合焊接本科专业的《焊接机器人》教材也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焊接机器人中的经典教材是林尚扬院士、陈善本教授于2000年编著的《焊接机器人及其应用》[3],该教材目前已停止出版,且因出版时间较早没有反映当前焊接机器人的最新技术。而目前市面上较新的《焊接机器人编程及应用》[4]、《焊接机器人基本操作及应用》[5]等教材主要是面向高职高专,侧重应用,缺乏系统讲解。《汽车机器人焊接工程》[6]、《中厚板焊接机器人系统及传感技术应用》[7]等更偏向为专业技术书籍。而《智能化焊接机器人技术》[8]则是学术论著。

《焊接机器人》是一门涉及数学建模、电工、通讯、机械、软件编程等综合知识的课程,学生需要丰富的实践、解决机器人应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积累经验,提高水平。所以,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课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受本科高校环境影响,学生一般没有足够的机器人进行操作,难以通过直接操作使用机器人来学习。而随着机器人仿真技术或离线编程技术的发展,在一般PC机上已可以顺利运行各种焊接机器人仿真操作[9],由此可以通过机器人仿真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操作”机器人的机会。这同样需要编制新的焊接教材以适应这种新型教学模式。

总之,目前迫切需要出版适合焊接本科专业的焊接机器人教材,以适应目前行业需求和教学需要,提高焊接机器人人才培养质量。

2 教材编制

本教材的编制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是确定教材内容,然后引入机器人仿真软件,编制适合教学的项目,并将其合理嵌入教材中,最后通过审核、试用后交付出版社出版。下面对其中的关键步骤进行说明。

图1 教材编制流程

2.1 教材内容的确定

在教材编制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焊接机器人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授课学生对象特点、最新发展技术等确定合适的教材内容。

焊接机器人从本质上说是工业机器人,后者属于机械或电气学科。工业机器人相关课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侧重于工业机器人的设计,以机器人学为主,重点讲述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等知识;另一类侧重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以机器人的硬件构成、软件编程和系统集成学习为主。此外,作者通过与ABB等机器人生产制造商、北人机器人公司等机器人系统集成商、以及大众汽车、外高桥造船等机器人用户交流,确定企业需求。

对焊接机器人来说,其作用是将机器人应用于焊接领域,使焊枪、焊接参数能按照期望的方式运作。对焊接专业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机器人的基本原理,熟悉机器人的特点,用机器人的方式去解决焊接问题,实现高效、快速的焊接。焊接机器人领域侧重工业机器人和焊接系统的集成,而不是设计、制造机器人。若将《工业机器人》尤其是“机器人学”的相关教材生搬硬套,则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与社会需求也偏离。

《焊接机器人》课程作为焊接专业课一般在大四开设。对于焊接专业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来说,其前期学习中已经具备了机械、材料、电气中的基础知识。如机械部分学生一般都已学习过《机械原理》;焊接工艺与设备方面已学习过《焊接方法与设备》、《弧焊电源》等课程;在电气方面也初步了解电工电子、PLC原理、继电器控制、单片机系统、传感器原理等知识;在软件编程方面,一般也学习过Visual Basic或Visual C++等课程。故在教材编制过程中,涉及到上述知识部分时不再系统介绍相关基础知识,重点介绍焊接机器人领域相关的重要知识,如接触传感器、电弧传感器等知识。

此外,焊接机器人的内容应反映近年来的重要新技术,如机器人前臂中空送丝改善了电缆布线和焊枪的可达性,而七自由度机器人的使用提高了机器人的避障能力和可达性。

2.2 机器人仿真项目的引入

目前,高校中《焊接机器人》教学模式还是以板书、PPT教学为主,配以焊接机器人实验。近年来,教学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很多高校在开展项目式教学、网络化教学、微课、慕课等教学研究。在新《焊接机器人》课程教材编制中,也要结合课程特点,便于应用新的教学技术。由于受本科高校发展定位、人才引进的影响,一般难以配备大量的机器人供教师、学生操作,这影响了学生对机器人的认识和经验积累。机器人仿真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条途径。仿真技术可以应用于课堂中、上机实习、甚至实验中。而在教材编制中,仿真技术也可以作为实例讲解,拉近机器人理论与机器人应用之间的距离。

