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郑智维
将乡村旅游作为决战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守好“两条底线”、践行“两山”理念,坚持世界标准、全国一流、荔波特色。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贵州省荔波县发挥在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
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县,荔波以布依族、水族、苗族、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目前,荔波拥有一个5A景区、两个4A景区和8个3A景区。
过去几年间,荔波将乡村旅游作为决战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守好“两条底线”、践行“两山”理念,坚持世界标准、全国一流、荔波特色,从而使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如今,旅游已成为荔波县普通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到2025年,全县将实现3个5A景区、5个4A景区和20个3A景区的格局,实现整县全域旅游。”荔波县长叶霖说。
旅游持续井喷式增长
溪流潺潺、鸟语虫鸣、歌舞翩跹……来到荔波县佳荣镇大土苗族村寨,游客可以亲身体验月亮山独特的苗族文化。
石板路、古瓢井、青砖碧瓦,荔波古镇演绎着传统建筑、民族建筑、中西合璧建筑的精美篇章,让人们来一场现代与古朴之间的心灵对话。
荔波目前共发展乡村民宿经营户133户、农家旅游接待433家。“如今,荔波的休闲式、体验式、度假式的民宿旅游正蓬勃发展。”叶霖说,通过民宿和乡村旅游,荔波将分布在全县300多个古朴的旅游村寨进行开发,努力打造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宿。
经过30多年的发展,荔波旅游已实现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旅居、体验等复合型转变,特别是近两年,旅游持续井喷式增长,2017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8亿元,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1%。
如今,荔波已成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和贵州旅游的一张名片。2017年,荔波建成总投资88亿元的22个景区提质扩容和周边环境整治项目,旅游产品开发、环境设施配套、旅游服务质量和客源拓展都实现极大提升。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的优势,荔波以发展民宿旅游为契机,围绕打造以民族特色文化为核心的民宿旅游,加速旅游向文化延伸、向乡村发力,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
为发展特色民宿旅游,荔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民宿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传统村落保护、庄园化、民宿化等方式,目前已成功打造寨票、水浦、董蒙、氧心谷、大土、巴格等7个精品民宿示范点。
“下一步,荔波将对300多个民族村寨和传统村落进行开发,鼓励群众发展家庭旅馆、农家乐、乡村客栈,从而满足游客吃農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等需求。”叶霖说。
乡景乡韵乡愁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荔波年平均气温18℃。森林覆盖率达70.38%,空气质量优良率均达到100%,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最高达18万个,是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100倍。”叶霖说。不难看出,荔波是一个气候宜人的天然氧吧。
作为贵州首个、全国第六个世界自然遗产地,荔波是国际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成员单位。全县集山、水、林、洞、湖、瀑、险滩、急流于一体,浓缩了贵州山水风光的所有精华。
关于荔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桑塞尔博士评价说:“如果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世界喀斯特头顶上的一顶皇冠,那荔波则是皇冠上最为璀璨的绿宝石。”
在叶霖看来,荔波的乡景美在自然生态,美在世界级的绿水青山。荔波的旅游资源极其富集,经专家考证达到世界级的旅游资源有6个、国家级的25个。目前,荔波全县已开发景点57个,拥有国家5A级樟江风景名胜区、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春河漂流景区和7个3A级景区。
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构成了荔波的乡韵之美。依山建寨、聚族而居,民居独特、服饰靓丽、文化纷繁,创造并传承了“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文化现象。
源远流长的婚丧嫁娶习俗,样式独特的民居,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和绚丽多姿的民族服饰,至今仍很好地传承。布依族蜡染、水族水书、苗族银饰、芦笙舞等构成荔波特色的民族文化。
“坐拥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的‘两大宝贝,荔波将乡愁汇集在一个个具有乡土乡味乡韵的美丽乡村中,凝聚在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里。”叶霖说。
“1+5+N”助力脱贫
乡村振兴首要任务是脱贫攻坚。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区,荔波的很多贫困户散落在深山区、石山区,通水、通路、通电等成本很高。
2003年以来,荔波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易地搬迁工程,将居住在生态敏感脆弱区的贫困群众有序引导、集中安置,并将安置区打造成为独具民族特色的乡村精品旅游示范点,从而让搬迁贫困户共享旅游带来的红利。
近10年来,荔波投资16亿元建成27个移民安置新村,安置搬迁2.7万人。通过吃上旅游饭,贫困群众走上了致富路。10年来,移民点共接待中外游客11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7亿元,移民群众人均纯收入由过去的1360元提高到7000元以上,实现了生态美和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利用“好山、好水、好地、好空气”的生态优势,荔波以绿色化、生态化、特色化为重点,构建了“1+5+N”绿色生态农业产业体系。
即种桑养蚕作为全县主导产业,壮大精品水果、青梅、蔬菜、中药材、生态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长短结合、大小并举”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格局,助推全县脱贫攻坚。
“目前,荔波全县桑园面积累计达3.6万亩,精品水果、青梅、蔬菜、茶叶、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12.6万亩、2.5万亩、21万亩次、1.3万亩、1.21万亩,瑶山鸡出栏220万羽、生态牛存栏5.8万头。”叶霖介绍。
发展特色种养业的同时,荔波还发展了青梅、森林康养旅游、特色经果林、花卉苗木、林下经济等五大产业。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