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聂志因,赵静,余小君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广东 广州 510260
医院的儿科临床诊疗中, 由于患儿免疫力低下,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1-2];此外,患儿因为年龄小,活泼好动,容易导致依从性较差。受患儿年龄所限,患儿不易将自己的病症表述清楚,从而使其在平时的照顾中出现困难,容易导致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较低,还可能引发护患纠纷问题。所以,儿科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复杂性和工作强度大,容易出现医疗差错,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性化管理可以打破传统管理的弊端,帮助护理人员提升护理质量[3]。 人性化管理可以为儿科患儿提供一种安全、有序及优质的护理环境,从根本上提高儿科管理质量,提升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4-5]。 本研究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 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工作的护理人员45 名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究儿科病房管理中采取人性化管理的作用。 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儿科病房工作的护理人员45 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 名,女40 名;年龄24~45 岁,平均(29.5±6.8)岁;学历:大专10 名,本科及以上35 名。 按照实施管理模式的不同, 将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分为对照组,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分为观察组,每组对应50 例患儿。对照组患儿中女23 例、男27 例;年龄2~14 岁,平均(8.46±3.11)岁。 观察组患儿中女22 例、男28 例;年龄2~14 岁,平均(8.56±3.22)岁。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对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进行常规管理方式,包括病房管理、输液管理及生活管理等。
观察组给予人性化管理: ①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年龄和工作水平进行护理工作的分配,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责任的划分。 制订有目标的护理工作规范,按患儿症状和严重程度,合理地分配不同的护理任务。 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机制,结合儿科的实际工作状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奖励机制、完善的奖罚体系和激励措施,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按其工作能力进行适当调整,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修,以增强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 ②护士长为护理人员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关注护理人员的情感需求。 ③合理调配和优化护理人力资源,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对病区进行功能划分,并患者疾病评估结果确定各阶段护理安全隐患重点,同时采取降低安全隐患的相关措施。④科室应为护理人员创造良好的继续教育环境, 全面更新前瞻性专科护理,掌握新技能后将其运用到临床实际操作中, 提升护理质量。
①采用满意度评分量表进行评价,共5 项(基础护理、环境管理、服务态度、沟通技巧、疾病宣教评分),每项0~20 分,总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代表护理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越高。
②观察两组患儿的擦伤、输液渗漏、护患纠纷发生率。
③对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包括专业技术、管理流程、环境管理、药物指导、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评分,各项目总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工作质量越高。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基础护理、环境管理、服务态度、沟通技巧、疾病宣教评分与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评分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45)对照组(n=45)t 值P 值基础护理17.17±2.05 14.52±3.51 4.373<0.001环境管理服务态度沟通技巧16.27±2.12 13.12±1.33 8.443<0.001 17.21±1.56 14.36±2.34 6.798<0.001 17.17±1.63 13.52±2.53 8.136<0.001疾病宣教 总分18.11±0.96 13.69±1.45 17.050<0.001 91.09±3.65 81.46±5.96 9.243<0.001
观察组擦伤、输液渗漏、护患争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观察组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管理流程、环境管理、药物指导、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45)对照组(n=45)t 值P 值专业技术97.08±1.11 91.55±3.22 10.892<0.001管理流程环境管理药物指导95.15±2.11 90.42±1.23 12.992<0.001 95.79±2.66 90.14±3.11 9.261<0.001 96.12±0.52 90.42±3.16 11.940<0.001工作质量 工作效率97.85±1.56 92.21±2.11 14.418<0.001 95.46±2.33 87.00±1.63 19.958<0.001
儿童免疫功能还不健全,多数患儿治疗的遵从程度不高,患儿的体质还不够成熟,免疫力也比较差,导致患儿出现各种不同的病症,患儿患病后,往往会引起各种生理上的不适。 为保证患儿及时接受有效的救治,缓解患儿和患儿家长的紧张情绪,必须有效地提高患儿护理管理水平。 因此要给予适当护理干预,及早控制患儿的疾病进程,保障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的品质,而对护理人员进行适当的配置可以改善医疗质量[6]。 儿科患儿在疾病诊疗过程中,积极有效的护理管理可以更好地满足患儿家属对护理的需求,提升满意度。
常规管理缺乏针对性、完整性及灵活性,往往忽视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多数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往往被动执行医嘱,导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正常的交流,常规管理的效果不佳[7]。对于患儿与家属而言,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得到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满足其对护理的需求,提升满意度。儿科常规管理强调强制性管理,沟通与交流往往不足,无法更好地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常规管理缺乏针对性和完整性,往往效果不佳。人性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 改变了以往的管理方式。 人性化护理强调关注患儿的个人感受,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患儿的心理健康,致力于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弥补传统护理内容的不足,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护理方式的调整,不断总结经验。 人性化管理可以使护理人员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 避免大量的人力资源被严重消耗[8]。 儿科人性化管理的实施,可以根据每一个护理人员自身特点、个人专长和工作时间来合理安排工作,有利于发掘每一名护理人员的潜能,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学能力和管理能力。运用人性化管理既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能,又可以有效地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更好地调动其主体性[9]。人性化管理本着“以患儿为中心”的理念,为患儿提供一个更好的服务,充分顾及患儿的真实需要, 从而有效地提升工作质量。通过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可以强化患儿和家属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提升临床配合度,改善患儿遵医行为。 人性化管理强化了医护工作者与患儿的沟通,实现了对患儿的全方位关怀, 极大地改善了服务品质,推动了医疗机构的良性发展。 而患儿的年龄小,顺应性和耐受性往往较差,使护理中存在较大的困难,极易引发护患纠纷[10]。 实施人性化管理既可以改善患儿的医疗服务,也可以提升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减少护患纠纷,促进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说明实行人性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品质,并可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以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能力,推动医疗事业的持续发展[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基础护理、环境管理、服务态度、沟通技巧、疾病宣教评分与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擦伤、输液渗漏、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后的专业技术、管理流程、环境管理、药物指导、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将人性化管理运用于儿科病区的护理管理中可以有效地改善服务品质,以此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综合素质,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2]。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管理中采用人性化管理的效果突出,可以明显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整体科室护理水平,有利于降低擦伤、输液渗漏、护患争议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予以推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