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李秀娟,刘金金,马政杰
成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成武 274200
食品消费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求,关乎着国计民生和国民健康,做好食品安全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消费市场情况来看,食品安全投诉量不断增加。中消协公布的《2022 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也显示,在具体商品的投诉分布中,食品投诉量居首位,与2021 年相比同比增幅达31.45%,增速较高。此背景下,加强食品安全检验相关问题的研究,推动食品安全保障力的增强,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食品微生物检验为重点内容。在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存在着检验标准掌握不全面、检验技术落后、检验操作问题、检测干扰因素很多等问题,影响检验作用的发挥,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助力各项检测工作高质量开展和落实,保障食品安全。
近年来,我国食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带动着生产制造、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发展。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2 年1—5 月,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除此之外,人们的食品消费量持续增加。因此,要不断加强食品安全检验的研究,提出有效的检验控制措施。一般来说,微生物分为两种。其一,对人体无害;其二,对人体有害。近年来,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加剧,而且生态平衡被破坏,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有可能使得人类感染部分致病菌,带来相应的危害。有害微生物类型不断增加,强化食品微生物检测,获得准确的检测数据信息,保证食品安全。
随着食品安全管理力度的不断增强,为保证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检验相关标准不断更新与完善,指导检验工作的开展。从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际分析,存在着新标准内容掌握不全面的问题,影响到检验工作的质量。如果检验工作人员未按照标准选择正确的检验方法,出现了检验操作失误或者其他问题,那么获得的检验数据难以反映食品安全,影响到食品安全的保证力,因此要注重食品微生物检验相关标准的研究,明确检验标准的变化,及时更新检测方案,优化检验流程和方法,保证检验工作开展的质量。
近年来,食品安全检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很多新的检验技术,为食品微生物检验提供了技术选择和支持。从当前的检验实际分析,很多检验项目中未及时更新检验技术,依旧采用原来的检验方法,影响检验工作开展的效率,同时也难以达到高精准度检验要求,需要进行检验技术的更新。传统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比如增菌培养与分离纯化等,在实际应用方面虽然可以获得准确的结果,但是过程相对复杂,难以达到高效检验的需求,尤其是人们每日食品消费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积极提高检验的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引入检验新技术,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效率与质量,强化食品安全保证力。
从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角度分析,检验操作为关键环节。如果检验操作不规范,则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难以保证食品安全。一般来说,常出现检验操作问题的环节为采样。在采样工作中,对事前的检查重视不足,检测操作过程不合理,进而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难以为食品安全保障提供支持,因此要积极优化食品微生物检验采样管理,保证检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避免各类问题的出现。
从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应用的角度分析,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会使得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一般来说,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如下:①检测环境。如果检测现场的环境质量不达标,受到温湿度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那么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给食品安全管理带来影响。因此,要注重加强检测环境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检测环境,做到全面严格的控制。②仪器设备。微生物检验实践中,使用的仪器设备性能是否达到要求,直接影响检验操作的效率和质量。如果仪器设备的精准度不足,将会造成检验数据不准确,获得的检验结果会出现误导的效果。③人员。检验人员的素质水平高低,直接影响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开展质量,很容易造成各类检测问题。在采样和检测分析等方面,如果工作人员未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标准操作,那么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也需要做好管理。
