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口腔大专医学生的医患沟通问题

时间:2024-07-28

王菲菲 王永华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看牙”患者的数量成倍增长,同时由于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愈加强烈,而相关研究发现,因为医患双方沟通不当导致的医患矛盾、医疗纠纷占了医疗纠纷的70%以上,加强医患沟通学习的意识,提高口腔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与患者的交流、沟通能力,已成为目前临床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该文通过分析大专口腔医学生临床实践特点,比如医学生与患者交流时不自信,带情绪上班,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相对较差,口腔诊疗过程多数为“一对一,单线联系”的模式等特点,阐述了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并具体指出该怎么做的相关措施、方法。

[关键词] 医患沟通;口腔; 特点;大专;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5(c)-0080-02

口腔医学专业是一门操作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对大专层次学生来说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又是其核心环节,但良好的沟通能力正是他们相对欠缺的。近年来我国口腔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看牙“患者的成倍增长,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研究发现,因为医患双方沟通不当导致的医患矛盾、医疗纠纷占了70%以上,只有约30%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疗技术引起的[1-2]。这些都无不提示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已迫在眉睫。

1 大专口腔医学生临床实践特点

在口腔门诊接诊的大部分患者是用手捂着脸过来的,患者由于牙痛来医院看病时一般是愁容满面、痛苦不堪的表情。而长期在口腔门诊接诊的医学生,由于见多了也就麻木了,觉得牙痛就是这样的,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就使得其与患者沟通时不能感同身受,缺乏爱心、同情心以及耐心,导致患者觉得医生服务态度差。又由于年轻的医学生缺乏社会磨练,往往情绪控制不好,常常出现带情绪上班的状况,失恋,不耐烦都会影响到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其次就是,大专层次口腔医学生与患者交流时表现为不自信,谨言慎行、紧张拘束,甚至面露怯色等。

口腔医学作为临床医学的分支,与临床其他专业密不可分,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诸如根管治疗是口腔门诊最常见的诊疗方法,需要通过根管治疗去除牙神经来治愈疼痛。“牙神经”行走于每一颗牙的内部管道内,其具有去除起来费时长,操作的过程有时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疼痛,整个疗程复诊次数多等特点。对于刚步入临床的大专层次口腔医学生,临床经验较为缺乏,对根管系统的掌握不够充分,操作也不够熟练,会增加诊疗时间,导致患者张口时间延长,给患者带来精神和心理压力,同时也可能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感。牙拔除术同样是口腔门诊常见手术,同时也是大专层次口腔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拔牙操作是在口腔局部麻醉的情形下进行的,患者除了要拔除的牙齿及其周围组织因为麻药的作用而失去痛觉,其他的肢体感觉都正常,换句话说医生的每一步操作都是在患者瞪大眼睛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操作前没有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患者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恐惧而突然移动位置,这就很有可能造成其他部位的伤害。假如在进行诊疗前,未能与患者或其家属获得良好的沟通,往往会导致患者在医生进行操作的过程中不配合,或者要求医生停止操作,要求更换医生进行治疗,严重者甚至引起医患纠纷。另一方面,口腔临床的诊疗过程往往是以“一对一,单线联系”的模式,这就更加要求口腔医生具备娴熟的沟通技巧。

2 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目前,对于大专层次口腔专业医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口腔医学及其他临床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训练以及对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修复和预防保健的基本诊断和操作能力。由于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往往忽视了他们对疾病的表达能力、与患者沟通能力的培养。但能够与患者流畅的沟通,将自己的意思清楚地表达给患者,是医学生步入临床,接诊每一个病号最先要面对、要完成的事情,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诊断与治疗。大专层次口腔专业医学生实习时间一般为1年,在此期间需要轮转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口腔放射等数个口腔专业相关科室,通过这一年的临床实践要掌握口腔门诊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实习时间短,实习任务重的特点,而与患者良好的沟通技能是提高学习及诊疗效率的有效方法。

另一方面,口腔诊疗的环境是自费项目多,可以用医保的项目少,王丽娜认为医疗费用纠纷主要原因是是在未与患者解释清楚、获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医生在治疗患者主诉牙的同时也治疗了口腔内其他的患牙,产生相应的治疗费用,导致总的费用過高[3]。诊疗前若与患者交代不清楚整个治疗计划及其相关费用,必然会导致医患矛盾,或是矛盾升级后的医患纠纷。我们也同样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与患者进行全面具体的沟通交流来降低患者对诊疗的恐惧,提高患者对自己的信任,使其在诊疗过程中放松思想、尽量配合,从而有利于实习生临床操作的顺利进行。

