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许云亮
[摘要] 高血压是目前发病率极高的疾病,抗高血压药物种类较多,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从而有效的降低血压,同时减少并发症是有效治疗高血压的关键。该研究针对抗高血压药物的药物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物;药物管理
[中图分类号] R9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0(b)-0027-02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不仅发病率极高,而且极易引起多种器官的并发症,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指出,每年死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患者多达700多万,大约占到全世界每年死亡人数的13%。因此,对于高血压的防控与治疗是当前医学界的关键目标。在目前对于高血压的防控中,采取的主要方式就是药物治疗,常用的高血压药物可分为6大类:利尿降压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离子拮抗药(CC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α-受体拮抗剂和β-受体拮抗剂。在临床上,当患者舒张压在90~99 mmHg之间,收缩压在140~159 mmHg之间时,对于治疗要求的血压靶点并不高,或者对于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评分不高时,可以考虑使用单一药物进行治疗。反之,则需要考虑联合用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找到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1]。与此同时,对其进行有效药物管理也是保证抗高血压药物合理使用的关键。该研究主要对抗高血压药物的药物管理进行了分析。
1 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管理
1.1 利尿降压药
利尿降压药是最早应用于降低血压的药物,始于20世纪40年代,其主要是利用高血压病的机理研制而成的。该类药物的机理则是减少钠和体液潴留,从而使得血容量降低,血压下降。利尿降压药通常可单独使用,也可通过联合用药增强降压效果。噻嗪类是利尿降压药的代表性药物,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已经证明,噻嗪类药物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产生。目前,利尿降压药是高血压治疗的一线基础用药。
1.2 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降压药
该类药物的应用使得抗高血压药物上升了一个层次,作为该类药物的代表性药物的卡托普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之中,经过大量临床试验已经证明了该药物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卡托普利在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过程中,有效控制了并发症的产生,是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障碍、左心室肥厚及糖尿病患者的首选降压药物。
1.3 钙通道阻滞药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发现了钙离子拮抗药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在疾病治疗方面是一个重大发现,同时也推动了离子通道作为药物靶点的应用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主要机理是通过对钙离子内流进行阻滞,从而使得进入细胞内的钙离子总量降低,从而使得小动脉平滑肌舒张、外周阻力降低,进而实现降低血压的作用。可单独使用于轻度及中度的高血压治疗,效果不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但是其不良反应较少,效果安全有效。
1.4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用于治疗高血压已有40多年的历史,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8年就将其列为一线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目前,对于β受体的分类主要分为三代:第一代包括普萘洛尔,第二代包括阿替洛尔及美托洛尔,第三代包括卡维地洛及比索洛尔。β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轻度及中度高血压。其降压机制通常包括以下几种:阻断β1受体,从而减弱心收缩力,减慢心率,降低心排出量;阻断肾小球旁器细胞的β1受体,使肾素分泌减少,进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进而发挥出降压的效果;阻断中枢β受体,减弱兴奋性神经元的活动,降低外周交感神经张力,降低血管阻力;阻断突触前膜β受体,从而使得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减少;使前列环素的合成增加。β受体阻断剂通常会应用于心肌梗死、冠心病或慢性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之中[2]。
1.5 其他抗高血压药
①中枢性抗高血压药。该类药物主要通过作用于孤束、咪唑啉受体和α2甲肾上腺素受体,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
②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该类药物主要包括α1受体阻断药以及α、β受体阻断药。α1受体阻断药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可选择性的阻断血管突触后α1受体,从而使得外周阻力及回心血量降低。在临床上经常使用的α1受体阻断药包括特拉唑嗪、哌唑嗪及多拉唑嗪等。α受体阻滞剂起到安全有效的降压效果,但是对于其是否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目前还没有充分的研究可以证明。α、β受体阻断药通常可以同时对α受体及β受体起到阻断的作用,代表性药物为拉贝洛尔,其用于降低高血压的效果优于单纯的β受体阻断药。