从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优化的角度分析,需结合检验标准变化,做好相应的研究,精准把握检验的流程和要点,高质量推进食品安全检验工作。例如,GB 4789.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新标准与原来的GB 4789.2-2016 相比,存在着一定的不同。作为检验工作人员,必须要掌握标准的变化内容,进而高质量开展检验工作。从新标准的变化分析,主要内容如下:①修改了检验设备与材料。原来的检验标准中的恒温水浴箱,温度范围比较窄,具体为(46±1)℃;新版的检验标准,调整为恒温装置,温度范围为(48±2)℃。②修改了培养基与试剂。按照原来的检验标准,培养基与试剂应该选择盐酸盐缓冲液;根据新版本的检验标准,应该选择无菌磷酸盐缓冲液。③进一步规范了标准中的部分表述。原来的检验标准操作步骤中的“磷酸盐缓冲液”或者“生理盐水”,修改为“无菌磷酸盐缓冲液”或者“无菌生理盐水”。④其他变化。为保证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检验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检验标准,了解标准的更新内容,进而规范化开展检验操作,避免出现不规范的情况,影响检验结果。
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方面结合实际需求,引入检验新技术,适应检验工作的发展变化,做好食品安全保证工作。实践中,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①免疫检测技术。食品微生物含量的检测分析,可采用免疫检测技术,不仅具有高效的特点,还具有快捷的优势。按照检验技术原理,当免疫物质和针对的微生物或者病毒接触,可以快速产生反应,能够做到快速检验,仅需要几分钟便可以完成微生物含量的检测,复杂的微生物也只需要几个小时,获得的检测结果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从检测实际情况分析,免疫技术中应用很多的是乳胶凝集反应技术。在进行检测时,将乳胶中很大的空隙,当作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主要场所,进而完成相应的检测。一般来说,在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时,多采用乳胶凝集检测法。在检测大肠杆菌O157 和李斯特菌等时,主要采用酶联免疫法。根据检测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检测技术方法,并且做到规范化检测,获得高质量的检测数据,强化食品安全保证力度。
②可视化基因芯片检测技术。近年来,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快速发展,凭借自身较强的灵敏度优势,广泛应用于致病微生物检测项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传统的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杂交反应完成后,还要使用荧光扫描显微镜辅助结果分析,整个检测过程相对繁琐,增加了检测的时间。随着可视化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检测技术,且获得的检测数据更加准确,支持一次检测检出多种微生物,不过此检测技术的应用成本很高,对检测人员的操作要求很高,所以影响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
③萤光标记噬菌体检测技术。从技术原理分析,萤光标记噬菌体检测方法的运用,主要是使用染色剂对噬菌体核酸加以标记,完成后利用标记对象相应的宿主菌,开展特异性侵染,如果噬菌体在宿主菌的表面吸附,在宿主细胞中注入标记过的核酸,随着宿主菌细胞内荧光素的增加,使用荧光显微镜辅助分析,可判断是否存在宿主菌,进而达到检测的目的。此检测技术的应用,在检测时间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且检测前可以不进行细菌纯化处理,当预增菌之后便可以开展检测,因此具有应用的前景。不过,此技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噬菌体与宿主作用机制不明确,因此还处于不断研究的阶段。
④微滴数字PCR 技术。微滴式数字PCR 检测技术(droplet digital PCR, ddPCR)的应用,在进行扩增菌之前,采用微滴化技术,通过对大的反应体系加以处理,并且运用油包水技术,可以实现反应体系的分割,使其成为千个万个纳升级微滴。在每个微滴中都有着至少一个待检测的核酸靶分子,并且各个微滴都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PCR 反应体系。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对核酸靶分子进行定量,能够完成相应的处理,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从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此技术应用下的检测数据更加精准,且具有灵敏度优势,广泛应用在检测微生物领域。
⑤代谢学检测技术。食品微生物检测实践中,采用代谢学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优势。采取此技术,对微生物的繁殖情况开展检测。利用培养基能够得到微生物含量情况,同时开展量化分析,最终获得相应的结果。一般来说,可以选择电阻抗法,或者运用放射测量法,也可以采用微量生化法。实际应用中,多选择微量生化检测方法,根据试剂的颜色,可以实现对细菌类型的准确判断,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水平。为保证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效益和准确性,需结合检验项目和要求,合理选择检验技术,遵循技术应用标准和要求,开展具体的检测工作,掌握准确的检测数据,精准评估食品安全,做到全面严格的控制。
