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层医院检验科的管理现状及管理对策探究

时间:2024-07-28

李燕

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山东聊城 252000

基层医院是保证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阵地,为此提升对医院检验科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具有重要意义。 检验科是医院重要辅助科室之一,由于检验科工作人员每天均需要同具有高度传染性物质的检验样本密切接触,存在一定生物安全隐患。 医院检验科管理为近年来各大基层医院极为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尤其在传染性疾病以及暴发性流行性疾病高发时期[1]。然而医院检验科管理能力以及制度建立健全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较多[2],检验科工作人员需要建立严谨的实验室屏障措施,完善科室管理制度,积极控制感染因子传播,同时需要提升对医院感染的重视度,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消除不安全隐患因素,以积极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临床研究表明[3],在医院检验科中落实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安全管理措施,是有效控制医院获得性感染、降低感染事件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该文主要针对医院检验科管理现状以及管理对策展开综述,具体内容如下。

1 管理现状

1.1 重视度不足,必须建立健全预防感染制度

各大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力度随着监督力度的提升而明显加强,绝大程度上提升医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 但是各医疗机构对检验科等医技科室缺乏重视度,在感染防控管理工作中仅重视临床科室[4]。 甚至有部分医院仍未制定及完善医源性感染控制措施和相关规章制度,检验人员亦极少参与至管理和学习工作中,导致检验科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成为医院管理的薄弱环节[5]。

1.2 实验室设置不合理

检验科的整体布局受房屋结构的影响不合理,未合理布局工作区域,无法保证通风质量以及潜在传染因素泄露无法保障,污染区域和通道之间的距离较近,在科室中未设置门禁以及自动关门系统,未按照要求在工作区域当中安装脚踏式的洗手池或者感应式洗手池,未设置特定的待检标本接收区。 检验科实验室开放,未限制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的进出;紫外线灯的配备数量不足,无法达到理想的消毒灭菌效果[6];工作人员的防护眼镜以及防护服等配备不足,未设置或者未使用自动洗手设备。相对而言,三级医院的检验科布局较为合理。但是有部分医疗机构受资金以及历史原因的影响,其检验科的设置存在上述不合理现象[7]。

1.3 工作人员缺乏预防感染的意识

工作人员缺乏消毒隔离、无菌技术经验以及未接受过系统性的学习和培训,加之个人的防护意识薄弱,在实施检验工作的过程中未严格遵照相关规定开展[8]。 如工作人员在实施检验工作的过程中未按要求穿戴好口罩和帽子;同传染性标本接触时未按规定穿戴好手套以及防护眼镜等;在实施检验工作过程中使用污染的手接听电话[9];于工作场所饮水或进食甚至在生活区亦穿着工作服等。 除此之外,基层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普遍有缺乏经验和学历低等问题存在,因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有限加之工作负担重,学习及培训的机会较少,使得其在开展临床工作的过程中遇到新问题时有手足失措的表现,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1.4 未严格执行感染管理规范

工作人员未遵照感染管理规范开展检验工作,例如随意摆放完成检测的废弃样本;未及时清理及消毒受污染的台面以及地面等[10];未分类管理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等; 各类标本实施离心或者震荡操作时未盖严实,导致液体溢出污染离心机;工作人员未严格执行手卫生要求开展洗手和手消毒工作[11]。

1.5 未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医院中虽然设立相关科室,但是管理制度尚未真正落实到相关负责人。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职责不明确,感染控制工作以及督导检查工作执行不到位[12]。 未重视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导致工作人员对检验物品存在的危害性认识度以及安全知识储备量不够,降低其自我防护意识的同时,影响实际检验工作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13]。 例如在实际检验工作当中随意放置及丢弃医疗废弃物品、 直接将未处理的检验液体倒入至下水道中[14]。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对安全柜的防护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未充分掌握安全柜的性能或者未定期检查安全柜,认为只要运转即可长期使用,使得安全防护作用未达标。医院未对检验科废弃物处理工作开展监督和管理,导致废弃物未开展有效的降解、浸泡消毒以后丢弃,提升感染风险[15]。 检验科后勤保障未到位,由保洁人员负责检验科灭菌工作,因缺乏工作经验且未接受过系统培训,导致消毒灭菌工作质量受影响;除此之外,保洁人员通常向垃圾处理中心转送未经处理的垃圾,极易导致医疗废弃物流失。

