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风险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时间:2024-07-28

邓霞

新洲区中医医院手术室,湖北新洲 431400

手术室是医院的高危科室,任何手术阶段都有潜在的危险,并且手术治疗本身有创伤性,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增加。 在手术室管理工作未引起足够重视的情况下,各种管理风险事件都可能发生。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治疗的次数越来越多,管理风险也随之增加。 另外,管理人员操作不当,极易引发医疗纠纷,甚至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 手术室是医院的高危科室。 手术护士的优质服务是提高手术质量、管理质量与改善护患关系的关键。有效的管理模式能有效确保需要手术的患者顺利进行手术,每一步、每一小环节都会影响到手术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命。护士风险管理就是加强患者的安全意识,提高管理质量,消除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和事故,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此,手术室管理安全对患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围绕手术需求开展管理风险管理,有效识别风险,消除潜在的风险[1-2]。该研究将该院2020 年1—12 月30 名手术室护理人员,随机表随机法分两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研究组实施风险管理。 比较两组手术室风险知识认知、风险防范能力评分、手术护士满意度、管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探析风险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30 名手术室护理人员,随机表随机法分两组。每组15 名。研究组护士年龄28~45 岁,平均(36.16±7.56)岁,均是女性。 对照组护士年龄28~46 岁,平均(36.21±7.52)岁,均是女性。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常规根据排班情况进行管理,在考核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奖惩分明的考核制度,实行责任到人,对管理人员实行统一分级管理,针对具体工作制订相关实施标准,每月进行一次业务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调整管理人员奖金和工资。

研究组实施风险管理。第一,风险管理。①组建风险小组。 科设立了手术室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由3 名经验丰富的护士任组员。 对手术室管理的潜在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将要点归纳成一本,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及时进行评估,增强风险意识,提高应对风险事件的能力。 ②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 通过对每例手术室患者的潜在管理风险进行评估,及时发现管理人群中的潜在危险,加强预防。 在手术室的管理工作中,应确立零缺陷的目标,护士应树立风险意识。提高护士的责任心,检查工作中有无失误;其他护士相互检查,相互监督,学习成功的管理经验。 另外,护士长和质控员要将常规检查和突击检查结合,及时发现管理操作中的问题,准确记录检验结果。 ③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及程序。根据科室实际,制订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及流程,包括接收、风险评估、风险通知、术前准备、术后转运、管理配合、健康教育等。 ④关注管理细节。 管理风险隐藏在管理工作中。在管理工作中,从细节入手,能有效地识别风险,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其中,管理文书填写内容真实准确,文字清晰,数据统一,无修改、删除痕迹,并有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手术中要清楚地记录患者的体征、仪器、药物的使用、患者的投诉和感受,为预防不良事件提供重要依据。 ⑤提高服务意识。 要提高护士的服务水平,必须掌握专业的急诊管理知识,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积极与病人和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⑥加强培训工作。 定期组织护士开展每月的教育培训活动,其主要学习内容是手术室规章制度、管理操作规程、新业务、应急预案。 学习手术室的消毒灭菌方法,讲解相关法律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掌握手术室法律法规。另外,应建立个人档案,以便护士详细记录日常工作表现,作为考核和奖惩的依据。 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培训计划,逐步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不断组织培训、宣传活动,邀请医院专家到医院授课;另一方面,要安排优秀的医务人员到其他医院学习。 ⑦加强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教育,提高防范意识。通过报刊、媒体报道的安全问题和典型案例,开展安全警示教育。 建立健全的手术室管理制度,使护理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规避和控制风险,建立完善的手术室制度,使护士有章法、有知情权,使制度成为自觉行为。 全体人员以自律,加强管理,及时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分析探讨易出现护理缺陷的工作环节,提出整改措施,达到了安全管理体系分类的目的。增强团队精神,营造轻松、和谐的工作气氛,缓解护士心理压力,提高应对和预防能力,防患于未然。

