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寇磊,李超
廊坊市卫生急救中心,河北 廊坊 065000
院前急救患者病情危重、易变化,救护车、急救物品是必备的设备,加强对其的管理,对保证急救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急救工作效率非常重要[1]。 在护理管理工作中, 医护人员一方面想尽办法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工作质量;一方面是谨慎周密地开展工作,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在急救救护车和药品使用中,存在一系列不安全因素,需要医护人员分析相关缺陷,规范管理,保证救护车、急救物品始终处于备用状态,确保患者安全转运,提高急救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研究表明,在急救救护车与急救物品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能够缩短物品的清点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2]。对此,本文以2020 年1 月—2022 年1 月廊坊市卫生急救中心40 名院前急救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总结有效细节管理措施的应用要点和效果,现报道如下。
研究对象为本中心急救科院前急救医护人员40名, 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 对照组20 名医护人员中,男17 名,女3 名;年龄22~42 岁,平均(32.96±4.18)岁。 研究组20 名医护人员中,男18 名,女2 名;年龄23~43 岁,平均(32.98±4.19)岁。在每组成员中,包括:司机6 名,护士长1 名,护士4 名,医生5 名,担架员4 名。 同时,取相同时间段院前急救患者120 例,均分为两组,分别纳入研究组、对照组医护人员中,各自负责的患者均为60 例。 研究组患者中,男35 例,女25 例;年龄20~74岁,平均(52.96±4.18)岁。 对照组中,男34 例,女26 例;年龄21~75 岁,平均(52.98±4.19)岁。 两组医护人员、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20 名医护人员在急救工作中采用常规管理措施,包括接到患者急救电话后,及时安排医护人员出诊,并充分准备急救药品;日常工作中,重视急救设备、药品的监管,确保所有药品均在有效期限内,急救车和设备正常运行;每月检查1 次急救药品,发现隐患和缺陷后分类总结,找寻缺陷成因,制订整改措施等。
研究组20 名医护人员采用有效细节管理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2.1 急救设备配置 结合医院的经济状况, 准备重症监护急救车,在车内配备急救设备,包括:①基础物品,血压计、担架、监护设备、血氧仪、呼吸机等;②急救药品,脑血管类药品、呼吸系统类药物等;③急救物品,敷贴、输血器、留置针等。
1.2.2 救护车管理 由司机组长负责救护车的维修、保养等工作,定期检查全部救护车,做好交接工作。其他司机分管各自的救护车,车辆交接中,除要保证电、水等物质充足外,还要确保其清洁度。当救护车行驶里程>8 000 km后,送至4S 店保养;若急救路程较远,>350 km,安排2 名司机对车况进行检查,提前查询路况、天气等,做好应对措施。 选择性能优良的车辆前往,确保行车安全。
1.2.3 急救物品管理 ①对于救护车内的设备、物品等,要遵循定量放置的原则,除要分类标志物品外,还要详细罗列物品的名称。 按照救护车的空间明确物品数量,及时清点。 准备妇产科、内科常用药,保证物品标签清楚,药品在有效期内。 对于急救设备,如吸引器、除颤仪等,保证其性能完好,氧气瓶内氧气充足。 ②严格交接班,值班护士认真检查救护车,在检查登记本上逐项清点落实,及时补充、追查缺项物品,发现设备故障后,立即上报维修。 每天晨会结束后,医生、护士、担架员和司机各司其职,医护共同检查医疗设备,担架员检查担架床、氧气,司机检查救护车,各自完成本职工作,并做好记录。 ③出诊结束后,按要求清查、补充急救物品和药品。对于使用过的医疗设备,要进行终末处理,比如消毒呼吸机管路备用,清洁监护仪导联线备用,保持救护车清洁,确保院前急救物品完好。 ④每周一由出诊护士对各类物品进行检查,包括消毒包、出诊箱、抢救仪器等。基于消毒隔离原则, 对急救仪器设备进行消毒备用,完成后签字确认。 ⑤每月检查一次救护车,发挥护士的主动性,每5 名护士负责一辆救护车,月底清查一次急救物品,包括急救药品、物品等。安排专人保管抢救仪器,月底保养一次,做好保养记录,发现问题后立即维修。
1.2.4 优化现场救护程序 在现场救护中, 先客观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重点检查患者的气道通畅度、意识状况、呼吸频率等,便于精准评估患者病情。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对于血压指数异常的患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补充血容量;对于呼吸异常的患者,给予氧疗,结合病情气管插管;对于四肢骨折的患者,妥善固定患肢。救护过程中,陪护人员要多和患者交流,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救护依从性。
1.2.5 制定质量标准 根据院前急救的特征,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急救救护车和急救物品的准备、保养质量标准,加强对其的质量监控。安排护士长定期检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后酌情扣分,检查结果和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推行奖罚机制。晨会交班后,护士长随机抽检救护车,定期考核护士对急救物品、器械的使用和掌握情况,不断学习各类病种的院前急救知识,提高急救技能,提升急救工作的质量。
①救护车物品清点时间:无菌包、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物品清点时间。 ②急救物品使用不合理情况:药品过期、药品混放、药品标签不清晰、高危物品无标识。 ③单项工作评分: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医院对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急救技能、操作技能、急救质量、出诊流程等方面的评分。④患者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患者对诊疗过程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 个级别,分数范围分别对应>90 分、60~90分、≤59 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无菌包清点时间、药品清点时间、医疗器械清点时间及其他清点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医护人员救护车物品清点时间比较[(±s),min]