1.6 检验科投资较少

因医院重视临床科室的发展,将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等投入至临床科室的发展和建设当中,检验科的安全防护方面投资极少,此外工作人员必须的防护用品还应加大配备[16]。

2 管理对策

2.1 建立并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检验科工作人员培训力度

医院领导以及感染管理委员会均需要提升对医院检验科感染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由检验科主任以及各临床科室中的一名医务人员组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以及《消毒技术规范》建立并健全检验科保洁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职业防护制度、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以及医疗废弃物处理制度等[17]。 医院以及科室管理人员均需要通过定期检查以及随时抽查等方式及时发现检验科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具体问题展开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制定出整改方案,以确保可以充分落实相关规章制度[18]。 检验科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学习,主要针对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消毒管理办法以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展开培训,所有实习、新上岗工作人员均需要接受岗前培训,并且在考核成绩合格的情况下上岗。 通过加强培训以及考核力度,提升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认识水平以及院感意识,增强其无菌观念,确保其可以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和制度开展检验工作[19]。

2.2 合理划分区域及适当增加设备的投入

由于检验科属于特殊性科室,对检验科的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有利于作业流程规范合理化,同时可以预防感染的发生[20]。 依据检验科工作作业将检验科区域划分为生化试验区、免疫实验区、微生物实验区、普通实验区等,依据污染可划分为清洁区、污染区以及半污染区。 通过合理的布局将医源性感染的发生风险降低[21]。 除此之外,在检验科中增设自动洗手设备,以增强工作人员手卫生以及洗手依从性; 全科增设带有免提功能的电话机,并且加强电话机的清洁消毒力度,避免污染电话所致医源性感染;增设洗眼器,确保工作人员在实施检验过程中发生血清飞溅至眼部时可以及时开展简单的冲洗;检验报告单、申请单可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分开打印发放,解决报告单消毒的问题[22]。

对检验科当中的设备、测试仪器等定期开展检测和保养维护工作,保证检验仪器可以正常运转且未受污染;与此同时,在检验科当中加设消毒器等生物安全设备,严格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进出科室之前更换好工作服,以避免病毒被带入或者带出科室。

2.3 提升日常工作管理力度

由于检验科工作人员每天均需要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以及排泄物、分泌物等,极易发生交叉感染的现象。 为此医院需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手卫生以及个人防护培训,保证工作人员在实施检验工作前后或者对同类标本展开检验以后实施另一类标本检验之前均应严格遵照标准洗手法。 完善检验科实验室消毒隔离管理,工作人员在整齐穿戴好口罩、帽子以及工作衣裤的情况下实施采血工作,每采集完一份血液样本后均需擦拭快速手消毒剂,再采集下一份血液样本,严格遵守一人一巾一带的原则;工作人员在实施检验操作之前均需要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操作台以及地面实施消毒工作,室内每天至少开展两次紫外线照射消毒,每周使用浓度为75%的酒精擦拭灯管,定期开展空气培养工作,以满足消毒规范的相关要求;检验科挑选专人管理一次性采血管以及采血针,并且设置专柜存放上述物品;若检验科无打印的条件,需在发放检验报告单之前,对报告单实施紫外线照射消毒[23]。

对检验科室当中的标本实施封闭管理,将标本受外界细菌污染或者意外溢出的情况避免,同时在运输标本的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妥善保护好标本,避免碰撞,保证标本质量的同时降低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风险。

