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效果分析

时间:2024-07-28

罗荣芳

聊城市中医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山东聊城 252000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发生感染较高的重要科室之一,主要工作内容是为医院供应各种无菌物品,负责清洗、消毒、包装和供应医院回收可重复使用的医疗物品、器械,正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故此科室是发生交叉感染和污染最严重的部门。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不仅关乎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还会牵扯医院病原菌感染问题,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引发医疗纠纷事件,因此要不断提高和优化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加强各环节管理措施,确保每一件器械均能够无菌、干净、可靠地供应手术室使用,才能全面提高医院服务水平[1]。鉴于此,该研究对该院2018 年10 月—2020 年6 月消毒供应室收集的300 件医疗器械展开研究,重点分析全程优化管控措施的干预效果及应用作用。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消毒供应室回收的医疗器械为该次研究目标,挑选出300 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150件,器械类型:手术镊 29 件,血管钳 30 件,弯盘 8件,手术剪刀47 件,管道器械31 件,其他5 件;观察组150 件,器械类型:手术镊30 件,血管钳28 件,弯盘 9件,手术剪刀45 件,管道器械30 件,其他8 件。 两组器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此科室工作者13 名,年龄 21~51 岁,平均年龄(36.52±4.77)岁;工作年限 1~12 年,平均(6.12±0.68)年。参与研究的医护人员共23 名,所有工作者每年定期全身体检;具备良好的认知、沟通能力;无传染病、血液病史;无心脑血管疾病;身体健康无残疾;同意配合该次研究。

1.2 方法

该次300 件器械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器械管理,按照消毒供应室的器械清洗流程常规完成清洗、消毒、包装等工作内容,每天上下班都需要清扫室内卫生,擦拭并消毒各种清洗仪器和存储柜,定期打扫室内环境,勤开窗通风,严格按照清洗剂比例调整,加强安全教育,统一着装,佩戴安全防护服、手套、眼镜等。观察组实施全程优化管控措施,具体管理内容:①成立质量管控小组。 首先在消毒供应室成立专业的管控小组,组织工作者共同进行培训和学习, 了解和掌握器械的清洗流程,学习每种医疗器械的“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的过程,对于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从回收到发放是不可缺一的一条“生物链”,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故要求工作者掌握各个环节功能的操作事项,严格要求每个环节规范、科学执行,一旦发现不达标或不符合规定则视为不合格。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树立严谨、认真的态度积极完成每项要求,共同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熟记安全手册,定期参加知识讲座,统一考核并根据其工作能力划分职责[2]。另外对于新入岗的同事,应挑选科室内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且技术娴熟的人员负责带教,统一进行一个月的考核和培训,并开展理论和实操考核,合格者即可上岗,鼓励以老带新,相互协作、相互监督和提醒,降低工作差错率。 ②回收清洗管理。 派专业人员负责回收手术室器械,回收时需仔细检查和清点器械,并使用专门运输车送回供应室,进入消毒室的器械必须按照其属性和功能分类存放,供应室应合理设计污染区和清洁区,定期对清洁区进行卫生清扫和监测,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进行洗涤,重复使用器械用超声波震荡清洗或机器自动清洗,特殊器械需要拆卸至最小化,实现用氯制剂浸泡后再清洗,器械表面、齿牙等光洁,无血渍、污垢、锈斑、损毁,使用功能完好等情况即为清洗质量合格[3-4]。③消毒灭菌工作。清洗干净后将医疗器械使用消毒液进行全面消毒,消毒液常用酒精和酸性氯化电位水,最好能多次反复消毒,消毒后要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灭菌一般使用压力蒸汽灭菌法,如果是腹腔镜等精密器械科使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消毒、灭菌是重要环节,因此相关工作者一定要树立认真、谨慎的态度,提高无菌意识和器械分辨能力,强化消毒操作技能,消毒后的无菌器械必须与污染器械绝对隔离,以免遭受污染[5-6]。 ④包装储存管理。 灭菌合格后对器械进行包装,检查并核对包装信息和器械,对于清洗不彻底的清洗或安装错误、不灵活的器械进行重新清洗或更换,反复之前的流程后待合格后进行包装,包装材料的选择非常关键,供应室的包装材料有一次性医用无纺布、皱纹纸、防水纸、透气性和阻菌性强的无菌棉布等,根据器械类型选择不同包装,尽量以节约成本,减少消耗、保证灭菌效果为原则,包装完成后需要再次进行真空压力灭菌和消毒,这样才能达到供应手术室使用器械的标准,存储备用,存储时要记录好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定期检查已包装未使用的器械包,对于过期包必须要重新灭菌、包装[7-8]。 ⑤质量监管。消毒供应室工作者应严格按照医疗器械清洗流程完成相关工作,所有工作环节均符合标准方可使用,定期由医院的监控人员抽样调查,对于存在问题的器械应查找原因并进行完善和改进,规范消毒供应工作,提高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放心投放于各个手术室使用[9-10]。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器械的包装质量、器械清洗治疗、器械功能完整及消毒灭菌的合格率,清洗质量科采取目测法和隐血试验法检测;②观察手术室器械使用后的感染发生率;③用科室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发放给医护人员(23 名)填写,发放率和回收率均为100%,以百分制评估,统计医护人员对器械使用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分为很满意(>85 分)、一般(70~85 分)和不满意(<70 分);④统计评价消毒供应室工作者的工作质量、风险识别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和服务意识,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工作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环节质量合格情况及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器械的各环节质量合格率均比对照组高,手术室器械使用后的感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器械各环节质量合格情况及感染发生率比较[n(%)]

