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产科护士护理质量的影响

时间:2024-07-28

曾晓云,王赛男,杨盛兰

常德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湖南常德 415000

产科以产妇为主要就诊群体,产妇就诊期间,由于妊娠对其肢体运动功能及活动范围、机体生理状态及外貌等的影响,加之就诊环境干扰性,使得产妇出现情绪、行为反应等变化,轻者出现情绪波动,重者发生医患纠纷,对产科诊疗环境、医患及护患关系等造成影响[1-2]。产科对就诊产妇提供护理服务,意义在给予产妇所需帮助及具有专业性的服务,以此维护母婴健康,从而使其就诊体验、分娩安全性等得到维护。但随着公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产妇就诊时护理服务需求量明显增加[3-4]。对产科护士护理质量开展管理,目的在于提高产科护理工作质量,增强护士护理操作的专业性,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作为具备较高规范性、系统性的管理措施,护理期间通过划分护士等级方式,对不同等级护士实施针对性管理,管理开展后,所实施措施可见较高适用性,护士经由管理,其工作专业性及个人综合能力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5-6]。本文选取常德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护士26 名为研究对象,于2022 年1—4 月期间行传统产科护士护理质量管理为管理前,于2022 年5—10 月期间行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为管理后,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干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产科护士26 名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1—4 月期间行传统产科护士护理质量管理为管理前,于2022 年5—10 月期间行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为管理后。管理前后均为同一批产科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2~43 岁,平均(29.97±2.53)岁;工龄3~21 年,平均(10.72±1.28)年;主管护师3 名,护师8名,护士9 名,助理护士6 名,受教育程度:大专7名、本科19 名。

1.2 方法

管理前实施传统产科护士护理质量管理:科室内医疗用品、备品等定期做数量清点,专人进行申领。定期汇总护理工作中所遇问题,开展会议分析问题成因,制订处理方案,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宣讲,指导其规范开展工作,以促进其职能作用发挥。

管理后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产科护士实施护理质量管理:①对管理机制进行构建,采取层级管理方式,管理开展前,对产科护士个人专业能力及专业技能等实施考核,行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综合分析护士个人能力,对其信息资料做详细了解,由护理部、大科、科室结合产科实际情况,对管理制度进行规划,商定岗位职责、人力资源分配、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做细致划分,依据护士个人能力、工龄及临床经验等,分配工作,发挥其个人专长,协调护士之间工作,保障工作程序规范性,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②划分护士等级,不同等级护士在工作中分工协作,同时在为产妇提供护理服务期间,依据其个体差异及实际情况,对护理人员进行分配,保障产科人力资源合理利用,高等级护士在工作中,予以低等级护士工作协助,并积极为其传授护理经验及技巧,互帮互助,增进产科护理工作时效性、工作质量的同时,构建和谐工作氛围,有助于改善护士工作体验。

③开展专业培训,在组织专业培训过程中,根据护士等级,规划培训内容,低等级护士,以丰富其经验、增进其专业操作技巧掌握水平、提高其专业能力等为重点,由高年资护士为其实施培训,提高低等级护士个人综合能力;高等级护士,在进行新型产科护理技术示范、医疗领域产科护理新兴研究成果宣讲的基础上,对现今就诊产妇护理服务需求、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促进其进一步掌握产科护理服务工作开展要点,以提高产科护理工作质量。

④产科护士等级、工作内容划分的基础上,其晋升机制、待遇等均结合上述因素进行规划,且不同等级奖励方式略有区别,在激发护士工作积极性的同时,有助于引导其自主学习意识及进取精神,从而在工作中护理工作切实发挥其职能作用,使护理工作在临床产科中实施意义及影响性得以充分体现。

⑤定期实施考核,查验产科护士工作质量、专业水平等,在此期间对产科护理工作开展影响、干扰因素进行汇总,分析成因,调整管理措施细节,加强影响因素管理,以此增进产科护理质量,为产妇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