表1 两组医护人员救护车物品清点时间比较[(±s),min]
组别无菌包清点时间药品清点时间医疗器械清点时间其他清点时间研究组(n=20)对照组(n=20)t 值P 值13.53±4.12 21.26±5.16 5.235 0.001 14.96±3.05 22.06±1.86 8.888 0.001 16.85±4.21 25.36±2.69 7.618 0.001 12.05±4.26 19.18±4.03 5.437 0.001
研究组急救物品使用不合理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急救物品使用不合理率为4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 医护人员急救物品使用不合理率比较[n(%)]
研究组服务态度、急救技能、操作技能、急救质量、出诊流程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医护人员单项工作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医护人员单项工作评分比较[(±s),分]
组别服务态度急救技能操作技能急救质量 出诊流程研究组(n=20)对照组(n=20)t 值P 值4.42±0.42 3.09±0.43 9.895 0.001 4.32±0.63 3.01±0.90 5.333 0.001 4.62±0.51 3.21±0.69 7.349 0.001 4.52±0.68 3.26±0.36 7.324 0.001 4.45±0.42 3.11±0.60 8.182 0.001
研究组满意度为98.33%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为8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院前急救患者病情严重,短期内病情可能会发生大变化,加之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使得急救工作有一定难度。救护车、急救物品作为院前急救的主要部分,管理质量决定了院前急救工作能否正常进行[3]。因此,必须加强院前急救救护车、急救物品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救护车、急救物品始终处于备用状态,从而提高急救患者的转运安全性,提高急救成功率。在院前急救管理工作中,通过细节化管理救护车, 在保证车辆性能良好的前提下,实现安全、平稳转运的目标。同时,优化救护车内的急救物品与器械管理流程,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急救时间[4-5]。
细节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 重视患者院前急救工作中每个细节的管理,比如急救物品的完整性、现场急救流程等。 在细节管理过程中,急救物品、器械等都得到规范化的管理,能够精准把握出诊时间,提高抢救转运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和常规管理模式相比,细节管理有助于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 稳定患者和家属情绪[6]。 加强对护士院前急救的培训,加强风险认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突发意外的患者,护士可及时进行吸氧、心肺复苏等操作,减少职业风险的发生;在现场救护中, 患者和家属可能会因担心病情出现不良情绪,影响救护工作的开展。 细节管理模式下,护士通过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及病情解释等,缓解患者和家属的不良情绪,赢得其合作和支持,确保急救工作顺利进行。 除此之外,细节管理的还能转变护士的急救观念。 细节管理是指在相应环境下,对细节进行分析、辨认、实施、控制、完善的过程。 医院工作本身就由多个细节组成,护士每天面对繁杂、琐碎的事务,难免会出现疏忽[7-8]。 细节管理的实施,使护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正确认识从事职业, 时刻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此外,护士熟练使用抢救物品后,能在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减少恐惧感和心理压力, 增加主动参与急救的频率,提高急救效果。
在崔丹桂[9]报告中,对急救药品的细节管理前后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细节管理前,药品完好率为82.81%,急救药品使用不合理率为20.31%。 细节管理后,药品完好率为96.95%,急救药品使用不合理率为5.34%。 在患者满意度上,细节管理前为85.16%,管理后为96.18%。提示细节管理的实施在救护车管理中可获得显著成效,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急救药品使用不合理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00%;研究组满意度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 和崔丹桂结果相似。 究其原因:在有效细节管理过程中,当医护人员接收到急救指令后,及时做好出发准备[10-11]。 一般来讲,日间出车时间1 min,晚车出车时间3 min。 出车过程中,时刻和报警人员联系,指导自救,赢得更多的抢救时间。 转运途中,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若病情严重要及时通知医院相关科室,叮嘱做好接诊准备,进而提高患者的救护成功率,提高其对救护工作的满意程度。此外,本研究还对单项工作评分、物品清点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物品清点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有效细节管理措施在急救救护车与急救物品中的应用价值[12]。
综上所述,在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时,加强救护车、急救物品的细节管理,可提高患者的急救效果,提升急救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