2.2 满意度比较

医护人员对观察组器械的使用满意度显著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器械获得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比较[n(%)]

2.3 消毒工作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器械的消毒室工作者的各方面工作质量评分均显著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工作人员消毒工作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工作人员消毒工作质量评分比较[(),分]

组别观察组(n=13)对照组(n=13)t 值P 值工作质量 风险识别能力 风险防范能力 服务意识91.51±6.83 82.86±5.44 3.572 0.002 90.78±6.24 81.09±5.22 4.294<0.001 91.33±6.74 81.75±5.69 3.916 0.001 92.46±6.87 82.18±5.93 4.084<0.001

3 讨论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不可取代的重要科室,特别是医院回收医疗器械和清洁、消毒、隔离、灭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1]。 医院手术器械的种类和功能繁多,不同科室使用的器械不同,此庞大的工作量给消毒供应室工作者带来巨大负担,而且消毒供应室对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全院的感染情况,若清洁、消毒、灭菌不彻底,很可能发生感染,不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还可能会对医护人员造成伤害,影响各科室的诊断与治疗以及护患关系,降低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因此不断提高和改进消毒供应室的器械管理质量是确保临床手术顺利完成,推进医院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12-13]。

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提高的前提包括供应室环境布局、卫生监测力度、供应流程、职责分工、制度改进和完善、不断学习相关知识,提高清洗、消毒隔离与灭菌工作水平等,有关规章制度要求医疗器械的使用和投放必须要符合国家规定,相关操作要达到严格灭菌水平,如《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传染病管理法》以及《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严格要求消毒科室落实各个制度和要求,遵守无菌原则,因此实施全程优化管控措施不仅能取得良好的管理质量, 还能最大限度降低医院手术感染发生率, 规范指导供应室工作者按照流程执行各项操作,牢固树立无菌意识,保证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升[14-16]。 结果显示,观察组器械的各环节质量合格率、器械使用满意度、手术感染发生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工作者各方面的工作质量评分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其差异大的原因是因为常规器械管理对器械细化分类的不具体,没有指定科学、规范和有计划的管理方案,管理内容墨守成规,各个岗位的工作者机械式操作,缺乏灵活性,管理内容缺乏个体化,进而导致器械清洁质量差,感染风险高,相比全程优化管控的效果差,由此差异证实了全程优化管控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进一步提高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奠定扎实基础。此项研究与徐文娟[7]的研究结果相似,有效的管理手段不仅能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还能降低医院感染风险,综合提高供应室器械的灭菌、清洗效果,达到器械使用率最大化。

现阶段,消毒供应室中心器械清洗质量管控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实施高效管控措施的前提是首先要明确存在的问题,根据具体问题才能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和麻烦,进一步提高供应室管理水平,促使医院持续、长久发展。以下医疗仪器管控过程中常见的几个问题:①清洗操作问题。 清洗器械时未按照规定将器械的关节和轴节打开,未拆卸至最小器械部分,而为了省事直接将器械浸泡清洗,导致清洗剂对隐匿部分接触不充分,清洗不干净影响下次使用,长此以往还可能造成器械腐朽、老化,缩短其使用寿命;对于沾有血液、锈迹和黏液等污染物的器械未进行针对性专业化处理,造成清洗不干净。 ②清洗工具和消毒工作不妥。针对难以洗刷的器械使用钢丝球或钢丝刷造成器械刮痕增加,细菌微生物隐匿于刮痕缝隙,不仅会减少器械使用寿命,还可能造成院内感染。每个器械的漂洗未使用流动清水,而是反复用同一容器内的水漂洗,造成已清洁干净的器械再次被污染;清洗流程结束后需要进行消毒,若消毒不彻底不仅会增加患者的致病风险,还会造成院内环境污染[17]。 ③设备和技术落后。消毒和灭菌设备陈旧,使用年限长,存在诸多问题,部分标准和参数不准会造成其消毒、灭菌效果不达标;另外对于新购进的设备和引进的新技术缺乏专业性人才指导和操作,由于工作繁忙和时间有限,缺乏空余时间学习和培训,导致科室人员未及时更新新技术和信效度灭菌指示,不仅不利于工作质量的提升,还会增加自身职业感染风险。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一一对症解决才能全面确保医疗器械质量得到提升,安全用于临床科室使用,故该文采取全程优化管控措施。

全程优化管控措施是一项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渐进性护理管理模式,通过建立质量专业小组,组织消毒工作者定期培训和学习,掌握更多新知识,熟悉并了解医疗器械从回收到发放的整个流程和操作注意事项,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不断引进新技术,更新设备并定期维护检修,定期展开安全教育,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渗透入每个工作者脑海中,保证清洗质量、消毒灭菌质量及包装质量等全部达到标准,最大能力降低院内感染率,保证医疗器械放心供应于每个手术室使用,获得医护人员较高的满意认可度[18-20]。

综上所述,在消毒供应室中对收集的医疗器械采取全程优化管控措施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者的器械清洗质量和消毒质量,还能降低器械感染率,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整个医疗水平,值得临床大力借鉴、采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