第二,具体的风险防范:(1)管理标识的使用。 ①鉴别患者应以腕带为主,使用不同颜色腕带区分,如蓝色为一般情况,红色为危重患者,粉蓝色为儿童等。②对于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为了区别不同的药物,应该在药物上贴上标签,明确其名称和用药方法。 ③管道标志。 重症患者术中可用各种导管,如输液管、胃管、导尿管、引流管。为便于管理操作,可在管道接头上贴个标牌,确定管名及时间。接诊患者进出手术室时,床护人员不能慌张,加护栏帮患者摆正姿势,将患者头部、四肢放在推床上,避免进出房间时发生碰撞。在麻醉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正确的姿势,尽量避免翻身和跌倒。(2)为防止纱布残留在体内,护士应在体腔、手术、体腔第一次关闭、体腔关闭、第4 次缝合皮肤后,第4 次清点手术器械及各种物品,以确保器械和用品的完好。 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敷料及器械的位置,及时检查并回收每件物品,避免遗漏。(3)为了防止术后输注时体温过低,护士应提前加热液体至37℃左右,以帮助患者维持输液时的体温。 运行时,尽量加快运行速度,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手术后如有出血,管理人员应及时处理,缩短手术时间,防止患者体温过低。 对患者暴露的部位,护士要及时使用毯子、棉垫,帮助患者保暖,保持病房温度适宜。 管理人员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4)手术后要注意控制患者的血压,防止低血压引起恶心呕吐的发生。手术后管理人员指导患者正确呼吸,减少呕吐恶心。 对呕吐患者,护士应及时清理呕吐物,防止患者意外吸入内容物阻塞呼吸道。(5)严格无菌操作和术前消毒。手术间各种物品要定时分类摆放。 制订设备管理登记簿,严格执行消毒标准、医疗废物处理标准,合理保存消毒记录、使用记录、有效日期和库存,建立完善的追溯系统。认真检查手术器械,严格按照无菌操作。 对有感染风险但无法避免的患者, 护士可事先给予患者适当的抗生素。通常在手术前30~60 min 服用,最晚在皮肤切开之前服用。适当应用抗生素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6)良好的管理环境。 要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范,对手术室空气进行消毒,并结合医院实际,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每个月对空气中的细菌培养进行监测,对手术室地面进行湿法清洁消毒,严格控制人员进入手术室,尽量做到勤开窗。 (7)感染控制。 手术中感染的管理对首次手术成功和创面一期愈合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严格区分手术区域,手术室只允许设置手术台、麻醉装置、输液架、监护设备等必要的器械和物品。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着装,到指定的手术室工作,严格控制术中人员走动。 (8)认真履行信息告知义务,完善签名记录。术前访视后回访,认真履行告知义务,使患者感到值得信赖,自觉接受并配合医疗护理。 为避免误诊,护士在手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情况,积极与患者沟通,认真记录患者的主要信息。术前应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码住院编号、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术前询问是否禁食、排便等情况,在术中巡回护士拿按照手术单,逐个查看患者病历;麻醉前,麻醉师、巡诊护士、外科医生再次检查。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室风险知识认知、风险防范能力评分(每项0~100 分,采取自制量表,得分越高认知水平和防范能力越高)、手术室护士满意度(采取自制满意问卷,分值0~100 分,其中,将90~100 分、70~89 分、低于70 分分别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比较满意率)、管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比较采取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室风险知识认知、风险防范能力评分对比

研究组手术室风险知识认知、风险防范能力评分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室风险知识认知、风险防范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手术室风险知识认知、风险防范能力评分比较[(±s),分]

组别风险知识认知 风险防范能力对照组(n=15)研究组(n=15)t 值P 值85.13±1.56 95.55±3.13 11.540<0.05 83.75±1.21 94.54±3.25 12.050<0.05

2.2 两组手术护士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的满意度是100.00%(满意10 名,比较满意5 名,不满意0 名),对照组的满意度为60.00%(满意6名,比较满意3 名,不满意6 名)。 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P=0.022)。

2.3 两组管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两组均随机抽取管理事件50 份。 研究组管理风险事件有1 份,占2.00%,而对照组管理风险事件8 份,占16.00%。 研究组管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6,P=0.036)。

3 讨论

手术管理是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临床管理。在麻醉患者面前,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术风险的成因主要有:①人员因素。 当前护士多是年轻护士,年轻护士的安全意识和敬业精神较差,手术室管理风险较大;缺乏责任、马虎、患者安置不合理、术前准备不足等因素会导致管理风险。一些手术室工作人员在上岗前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对操作程序、操作程序、消毒、用药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熟练,导致不能有效为医生提供手术所需物品。 因此,操作质量和风险都会受到影响[3-4]。②环境因素。因手术室工作人员流动性大、患者情况不同,对手术室进行不规范清洗,将导致手术室内病毒、细菌等残留较多,无疑增加了手术风险[5-6]。③管理因素。 手术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没有对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缺乏风险预案。常见的情况有:①核对错误。患者的名字、年龄、性别、住院号码、疾病等情况核对错误可能引起医患纠纷。②术中不正确的姿势不仅影响麻醉,而且增加手术难度。 患者不适感、手术中心率、血压波动较大都会影响手术安全。③设备准备不足,会延长手术时间,影响手术的连续性,增加并发症的危险。④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导致手术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感染后,患者恢复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医患之间会产生严重的纠纷。 ⑤病理标本丢失,未及时保存或作为医疗废物处理,影响疾病诊断[7-8]。

手术管理风险是指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系列风险事故。 若手术室存在管理风险,一般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还可能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很大损失。 要有效地减少手术室管理风险的发生,确保管理质量,就必须实施风险管理[9-10]。 手术风险管理需要各级管理人员的全面监督。 针对手术室情况,完善针对性管理体系,发现管理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11-12]。风险管理就是发现和评价管理损伤的风险,从而找到合理、科学的管理对策,从而减少管理缺陷的发生,提高管理质量[13-15]。 根据手术室患者的特殊性,总结其管理风险,找出管理隐患,从多方面制订综合对策: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确保管理风险管理的顺利实施;完善手术室相关规章制度,按照工作制度开展管理工作[16-17]。强化对手术室人员的组织培训,确保其对手术室安全知识和操作有了解。 要增强手术室员工的安全意识,树立手术室风险意识;创造安全的操作环境;实行弹性排班,提高工作积极性,防止误工。手术室实施管理风险管理后,护士具有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能对潜在风险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手术室管理风险管理大大减少了管理风险事件的发生,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认可和赞誉,提高了管理工作质量[18-21]。

该研究的成果显示研究组手术室风险知识认知、风险防范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手术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管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可见,手术室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的理解能力,并加强风险的防范管理能力,通过风险管理的应用,可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使其在工作中获得更高的成就感。

综上所述,手术室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能力,减少管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手术护士满意度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