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护士分层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4-07-28

刘小红,胡文婷,罗倩

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科,湖南 长沙 410004

急诊科在医院各部门中比较特殊,其收诊的患者病情比较紧急,而且大多病情是比较复杂的,这不仅提升了治疗的难度,而且在治疗之外需要匹配以充分有效的护理措施,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上保障治疗效果[1]。 因此,医院急诊科要强化护理管理理念和举措,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寻求护理工作提升的路径[2]。护士分层管理是一种依据护理人员工作年限、业务水平、学历情况等做出的分类,从而使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执行急诊护理认为,提升护理的安全率。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选取2019年8 月—2021 年7 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科42 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应用护士分层管理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急诊科开展护理管理改革, 将急诊科42 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有男性6 名, 女性36 名; 年龄21~38 岁,平均(29.48±4.21)岁;护士21 名,护师11 名,主管护师6 名,副主任护师3 名和主任护师1 名;本科14 名,大专23 名,中专5 名。 所有参与护理人员在研究期间未发生变动;均了解研究内容且自愿全程参加。 同期抽选患者500 例,男302 例,女198 例;年龄11~88岁,平均为(49.48±6.61)岁。 另一年度内抽选患者500例,男312 例,女188 例;年10~87 岁,平均(49.31±6.21)岁。 两组患者及护理人员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2019 年8 月—2020 年7 月本院急诊科依然沿用传统的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由护士长负责,根据急诊科室护理工作的具体情况以及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工作能力进行排班分工。日常管理中,要坚持工作制度遵守管理,完成急诊预检分诊工作,抢救室工作安排等;从2020 年8 月—2021 年7 月本院急诊科进行护理管理改革, 应用护士分层管理具体如下:①组建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护士分层管理改革。 小组成员由医院领导和急诊科业务骨干组成。 根据分层原则,将护士分为责任护士、高级护士、中级护士和初级护士几个等级。 责任护士工作比较具体,其主要针对于护理工作的特定内容进行探究[3]。 高级护士处于护理人员的高级阶段,一般经验丰富,工作年限长,可以参与到新模式、新技术的研发当中,同时在科室中担任的领导职务,对中级、初级护士有管理责任。 将护理人员进行内部分层,能够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护理人员的配置[4-5]。②完善制度体系,确保分层管理工作落实。 首先是对流程进行完善, 将原有制度中不足的地方发现并加以改正。然后要求所有护理人员严格依照护理制度规范进行操作,保证管理制度体系的落地。 ③注重护理人员业务素养的提升。 进行护士分层管理,关键在于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素养和技能水平。尤其是针对初级护士和中级护士,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6]。④对患者的病症情况进行严密监视和评估。 在急诊科治疗的患者,往往呈现出疾病类型复杂、病情危急严重等特点,尤其是一些患者随时将会失去生命。 在这种情况下,急诊护士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监视,并做好危重等级的评估,相应地确定为1~4 级,根据疾病级别,制定出匹配的护士护理标准,从而有效实施护士分层护理制度。

1.3 观察评价指标

①观察护理管理质量、护士工作能力、护士岗位综合能力、医护配合程度等指标,满分10 分,分值与结果正相关。

②统计评价护理人员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安全率与落实率情况。 自拟护理人员满意度问卷,内容涉及到护理人员业务技能评价、 工作积极性评价等,总分100 分,>80 分为满意,60~80 分为一般,<60 分为不满意。 自拟患者满意度问卷,涉及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态度、护理方法等,总分100 分,>80 分为满意,60~80 分之间为一般,<60 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相关数据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士分层管理前后护理管理相关指标情况的比较

在实施护理分层管理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士工作能力评分、护士岗位综合能力评分和医护配合程度评分(医生负责打分)均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分层管理前后护理管理相关指标情况的比较[(±s),分]

表1 分层管理前后护理管理相关指标情况的比较[(±s),分]

时间护理管理质量护士工作能力护士岗位综合能力医护配合程度护士分层管理前(n=42)护士分层管理后(n=42)t 值P 值6.34±0.43 9.34±0.53 8.398<0.001 7.42±1.34 9.29±1.13 6.499<0.001 6.39±0.37 9.42±0.58 8.094<0.001 6.25±0.34 9.53±0.23 8.853<0.001

2.2 护士分层管理前后护理人员满意度情况的比较

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的满意度达到97.61%, 而护士分层管理前的满意度为88.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分层管理前后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n(%)]

2.3 护士分层管理前后护理落实率和安全率情况的比较

护士分层管理前意外发生率、 护理差错发生率两项安全指标均高于管理后基本护理工作落实率、危重工作落实率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见表3。

表3 分层管理前后护理落实率和安全率比较

2.4 护士分层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情况的比较

在2019 年8 月—2020 年7 月年度和2020 年8月—2021 年7 月, 分别从该年度内本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中随机抽选500 例,指导其对护理工作进行满意度评分,在进行护士分层管理前,满意度为92.40%,而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满意度为97.4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见表4。

表4 护士分层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急诊科的特点是患者流动性比较大,患者病情往往发展急速且较为复杂,在急诊科进行护理工作出现风险事件的概率比较大。 同时,伴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服务行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进入医院不仅要求获得良好的医疗质量,也要求更好的护理质量[8]。尤其是急诊科护理,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下会存在较大概率的护理风险事件、护患纠纷等情况,这不仅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人员的正常工作,也会对医院的整体形象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医院方面要积极从管理角度上入手,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来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

护士分层管理是基于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工作任务、岗位职责等,以及患者病情的需要,为了确保护理质量而开展的一项护理管理措施[9]。首先,在护士分层管理制度下,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10]。 急诊科将急诊患者病情护理需要与护理人员的能力相匹配,将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职责与岗位要求进行了划分, 这样就能够摆脱传统护理管理中护理人员全面负责、精力不够的状态,使护理人员激发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积极性[11]。 与护士分层管理相匹配的是制定相应的激励、评价和竞争机制,这样就能够在工作中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方向。原本平台式的管理模式变革为阶梯式的管理模式,从护理人员个人层面来讲,为了获得更好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护理人员会不断通过参加培训、自主学习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从急诊科护理工作层面来讲,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实现了内部护理人员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为护理人员搭建了一个明确的晋升路径,规划了职业前景[12]。 其次,护士分层管理有利于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实现,更能够获得患者的满意。 通过实施护士分层管理,进行了能级对等,护理人员对自身的岗位职责更加的清晰和明确,为了在绩效考核中获得更高的分数,护理人员会主动高标准、严要求地履行职责。而护士分层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强化岗位培训制度,用以提升护理人员的岗位综合能力。 通过对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评定,合理的分级定岗。 在护理工作各个环节中,加强了检查考核,及时纠正护理不当行为,通过奖惩制度提升了护理人员自我管理的意识。这样护理人员就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 在护理患者的时候,能够减少护理差错发生率,更能够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照顾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减少了护患之间的摩擦,从而获得患者的满意。

综上所述,应用护士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变革了传统护理管理中平台化的管理模式, 使护理人员能级对等,分工更加明确,能够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自主学习积极性,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效果,获得护士和患者的满意,改善护理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