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精细化管理在医学检验分析前阶段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4-07-28

肖远

罗田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北黄冈 438600

随着新时期人们的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临床因检验结果不准确而产生的医患纠纷事件层出不穷,这些不良事件的频发让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越来越低,给医院的名誉和口碑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1]。随着现代医疗科技的迅猛发展,临床医学检验在医院诊治工作中所占位置也越发重要,较高准确性的医学检验结果有利于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诊治,若收集的检验标本不合格就会影响医学检验的准确性,就有极大可能延误患者病情[2]。 基于此,该文在 2020 年 3月—2021 年 3 月期间对其实施精细化管理,并对其结果展开研讨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院各科室涉及从事医学检验前阶段的所有护理人员实施精细化管理,在此时间段内共收集了1 400份检验标本,所有参与精细化管理的护理人员共456 名,年龄 24~47 岁,平均(38.9±6.1)岁;男 98 名;女 358 名;所有护理人员均取得执业资格证且能够独立完成标本采集工作,排除院内处于进修期和实习期的护理人员。另取实施精细化管理前1 400 份检验标本进行对比,以此评价精细化管理后标本质量水平。

1.2 方法

从该院既往医学检验前阶段标本的采集送检工作来看,导致标本不合格情况主要分为容器使用错误、标本溶血、标本凝固、未按规定进行扫码等,因此需要根据这些影响标本质量的因素对护理人员开展精细化管理,具体的管理实施措施如下。

①制定降低检验标本不合格率的对策表。所有参与医学检验分析前阶段工作的护理人员都要进行会议研讨,针对既往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哪些工作会影响标本质量。从该院既往的检验前阶段标本的准备情况来看, 部分护理人员仍然存在操作不规范情况,有些护理人员对检验标本相关知识的储备情况也不够理想,对于标本从采集到送检的各工作环节要求不够明确具体, 因此才会导致护理人员在对标本进行采集/存放以及送检时没有严格要求自身工作行为, 从而使得最终送检标本不合格存在缺陷[3]。 对此需要拟定一份能够降低护理人员采集标本缺陷率的对策方案,方案拟定模式分为提出问题点—分析重要因素—对策制定,最终商定的对策见表1。

表1 降低该院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

各科室护理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对策表中制定的相关条例对本科室护理人员标本采集、送检工作进行全面监管,针对其中存在知识缺乏的人员要令其重新进行培训并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需要参与二次培训,直到所有人员都充分掌握标本采集规范制度和送检规范制度为止[4]。

②调整院内信息系统。导致部分标本发生扫码错误和系统衔接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因为该院采用的条码管理技术才刚刚起步,因此在对标本条码的使用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与该院信息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有效沟通,针对部分标本条码无法接受和扫描的现象对信息系统进行调整,并申请医院委派院外专业人员定期对条码信息系统进行检修,平日各科室护理人员需要将标本条码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待到检修日将问题悉数反馈给检修人员,以保证条码信息系统能够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发挥其最大作用[5]。 为了确保所有护理人员都可以正确使用条码系统,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到院定期对各科室护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将正确使用信息系统以及粘贴标本条码的相关操作详细告知所有护理人员,以免其在后续工作中因操作不当导致标本质量不合格[6]。

③开展互动式培训活动,定期展开业务学习。 护理管理人员需要在每阶段工作完成后对本期工作进行总结分析,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咨询检验科专家的方式了解到所有护理人员对检验科知识存在的漏洞[7]。 不定期抽查护理人员检验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针对抽查情况制订相关知识培训课件,在护理部管理人员的全面协调和支持下,各科室护士长需要组织开展检验标本有关知识培训讲座[8]。 尤其是需要重点对临床标本采集一线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进行培训,讲座内容必须涵盖对患者动脉血、静脉血、尿便、痰液标本的所有基本知识以及采集的规范操作要求,所有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影响标本质量的相关因素[9]。培训主体为一线护理人员,护士长准备的课件最好是以操作视频为主,以此加强护理人员对培训内容的理解程度,提高培训效率[10]。

