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姜业领
梁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三科,山东济宁 272600
脑血管病泛指脑部血管的各种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病死率等特点,是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目前我国患有脑血管病的患者人数也比较多,对于临床的治疗以及护理要求高,所以对目前临床的医护人员整体素质和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由于脑血管病学专业性极强,实习生要想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必须要做好相应的临床实践工作训练,其作为临床储备军即将步入工作岗位,如何使其在实习过程中学到更多专业知识、临床技能,提高其职业素养、综合素质,均是目前临床带教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1]。 该次研究选择2017—2019 届30 名到该院进行脑血管病学习的实习生作为该次研究主体,采用不同带教方式,评价实际带教效果,现报道如下。
纳入30 名到该院进行脑血管病学习的实习生作为该次研究主体,2017 年9 月—2018 年6 月间实习生15名设置对比组:男8 名、女7 名;年龄22~28 岁,平均年龄(25.1±1.8)岁。 2018 年9 月—2019 年6 月间实习生15 名设置研究组:男9 名、女6 名;年龄21~28 岁,平均年龄(24.8±1.6)岁。 两组样本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自愿参与该院实习工作的学生;均是2017—2019 届的学生。 排除标准:不愿意参与该院实习工作的学生;不配合带教教师指导教学的学生。
对比组采取传统教学法带教,具体方法:当实习生入科室,带教教师向其介绍科室及医院基本情况,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采取灌输式形式进行教学,如在查房过程中向实习生讲解患者疾病情况、查体结果等,综合临床表现、检查结果进行初步诊断,给出治疗方案,以上过程均由带教教师完成,期间实习生可进行自主提问,带教教师进行解答。
研究组应用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带教, 具体方法:①教学准备,在实习生未入科室之前,带教教师提前做好各项教学准备,比如:整理脑血管病重要知识制定手册;科学选择带教病例等。②教学实施,首先,将制定手册下发至实习生, 指导其对脑血管病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同时,学习病理学、解剖学等相关知识,为后期临床带教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向实习生进行病例报告,同时开展视频教学,由实习生对视频病例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结果教师给予指导与纠正,另外,教师组织实习生进行脑血管病患者检查模拟练习,使其了解和掌握脑血管病实际检查流程,模拟过程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及时纠正不规范行为,检查结束教师根据检查结果对疾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作出初步诊断,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最后,在实际查房过程中,教师让实习生对患者疾病情况进行总结,包括病例特点、诊断依据以及治疗方案等,教师给予针对性指导,实习结束,使实习生能够全面了解与掌握脑血管病临床诊断、治疗、以及查房等知识[2-3]。带教结束,统一进行教学效果考核,得出客观结论。
①观察分析教学效果,通过具体考核进行评价,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临床处理能力等各项目评分。②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参照实习生综合能力评价表进行评分[4]。
应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计算处理研究数据信息,计量资料(±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考核,研究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临床处理能力等评分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实习生教学效果对比[(±s),分]
表1 两组实习生教学效果对比[(±s),分]
组别理论知识实践技能 临床处理能力对比组(n=15)研究组(n=15)t 值P 值85.23±4.58 92.51±4.69 4.301<0.001 85.11±3.42 92.23±4.55 4.845<0.001 85.02±3.77 92.41±4.35 4.972<0.001
带教前,两组知识掌握、沟通技巧、临床思维、知识转化等综合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带教后,研究组各项综合能力评分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实习生综合能力对比[(±s),分]
表2 两组实习生综合能力对比[(±s),分]
时间组别/指标知识掌握知识转化带教前对比组(n=15)研究组(n=15)t 值P 值带教后对比组(n=15)研究组(n=15)t 值P 值86.37±3.21 86.41±3.18 0.034 0.973 88.24±3.55 94.16±4.12 4.216<0.001 85.24±3.33 85.25±3.35 0.008 0.994 87.09±3.41 93.17±3.85 4.578<0.001沟通技巧 临床思维84.96±2.55 83.91±2.61 1.114 0.274 87.71±2.82 93.85±3.27 5.507<0.001 80.05±2.72 80.11±2.69 0.061 0.952 87.01±3.05 93.24±3.56 5.147<0.001
脑血管疾病专业内容过多,且涉及学科广泛,在实际疾病诊疗过程中对医生要求较高,实习生是医院临床工作的后备军,在学校学习期间,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缺乏实践机会,临床实习是其获得实践机会、提高临床处理能力的主要途径,故临床带教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实习生学习效果[5]。近年来,医学教学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临床处理能力,而以往传统教学法带教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学形式以灌输式为主,实习生被动接受和学习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积极性都比较差,且缺乏有效互动,导致教学效果不是非常理想[6]。 脑血管病作为临床多发、常见疾病,其诊疗需要明确定位、定性以及进行清晰病因分析,传统带教很难实现这一目标,病例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带教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且教学过程可紧密联系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借助病例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热情,也可帮助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等多方面素质,最终提升其临床实践及处理能力,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治疗[7-8]。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考核,研究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临床处理能力等评分均高于对比组(P<0.05);经评价,带教前,两组知识掌握、沟通技巧、临床思维、知识转化等综合能力评分相近(P>0.05),带教后,研究组各项综合能力评分均高于对比组(P<0.05)。 说明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在脑血管病临床带教中应用效果理想,分析原因在于该带教模式教师以引导为主,可实现实习生主体地位,事先复习、学习有助于实习生加深对疾病知识的理解,可为后期学习奠定一定基础,病例视频教学能够帮助实习生掌握疾病实际诊疗流程、重点,临床相关检查是诊断疾病的基础,模拟检查过程则能够使实习生充分明确疾病诊断的具体流程、步骤,最后,借助查房让实习生对病例进行自主分析、诊断,既能够培养其实践技能,也可以提高其临床处理能力,病例讨论式教学法极大地改善和弥补了传统带教的缺陷和弊端,带教效果非常理想[9-12]。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讨论病例时应具备典型性,充分结合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问题,以此来提升实习生职业素养、综合能力。
在该次研究中,研究组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临床处理能力等评分均高于对比组(P<0.05);带教前,两组知识掌握、沟通技巧、临床思维、知识转化等综合能力评分相近(P>0.05),带教后,研究组各项综合能力评分均高于对比组(P<0.05)。
综上所述,针对脑血管病的实习带教,应用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可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实习生综合能力,病例讨论式教学法既为脑血管病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思路,也为实习生未来职业生涯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该带教模式可推荐在脑血管病教学中广泛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