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在提升预防接种知晓率及疫苗接种率的临床价值

时间:2024-07-28

唐霞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中心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科,山东淄博 25610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的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儿童跟随父母来到不同地区。流动儿童是指流动人口中0~17 岁的儿童,而该年龄段的儿童,尤其是0~7 岁的儿童是需要接受预防接种的。但由于流动儿童的父母对于预防接种问题的认知程度较低,对预防接种不重视,导致一些流动儿童在成长的各个阶段并没有及时接种免疫疫苗,增加了流动儿童患病的风险,这无论对于流动儿童或是本地儿童,还是对于流动儿童的家庭而言均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威胁到儿童的生命安全[1-3]。随着国家免疫政策的完善和免疫规划管理的不断深化,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对流动儿童进行免疫规划管理,通过多种措施和途径来提高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率,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该次研究旨在总结免疫规划管理的具体措施,并评价免疫规划管理的开展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的对照组对象是开展免疫规划管理之前的100 名流动儿童,其中男性儿童58 名,女性儿童42名;年龄0~7 岁,平均(3.03±1.27)岁。 家长年龄25~41岁,平均(32.28±2.61)岁;流动原因:经商41 名,务工51名,其他8 名。 该次研究的观察组对象是开展免疫规划管理之后的100 名流动儿童,其中男性儿童55 名,女性儿童45 名;年龄0~7 岁,平均(3.04±1.26)岁。 家长年龄25~40 岁,平均(32.21±2.59)岁;流动原因:经商40 名,务工50 名,其他10 名。两组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免疫规划管理方法:①明确接受免疫规划管理的具体儿童数量,统计儿童的相关信息。该次调查研究中纳入的流动儿童年龄均在0~7 岁内,在需要进行预防接种的年龄范围内,且所有儿童均无本地户籍,在本地生活时间超过3 个月。 ②对流动儿童的基础信息进行调查。 参与流动儿童信息调查的所有工作人员在上岗开展工作前均需要接受调查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到该次研究的调查工作中。先查阅儿童的预防接种证和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挨家挨户进行走访调查,全面掌握所有流动儿童的免疫基本信息,而后根据流动儿童及家庭的实际情况,制订免疫规划的管理方案。 ③制订并实施免疫规划管理措施:向流动儿童的家属宣传关于预防接种、免疫规划的相关知识,采取一对一讲解、书面说明等形式,充分利用广播、大众交通、网络和电视等途径开展宣传工作,尤其是在接种宣传日、儿童活动日等特殊时间更要加大宣传的力度,确保每一位儿童家属对于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均有正确和充分了解,提高家属对于接种疫苗的认知度,让家属对接种预防的重要意义重视起来。街道社区和社区医院之间要相互配合,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开展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调查,收集免疫接种的相关信息,随时随地掌握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情况。各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协同工作。 此外,要利用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预防接种的信息共享。 对于新迁入本地的儿童,要在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中查询了解儿童的既往接种信息,并根据之前在其他地区接种的信息,为儿童预约之后的预防接种项目,实现连续性管理,避免出现错种、误种、漏种等问题。将搜索到的流动儿童登记到流动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中,每个季度整理一次登记表, 并对流动儿童的居住情况进行核实。 对于有迁出意向或已经迁出的,要叮嘱儿童家属将儿童的预防接种信息档案尽快转至新迁辖区的预防接种门诊进行继续管理,避免出现断档的情况。 建立三级预防保健管理网络,将辖区内的免疫规划工作进行层层划分和管理,并定期对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和跟踪随访。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流动儿童的基础免疫疫苗接种情况进行统计,比较两组的建卡率、卡介苗接种率、乙肝疫苗接种率、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百白破疫苗接种率、A群流脑疫苗接种率、麻腮风疫苗接种率、乙脑疫苗接种率。

②对两组流动儿童的加强免疫疫苗接种情况进行统计,比较两组的脊灰疫苗接种率、百白破疫苗接种率、麻腮风疫苗接种率、乙脑疫苗接种率、白破疫苗接种率、AC 流脑疫苗接种率、甲肝疫苗接种率。