④精细化管理送检流程。标本的送检过程中若出现任何不规范行为也会降低标本的质量,因此为降低该院标本在送检过程中的失误率。于精细化管理开始后开始在各科室中成立送检后勤小组,各科室需要将标本送检人员固定化,指定专人进行标本送检工作,每个科室都必须购买专门用于送检的标本运送箱[11]。 另外检验科只能与各科室指定送检人员签署交接表,各科室标本送检均需要指定专人进行,负责送检的人员必须要使用专具进行送交,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标本交接工作,若送检专人当日不在岗或请假,各科室需要安排临时送检人员并以电话形式与检验科取得沟通,做好备案记录,保证每次送检工作都有责可循[12]。

1.3 观察指标

所有医学检验标本合格率以其是否发生溶血、凝血、采集有误、采集时间错误、盛放容器使用错误、申请单填写错误、条码不能扫描、未按时间送达为指标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则从其团队合作能力、工作热情度、采集标本能力、创新精神、问题解决能力5 个方面进行评价,总分值100 分,分值越高代表能力越强。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标本合格率对比

实施后,医学检验标本的合格情况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实施前后该院医学检验标本情况对比

2.2 实施前后医学检验护理人员工作情况对比

实施后,护理人员团队合作、工作热情度、采集标本能力、创新精神以及问题解决能力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工作效果对比[(),分]

表3 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工作效果对比[(),分]

标本质量 实施前(n=456) 实施后(n=456)团队合作能力工作热情度采集标本能力创新精神问题解决能力78.28±5.84 62.78±4.27 69.26±6.12 72.71±4.28 67.24±3.72 96.14±2.36 95.14±1.25 91.24±2.13 93.33±1.47 96.12±1.24 8.245 11.362 10.671 9.873 12.334 t 值 P 值<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标本采集是临床医学检验前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环节,若标本采集工作不够严谨,不仅会对后续医学检验进程造成影响, 还可能会造成临床医师诊断失误,并且进行二次标本采集还会大大降低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信任感,为后期医患纠纷事件发生埋下安全隐患[13]。国际医学组织早在2003 年就提出了全面加强医学检验室人员能力和检验标本质量的相关要求,随着近年来临床检验技术的不断提高,因检验仪器而导致检验结果产生误差事件的比例也越来越小,这代表目前我国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因此医学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检验分析前阶段质量保障[14]。

该院之前医学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不够理想,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检验分析前阶段对标本质量的控制不够稳定,且这些导致标本质量不稳定因素中大多涉及到临床护理工作[15]。 标本的采集工作和运送工作被视为医学检验前阶段,在整个阶段中需要由临床各科室医师先提交检验申请,然后由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做好准备工作并对标本进行采集, 最后送入检验科进行检验,直到检验结果分析工作开始为止[16]。 其中各个环节都需要经过护理人员实施,主要执行人为护理人员,执行下达者为医师,患者在接受采集工作前的各项注意事项也需要由护理人员告知[17]。 因此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决定了检验标本的合格率, 所以若想提高该院医学检验前阶段工作水平, 就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并不断规范检验前阶段的各项交接流程和制度[18]。

从该研究实施的结果来看,精细化管理对于医学检验分析前阶段质量改进效果良好。其可以针对该院标本质量控制现存的各种问题,通过巩固相关护理人员检验标本有关知识,规范护理人员对标本采集的各类操作等精细化管理措施来保障标本在进行检验分析前的质量,以此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另外该管理模式对提高该院医学检验工作效益,节约医疗检验成本,提高检验工作人员综合能力,促进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都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在该院医学检验分析前阶段中开展情况理想,有利于该院对检验标本质量的控制,降低患者及家属因检验结果误差发生医患纠纷事件的风险,有利于提高该院口碑和形象,因此值得保留运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