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评定

时间:2024-07-28

吴娜

长沙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湖南长沙 410000

呼吸科作为医院的关键科室,其所接收救治的患者往往年龄较大且病情复杂,针对危重症患者稍有不慎就会产生一定风险[1]。不仅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同时极易产生医患间纠纷,不利于医疗水平提升[2-3]。因此,针对呼吸科医务工作人员开展一系列管理工作,提升医务工作人员风险管理技能水平显得尤为重要[4-5]。常规管理办法虽能够保证呼吸科工作正常进展,为患者提供正常的管理服务,但常规管理方法针对呼吸科所存在的风险缺乏针对性,不能对临床风险加以控制,比如非计划性拔管、跌倒、坠床、窒息以及感染等风险仍然存在,对患者医疗安全带来一定威胁[6-8]。风险管理作为一项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通过风险管理医务工作人员能够明确风险管理薄弱环节,基于强化的风险管理理论及实操水平,开展针对性风险管理工作,确保将风险事件发生率降至最低,促进管理质量提升[9-10]。基于此,该文研究风险管理办法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的价值,围绕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该院呼吸科40名医务工作人员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围绕医院40名呼吸科室医务工作人员展开分析。随机将医务人员均分为对比组与观察组,各纳入20名。对比组20名医务工作人员中包括男11名,女9名;年龄22~29岁,平均(25.54±0.41)岁;学历信息:本科学历13名,硕士及以上学历7名。观察组20名医务工作人员中包括男12名,女8名;年龄21~28岁,平均(25.56±0.47)岁;学历信息:本科学历和硕士及以上学历分别有14名和6名。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医务工作人员未发生人员变动。对比医务人员基本信息,各项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选择同期90例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参与该次研究,同样随机将其均分为两个不同小组,对比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对比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56~77岁,平均(66.51±0.95)岁。观察组中男性病例24例,女性病例21例;年龄57~78岁,平均(66.57±0.89)岁。比较两组基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

对比组采取常规管理,内容包括:构建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体系,以评估体系为依据对病情进行针对性评估并开展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医学行为得已规范实施。针对管理过程所存在的不足,分析找出原因,逐步完善管理方案。

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内容如下。

①构建呼吸科风险管理小组。以科室主任为组长,科室医务人员为组员组建风险管理小组。制定针对性风险评估体系,针对管理过程薄弱环节进行分析,确保各项风险因素能够被及时发现。同时制定风险管理预案,在管理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②明确风险管理计划。根据相关医疗规范,分析科室所存在的风险隐患,做到风险的预先识别。根据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风险逐步完善风险管理计划,为风险管理奠定基础。

③构建呼吸科室风险管理责任制度。以制度约束医务人员工作行为,提升其管理主动性与责任感,不断提升管理质量。

④强化风险管理培训。通过对医务人员开展集中授课方式开展管理风险管理培训,包括: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实操、风险管理要点等内容。同时以实际病历举例,强化医务人员对风险管理内容的认知。

干预时长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比管理质量、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风险管理技能评分以及管理满意度等指标。①管理质量利用医院自制管理质量评分量表进行测评,包括:团队协作、管理主动性、管理责任感、沟通交流4项维度,每项的分值区间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管理质量越优。②记录研究期间患者不良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包括:非计划性拔管(鼻饲管、呼吸机管、引流管、气管插管)、意外事件(窒息、跌倒、坠床)、感染。③风险管理技能以该院自制呼吸科风险管理技能评分表进行评分,共分为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技能、综合水平3项,每项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100分,分值高低对应风险管理技能水平高低。④管理满意度以医院自制满意度调研问卷进行收集,满意度问卷为百分制,共分为3个层级,分别为特别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3项。评判标准:特别满意:满意度评分≥90分;比较满意:满意度评分≥60分;不满意:满意度评分<60分。总管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占比+比较满意占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管理质量对比

管理质量各项指标评分,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医护人员管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医护人员管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团队协作管理主动性管理责任感 对比组(n=20)观察组(n=20)t值81.45±1.54 92.74±1.53 23.258 82.96±1.64 93.67±1.66 20.526 82.29±1.59 93.48±1.55 22.537沟通交流P值<0.001<0.001<0.001 83.46±1.19 94.77±1.10 31.212<0.001

2.2 两组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方面,对比组8.88%高于观察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2.3 两组风险管理技能评分对比

风险管理技能各项指标评分,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医护人员风险管理技能评分情况[(±s),分]

表3 两组医护人员风险管理技能评分情况[(±s),分]

组别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实操综合水平对比组(n=20)观察组(n=20)t值P值76.58±2.14 92.47±2.13 23.536<0.001 78.15±1.67 91.42±1.59 25.737<0.001 80.47±1.26 92.74±1.31 30.190<0.001

2.4 两组患者管理满意度对比

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7.78%高于对比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管理满意度情况对比[n(%)]

3 讨论

由于医院呼吸科室危重症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病情复杂,多表现为行动不便,在医学行为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稳定性因素,极易产生一定风险,如:窒息、跌倒、坠床、感染、非计划性拔管等,不仅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同时对医疗质量安全带来影响[11-13]。可见,针对呼吸科医务工作人员开展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加深医务人员风险管理认知,使其能够及时发现已经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因素,及时根据事先制订的风险管理预案,采取针对性风险管理对策,实现临床风险的有效管控,控制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逐步提升管理质量[14-15]。

传统管理方法针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虽能够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落实,但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并为风险管理作为重点,致使在管理过程中,意外事件、交叉感染、非计划性拔管等不良风险事件仍然存在[16-17]。这也是医务工作人员没有深刻认识到风险管理重要性,未掌握风险管理要点的直接体现。风险管理作为针对性管理方法,管理工作的开展始终围绕着风险因素进行[18]。①在科室内部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小组,使风险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逐步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分析出管理的薄弱环节,以此为基础完善风险管理预案,确保风险因素被有效控制。②根据已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因素制订风险管理计划,使风险管理工作更加有条理[19]。③完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对医务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确保其遵循制度开展工作,促进管理责任感提升。④针对风险管理强化培训,如风险管理理论、管理实践以及管理要点等,使医务人员对风险管理有更深层次的认知,促进提升管理效果及管理质量。

在该次对比研究中,对比组采取常规管理,而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管理质量方面,观察组显然更具优势,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比组(P<0.05);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这一结论与郭花蕊等[20]的研究结论相符,分析原因为风险管理更具针对性,能够尽早发现所存在的风险隐患;风险管理技能方面,观察组更胜一筹(P<0.05);对比管理满意度,观察组更高(P<0.05)。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在提升医务工作人员管理质量、风险管理技能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同时可有效控制不良风险事件发生,有较高的管理满意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