机器人仿真软件的出现已经有30年,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用的仿真软件(如 IGRIP),功能强大,适合所有机器人,但是价格很高;一类是由机器人厂商开发的软件,一般只适合厂商的机器人,但是价格更便宜,有的具有一定的免费试用期。ABB公司开发的Robot Studio离线编程仿真软件功能强大,故本教材选用其作为仿真软件[10]。图2所示为采用仿真技术进行机器人示教编程的实例。学生可以按照教材所示步骤,在PC机上完成相关机器人配置、变位机构建、夹具构建、示教点确定、焊接路径规划与调整等内容。

图2 机器人仿真实例

《焊接机器人》作为一门工程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项目式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若教材中完全采用项目方式进行编写,则难以阐述清楚原理。同时,教材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故在本教材的编著中,采用折衷的方法,即按照知识层次,循序渐进讲述焊接机器人原理,同时,在适当章节采用实例对知识点进行应用和总结。

2.3 教材内容安排

在上述思想指导下,各章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先介绍焊接自动化与焊接机器人的关系,然后介绍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工业机器人的组成和各部分作用、工业机器人的特点、参数和分类,使学生对工业机器人有一个宏观的认识。

第二章,焊接机器人系统的概述;在第一章绪论对工业机器人进行介绍的基础上,介绍焊接机器人系统的组成,重点介绍焊接机器人系统的特殊性;然后介绍了常用的点焊机器人、弧焊机器人的系统组成和要求,最后介绍焊接离线编程软件或仿真软件的发展,引入ABB的Robot Studio作为教材的仿真软件。

第三章,介绍机器人学的基本原理;介绍机器人运动学的基本原理,即机器人中的坐标系,以及如何用矩阵表示运动和运动变换,重点介绍D-H法对关节机器人建模,最后以ABB Robot Studio软件为例介绍机器人系统中常用坐标系的构建。

第四章,机器人驱动器;在引入驱动器评价指标基础上,介绍不同驱动器的原理和特点,以及相关的运动传输装置。

第五章,焊接机器人轨迹规划与编程;主要介绍关节空间插补和直角坐标空间插补的原理,并介绍焊接机器人规划技术。最后以ABB机器人为例,详细介绍机器人在线编程(示教编程)和离线编程。

第六章,焊接机器人传感技术。主要介绍与焊接机器人相关的传感器,重点介绍电弧传感器、接触传感器、接近觉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等。

第七章,焊接机器人系统的通讯和系统集成。以Fronius焊接设备和ABB为例,介绍机器人系统的集成。

第八章,焊接机器人的配置;介绍了如何提高机器人焊接效率和适度自动化的思想,并对构成焊接机器人系统的各部分配置进行详细介绍。

第九章,焊接机器人工作站;介绍焊接机器人工作站的类型,并以ABB仿真软件为例,仿真构建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工作站。

第十章,其它机器人;介绍其他它焊接机器人,如曲面焊接机器人,遥控焊接机器人和水下焊接机器人。

3 教材使用情况与总结

作为专业课程教材,该教材在作者所在学校2010级焊接专业作为学生讲义开始使用;根据使用情况经过修订,在2013~2015级学生中使用;2015年,该教材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建设。作者将通过不断总结和反馈,提高该教材的效果。

总之,本文根据焊接机器人教材编制的需要,进行了面向焊接专业本科的新教材编制,并得到如下结论:

(1)焊接专业学生学习焊接机器人重点应放在用机器人的思维去解决焊接问题,应掌握机器人的基本原理,而不必苛求设计、制造机器人。

(2)焊接机器人教材的编制应注意引入最新的教学技术;引入机器人仿真技术,并在教材编制过程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思想,对于将机器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 王田苗,陶永.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现状与产业化发展战略[J].机械工程学报,2014,50(9):15-19.

[2] 史耀武.我国高等焊接专业人才培养状况与培养模式的发展[J].焊接,2002(12):16-18.

[3] 林尚扬,陈善本.焊接机器人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 兰虎.焊接机器人编程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5] 刘伟,周广涛,王玉松.焊接机器人基本操作及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6] 卢本,卢立楷.汽车机器人焊接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7] 刘伟,周广涛,王玉松.中厚板焊接机器人系统及传感技术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8] 陈善本.智能化焊接机器人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9] 刘圣祥,高洪明,张广军,等.弧焊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焊接,2007(7):20-26.

[10] 谭定,李亮玉,王天琪.基于Robot Studio的双机器人协调仿真[J].焊接技术,2011,40(6):45 -4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