针对检验标本采集和检验前、检验过程中以及检验后处理措施等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保证标本的安全有效性。 废弃物处理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系统、专业的培训,以提升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存在危害性的认识,提升其职业道德以及安全意识。 在医院中组建检验科监督管理小组,定期监测检验科的环境以及灭菌、消毒质量等,加强生物安全风险因素评估和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且实施合理的干预措施,持续提升管理质量,保证生物安全。

2.4 加强检验科废弃物管理力度

检验科标本在完成检验工作以后需要接受废弃处理,但是以上标本当中通常含有大量病菌或病毒,若直接抛弃,可污染医院环境,提升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 为此在抛弃完成检验工作的标本之前需要严格开展杀菌处理,同时需要对接触过标本的医疗器械和容器等进行消毒工作,以避免器械和容器当中残留病菌,积极预防感染发生。

感染性废弃物包含患者体液、排泄物等污染物品,使用过的一次性口罩、手套以及棉签,废弃检验标本等,需要利用专用的包装袋收纳上述物品。 损伤性废弃物品包含载玻片、采血针、玻璃试管等,需要使用锐器盒集中收纳及处理上述物品。 检验科中细菌室接种细菌培养基、标本以及菌种等均需要实施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在详细记录以后依据医疗垃圾进行处理[24]。

总之,检验科当中需要抛弃的标本均需要在完成谨慎处理工作以后废弃,若标本中含有罕见病毒或者经常规方法不易杀死的病毒,则需要经过特殊处理以后废弃,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2.5 增强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检验科工作人员需要自觉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实施检验操作过程中需佩戴好口罩与手套等,针对存在潜在感染性的血液样本、体液样本实施检验操作时需要穿戴好隔离衣和防护眼睛等。 在标准操作规范或者生物安全手册当中纳入生物安全程序,且要求所有工作人员进入至实验室之前详细阅读制度和规范,并且可以严格遵照规章制度开展检验工作。 若工作人员出现职业暴露的情况,需要及时向负责人上报并且详细记录。 必要的情况下可安排检验科工作人员接种疫苗[25]。

要求检验科工作人员严格遵照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二级水平规范操作开展工作,全面提升其职业防护意识;鼓励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检验科工作人员同科室内同时分享工作经验和心得,同时开展同实际操作相符的示范,依据具体情况,于实际环境当中培养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除此之外,完成培训之后需要组织工作人员参加考核,检验培训成果的同时,依据考核结果改进后期培训的内容,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26];鼓励检验科工作人员之间针对日常工作展开有效的交流,期间交换工作经验,开拓视野的同时,促进工作能力以及安全性意识提升,保障检验科的生物安全。

及时发现检验科生物安全防护工作当中存在的错误和缺陷,并且加以纠正,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实施日常检验工作的过程中若遇到操作失误导致生物安全缺陷,需要随机应变,实施合理有效的措施,在结束工作以后要认真总结;详细记录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和相关问题,以供今后检验工作参考。

3 小结

检验科主要负责全院的检验工作,工作人员可直接接触高致病性标本(患者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血液等),属于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区。 近年来,伴随着检验技术发展、检验项目增加,检验科于医院中的地位逐渐提升,管理人员对于检验科感染风险以及安全的重视度亦逐步提升。 检验科工作人员对各项工作环节均需要开展风险评估工作,主要评估微生物传染性、微生物传播途径、检测风险、潜在的危害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等,确保可以及时发现风险因素。为保证检验科相关规章制度执行的效果,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提出检验科工作人员安全防护措施,并且针对存在的相关问题展开以下管理:实施安全知识规范宣教工作;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对细菌毒株展开规范化管理;对检验科废弃物展开规范、合理的处理等。

综上所述,在检验科实际管理工作当中需要严抓制度落实,加强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以及个人防护能力的培养力度,使其可以自觉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营造安全、健康的医疗环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