③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该类药物主要是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从而阻滞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对血管及心脏的调节作用,起到降压的效果。
④钾通道开放药。第一代钾通道开放药包括克罗卡林、吡那地尔以及尼可地尔,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选择性作用于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敏感的钾通道,从而发挥出降低血压以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作用。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的钾通道开放药有二氮嗪和米诺地尔等。
⑤血管扩张药。血管扩张药主要通过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效果。通常情况下,血管扩张药不会单独使用,一般是联合利尿药或交感神经阻滞药来增强降压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在降压过程中,可以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从而增加心排出量,使得心率加快;与此同时,使得肾素及醛固酮的分泌增加,致使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致使降压反应减弱。
2 药物管理管理下对于抗高血压药的新分类
2.1 化学降压药
①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该类药物具有极强的收缩血管的作用,主要应用于降低原发性肺性高血压的治疗以及降低由硬皮病而引起的高血压的治疗中。
②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该类药物在功能上与多巴胺类似,通过对多巴胺受体的激活而發挥降低血压的药理作用。
③5-羟色胺受体激动药。该类药物主要通过对其受体1A和2A的调节,同时激动相应的受体才能发挥降低血压的作用。
④含硒化合物。在近些年的研究报道中,将含硒化合物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降压效果。
⑤髓脂素。髓脂素是肾上腺素分泌的一种激素成分,其Ⅰ型结构在机体内可以经过肝脏色素P450而转化为具有一定活性的髓脂素Ⅱ,其对交感神经的张力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⑥P物质非肽类拮抗剂。大量的研究报道中表明,P物质非肽类拮抗剂与钙离子拮抗剂相似,同样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其代表药物包括RP-67580及CP-96345,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⑦神经肽Y2受体拮抗剂。此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对神经肽Y受体的抑制作用而产生降低血压的效果,尤其是对于Y受体中的Y2型受体抑制时降压效果更为明显。
2.2 中药抗高血压药
随着对中药的研究逐渐深入,目前,已有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部分中药对于高血压有良好的降低作用,并且中药副作用极小,不会对靶器官造成伤害,但是在中药的用药过程中,往往对于血压的降低疗程较长,并不能及时有效的起到降压的作用,与化药相比,不如化学的效果及时有效。
3 抗高血压药物的药物管理
3.1 建立药品目录清单
分别对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建立药品目录清单,目录内容包括抗高血压药物的通用名、规格等信息,以及不同抗高血压药物的给药途径以及注意事項等,通过明确的目录清单的建立,使得医院工作人员能够对各类抗高血压药物一目了然。
3.2 对药物进行基数管理
由于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较为频繁,通常情况下,根据其常用量配置备用抗高血压药物的种类及数量,并在药学部以及护理部进行备案,通过有效的药物基数管理,保证药物的合理使用,避免浪费。
3.3 加强抗高血压药物的有效期管理
药品的有效期直接影响药物的使用效果,必须对其进行登记记录,遵循“近期先出”的原则,对于有效期在3个月和6个月之内的药物进行效期预警,及时调换,从而避免药品过期。
3.4 对抗高血压药物进行分类存放
由于抗高血压药物的种类较多,对于口服以及注射用药,必须根据其不同性质进行分类管理,定位存放,每个存放单元应该限制存放品种数,并且使用隔板将其分开,对于不同剂量的同种抗高血压药物也必须分开存放,对于药品产地及包装改变的药物也必须及时注意分类存放,对于抗高血压药物的原包装一定要尽可能保留,避免脱离原包装散在存放,由于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及补充较为频繁,多类抗高血压药物或多个批号的药物产地不同而名称相同混放时会给安全用药带来一定的隐患。
3.5 建立药品质控网络
对于抗高血压药物的质量管理上应该分为三级质控网络,即为职能部门、药学部、病区药品管理员。药学部以及智能部门必须依据药物评价标准对抗高血压药物进行定期的数量、质量、贮存情况及有效期等情况进行检查。
3.6 定期进行药品管理知识培训
相关药品管理人员以及使用人员对于药品管理知识额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对于抗高血压药物的有效管理,因此,必须提高其专业素质。在培训过程中,应该针对药品管理的管理制度以及法律法规对相关人员进行讲解,使其对抗高血压药物的性质有更深入的了解,强化药品安全意识及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 张维静,王昱丹.刍议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用药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6):92-93.
[2] 《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J].临床荟萃,2015,30(7):725-744.
[3] 许美婷,许荣芹,赵频,等.抗高血压基本药物医疗机构分级使用管理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7):932-936.
[4] 郭静萱.高血压药物治疗与疾病管理展望[J].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2013,1(1):62.
[5] 马宏胜.老年高血压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20):3157.
(收稿日期:2018-07-1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