3.3.1 注重采集前的准备工作 开展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必须要注重样品采集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从具体操作的角度分析,要求检查证件信息,分析是否和采集的样品一致。检验工作人员还要进行采样工具的检查,保证适用的铲子与剪刀等,都可以达到灭菌要求,并且经过了严格的消毒,没有其他混入物质。按照采样的要求,选择随机采样的方法。对于高度怀疑的检测对象,要重新采集。采样前后必须要做好内容标签工作,保证名称、日期以及数量等的完整性。认真落实采样技术交代,使得采样工作人员可以全面掌握采样标准和方法,规范化开展采样工作,避免出现采样不合格的问题[1]。
3.3.2 样品的采集 从采集的环节分析,主要要点如下:①认真检查包装,保证样品包装完整。采样时,选择包装完好的食品,规范化采集避免污染样品。按照采样的操作要求,使用灭菌棒对大包装或者桶装液体进行搅拌处理,保证处于均质的状态,选择多个点位进行采集,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②如果在生产环节进行采样,则遵循检测技术标准分为不同批次采样,保证相同批次样品的质量相同。③对液体食品进行采样,具体操作方面可以上下颠倒小容器的液体,或者间歇性搅拌,或者连续性搅拌,完成采样操作。对于牛奶和植物油等,则可以运用虹吸法采集样品。整个采样期间,做好严格规范操作,避免出现采样不规范或者其他问题,影响采样的准确性[2]。
3.3.3 做好样品保存 将采集的样品送到检验室之后,根据样品的类型,开展检测分析,或存储起来等待检测。一般来说,普通食品的检测,需要在36 h 内完成。如果是海鲜产品,那么要求6 h 内完成检测。对于无法立即开展检测分析的,依据检测标准选择适合的保存方法,做好相应的处理,保持样品的最佳状态,为后续的精准检测做好保障。例如,使用保存设备做好保存。通过严格有效的管理,保证样品的质量达到要求,避免出现各类问题,影响食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支持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高质量开展,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与安全[3]。
①做好环境因素的控制。根据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要求,进行检测环境的建设,营造标准的检测环境,支持各项检验工作的开展。例如,检验实验室。在具体建设方面,认真落实标准化建设标准,积极优化实验室环境,消除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根据检验工作的要求,严格控制温湿度和其他指标,避免环境因素给检验工作带来的不良影响。除此之外,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做好环境质量检查,掌握环境的质量情况。如果环境不达标,则要及时进行处理,避免给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开展造成不良影响[4]。
②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根据食品微生物检验的需求,准备所需要的各类仪器设备,保证检验仪器设备充足,支持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对使用的仪器设备,结合实际特点,形成完善的台账,围绕仪器设备全寿命周期做好管理,及时掌握存在的隐患与问题,落实校正、保养与维修等措施,保证仪器设备的状态,避免影响到食品微生物检验操作及结果[5-6]。日常的工作中,加强对仪器设备的检查,了解其使用状态,做好严格的管理。通过全面精细化控制,把关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助力食品安全管理。
③注重人员的管理。根据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要求,组建高素质的检验队伍,负责各项检验工作,保障检验工作高效高质量开展,避免出现检验问题[7-9]。对参与食品微生物检验项目的工作人员,结合检验技术标准和方法以及具体要求,做好人员的业务技能培养,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水平,使其可以适应工作要求,实现高质量检验。如果采用了新的检验技术和仪器设备等,则要注重检验人员的专项技能培训,使其可以掌握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新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进而在检验工作中合理运用,提高检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检验人员的监督管理,督促其认真规范化开展检验,避免存在不合理操作或者其他问题,影响到食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检验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全面严格的检查,掌握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检验管理的方法,提升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质量,做好食品安全的保障工作[10-12]。
综上所述,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准确掌握食品安全状态,有利于强化食品安全保障。从当前的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际分析,存在着检验不规范与其他问题,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利用,需加以完善和优化。文中围绕检验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论述,提出加强检测标准研究、做好检验人员培训等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