1.3 观察指标

比较管理前后专业考核评分:包括专业知识、操作技术等,考核成绩为百分制。

比较管理前后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应用自制量表评测护理操作、沟通方式、病房管理、护理文书、健康教育、病例分析等,单项得分20 分,得分与护理工作质量成正相关。

比较管理前后产科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执行医嘱错误、接错液体、发错口服药、漏用药等。

比较管理前后护士管理满意度:采用不记名投票方式,调查护士对于管理工作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等,印制投票单,条目10 项,护士自行填写,不记录姓名,勾选7 项条目为满意者,表示非常满意;勾选4~6 条满意者,表示满意;勾选3 条及以下满意者,表示不满意;分析护士管理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和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管理前后护士专业考核评分比较

管理后护士专业考核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管理前后护士专业考核评分比较[(±s),分]

表1 管理前后护士专业考核评分比较[(±s),分]

?

2.2 管理前后护士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比较

管理后护理工作质量评分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管理前后护士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管理前后护士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比较[(±s),分]

?

2.3 管理前后护士产科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比较

管理后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管理前后护士产科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比较

2.4 管理前后护士管理满意度比较

管理后护士满意度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管理前后护士管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产科在临床中具有明显特殊性,该科室就诊者均为孕产妇,作为特殊人群,产妇在就诊期间,对于护理服务需求量较大,加之妊娠、分娩等所致不适感受,极易对其个人行为、情绪状态等造成影响,因此在护理中,需予以其高质量服务满足产妇护理需求,从而协助临床产科诊疗工作,一方面促进产科诊疗工作有序开展,增进其时效性,另一方面维护产妇就诊体验,提高其体感舒适度,有助于维护医患、护患和谐关系[7-8]。对既往产科护理工作观察发现,护理服务在开展中,存在沟通有效性低、产妇接受度差等情况,除产妇自身因素外,产科护士专业能力、职能认知、护理操作技术及操作技巧掌握情况等,均可影响产科护理工作质量,因此,为增强临床产科护理工作质量,有必要开展工作质量管理[9-10]。

产科护理质量管理措施的选择,应从科室实际情况、接诊患者群体特殊性等角度出发,选择适宜且适用的方式开展管理,从而达到切实管理目的[11-12]。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是以层级划分方式对不同层级护士做针对性管理干预,该护理模式奉行“以人为本”理念,从人文角度出发,予以不同等级、专业能力护士进行管理,在提高科室人力资源合理利用率的同时,护士个人专长可在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增进工作协调性,从而使护理工作能够有序、高效开展,对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可产生明显促进作用[13-14]。基于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所具备管理干预作用,将其用于产科护士护理质量中,构建管理机制,护理部、大科、科室规划护士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分配工作内容、计划工作流程,从科室实际出发,制订适宜措施开展管理,提高科室工作质量的同时,强化护士工作规范性、人力资源利用合理性,从而促进护理工作能够规范、有序开展。护士等级实施划分,不同等级护士工作中相互协同配合,且不同等级护士针对性分配患者,护理工作时效性、工作质量得以提高的同时,护士之间工作协同性增强,能够树立其集体感,构建同事间和谐氛围[15]。分级实施专业培训,予以其针对性专业技能宣讲、培训,不同等级护士经培训后个人能力得以提高的同时,可为其个人专业知识、技能等做充分把握奠定良好基础,有助于其未来晋升及人生发展,对提高产科护理工作质量具有积极影响[16-17]。对不同等级护士晋升机制、待遇等进行规划,结合等级制订奖励机制,帮助产科护士树立明确目标及发展方向,促进其在工作中切实发挥其自身职能作用,使其工作积极性得到激发。开展考核,对管理措施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做细节调整,以发挥管理措施在护士质量管理中作用,可提高管理有效性及管理措施在科室管理中适用性,从而使产科护士护理质量得到根本性增强,此外,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开展,护士经管理后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患者就诊期间身心状态能够得到专业性调整,改观其就诊体验外,有利于维护科室良好就诊环境,因此在管理产科护士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干预有效性[18-20]。

综上所述,产科护士护理质量管理,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后能够显著增进护理工作质量,可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