③评估两组流动儿童家属对于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采用问卷调查[4]的形式进行调查评估,主要调查了解家属对于接种疫苗种类、疫苗接种时间、接种疫苗注意事项、接种次数的知晓情况,各项内容的评分均是0~10 分,得分越高,说明家属对于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流动儿童的基础免疫疫苗接种率比较

建卡率、卡介苗接种率、乙肝疫苗接种率、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百白破疫苗接种率、A 群流脑疫苗接种率、麻腮风疫苗接种率、乙脑疫苗接种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流动儿童的基础免疫疫苗接种率比较[n(%)]

2.2 两组流动儿童的加强免疫疫苗接种率比较

脊灰疫苗接种率、百白破疫苗接种率、麻腮风疫苗接种率、乙脑疫苗接种率、白破疫苗接种率、AC 流脑疫苗接种率、甲肝疫苗接种率上,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流动儿童的加强免疫疫苗接种率比较[n(%)]

2.3 两组流动儿童家属的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程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接种疫苗种类、 疫苗接种时间、接种疫苗注意事项、接种次数知晓程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流动儿童家属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程度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流动儿童家属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程度评分比较[(±s),分]

组别接种疫苗种类疫苗接种时间观察组(n=100)对照组(n=100)t 值P 值8.58±1.16 6.44±1.32 12.178<0.001 8.64±1.23 6.52±1.04 13.162<0.001接种疫苗注意事项 接种次数8.66±1.71 6.56±1.27 9.859<0.001 8.79±1.14 6.36±1.08 15.474<0.001

3 讨论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现象愈发明显,随之也涌现了大量的流动儿童。流通儿童的居住场所跟随着父母或直系亲属的居住场所发生变化,居住场所的不固定性,导致其难以根据国家的免疫要求按时接种疫苗[5-7]。而免疫规划是用于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手段,只有保持较高的疫苗接种率,才能够在人群中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降低适龄儿童患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切实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 而流动儿童因其自身情况的特殊性,加上流动儿童家属对于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接种意识不强,导致其成为了免疫规划工作的弱点和难点。 据资料调查显示,我国每年跟随父母到城市打工的流动儿童基数不断增加[8-10],增加了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管理难度。而且流动儿童的户籍不在当地,增加了当地疫苗规划管理工作的难度。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开展免疫规划管理后,流动儿童的基础免疫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显著高于开展免疫规划管理之前(P<0.05),说明免疫规划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开展大大提高了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率,为儿童的健康成长筑起了一道屏障。并且,开展免疫规划管理后流动儿童家属对于接种疫苗种类、 疫苗接种时间、接种疫苗注意事项、 接种次数的知晓程度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说明流动儿童家属对于疫苗接种相关工作的知晓程度大大提高,家属的预防接种意识增强,对预防接种工作的认知度和知晓度提高,能够让家属更加重视儿童的免疫接种工作, 进而提高儿童的疫苗接种率。在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组织的领导,以制订的管理干预内容、管理要求和预期效果作为基本准则,在管理制度范围内开展对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工作,前期工作的稳定是确保免疫规划管理干预顺利落实的关键。掌握流动儿童免疫的基本情况是开展免疫计划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调查和走访两个阶段, 能够收集到流动儿童的一些相关信息,了解流动儿童在面临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一切实际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11-14]。 此外,加大对流动儿童家属的宣传教育,让流动儿童家属真正意识到预防接种工作重要性也是颇为重要的。 通过网络、媒体和相关工作单位及相关从业者向流动儿童家属宣传关于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家属的配合度,以保障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由于流动儿童的流动性特点,对于需要迁入和迁出的儿童,要为其提供相应指导,并仔细核对儿童的既往接种信息,避免出现遗漏接种的情况[15-18]。

综上所述,开展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可以提高流动儿童家属对于免疫接种工作的知晓程度和重视程度,增强流动儿童家属的预防接种意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率,最大可能让所有的流动儿童都能够及时接种国家规定的免疫计划疫苗,降低传染病的发生风险,守护每一位儿童的健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