3 加强医患沟通技能培训的方法

相关研究发现,完全可以通过学习、训练来提高自己与患者沟通的能力[4-5]。关于如何通过培训来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国内外很多的学者专家都做了相关方面的研究[6-7]。针对大专层次医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培训。

3.1 增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

通过医患沟通相关课程,传授大专口腔医学生如何与患者取得有效交流、和谐沟通,教会学生人与人之间恰当的表达方式和禁忌,避免因沟通不良而引起误会和纠纷事件的发生,使其在踏入临床实践之前有了最基本的临床技能。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有16 500名的医学生步入临床实习,但就单单对于这16 500名的医学生,患者的投诉就频频发生,不少患者甚至对医生的人际关系、沟通技能以及职业态度感到失望,因此美国开始反思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其他西方国家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就这样一系列有关医患沟通的理论课程比如《与患者沟通》《医患沟通的艺术》在西方国家医学专业的大学低年级学生中开始开设[8]。这些课程的开设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有了相当久的历史了,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国家医疗事故相对较多,但医患纠纷却相对较少的原因之一。近年来,这些课程也逐渐在国内的医学院校中开展起来,开展较早的有南京医科大学,同时南京医科大学的专家们还统编了教材《医患沟通学》。医患沟通课程的学习,从本质出发,具体而全面地使学生了解到沟通的内涵、要点和艺术,帮助学生开启医学理论通向实践的大门,是从学校走向临床实践的桥梁和纽带,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大专层次的口腔医学教学过程中增设医患沟通教育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3.2 突破传统引入新型教学模式

口腔医学知识专业性很强,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之上的,而光有理论却不懂得活学活用肯定也是不行的。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教育理论板块与实践板块之间衔接都有脱节现象,学校往往都是安排学生上完所有理论课之后,或相关理论知识已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才统一安排去临床见习。由于时间差的存在,一些学生对刚学的理论知识不理解的地方无法及时通过临床见习来理解,又由于大专的口腔医学生自觉学习的可能性相对较差,当去临床见习的时候又很有可能已将所学理论知识忘得干干净净,所以笔者认为这样的安排是不科学的。对此,可以通过打通医学理论课与见习之间的界限,调整为上午医学理论课,下午去临床见习刚学习过的疾病,同时学习带教医生如何与患者沟通交代病情。

3.3 将医患沟通能力作为出科考核内容

每隔一段时间要求学生根据病种撰写沟通要点、方法、心得、并进行总结。临床实习期间的学习与以往的课堂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在医院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状态,没有随堂测试,也没有老师手把手地教你要学习什么,因而学生在实习期间很有可能只顾医学操作上的学习,而忽略了带教老师与患者沟通时的言语、语气等的学习。因此,为了与学生强调与患者沟通的也是一种必备的技能,与临床实际操作同等重要,将其医患沟通能力作为出科考核内容也是相当必要的。

综上所述,由于口腔诊疗的特殊性,以及目前我国医患纠纷又相对较多,结合大专口腔医学专业医患沟通培养方面相对滞后的教育现状和大专口腔专业医学生自身的特点,在大专口腔专业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患沟通技能培训是必不少的。随着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未来的口腔医疗必然是一个重视患者心理需求,最大程度降低患者对诊疗的心理恐惧、不安等情绪的和谐的医疗。

[参考文献]

[1] 吴勇,付帅,黎明,等.加强口腔专业研究生临床实习阶段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3):339-342.

[2] 朱丽德孜·托列别克,包尔江·帕提汗,刘海霞.综合医院口腔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讨[J].新疆医学,2015,45(4):551-553.

[3] 王丽娜,刘启成,史春,等.如何提高口腔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J].现代职业教育,2016(3):19-21.

[4] Makoul G. The SEGUE Framework for teaching and assessing communication skills[J].Patient Educ Couns,2001,45(1):23-34.

[5] Maguire P,Pitceathly C. Key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how to acquire them[J].BMJ,2002,325(7366):697-700.

[6] 陳国栋,刘江华,王梦瑶,等.医学生医患沟通教学改革的探索性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7,38(5):86-88.

[7] 李艳艳,李微霞.近10 年来国内医学生医患沟通文献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旬刊,2017(13):76-77.

[8] Manstead ASR,Wagner HL,Mac Donald CJ. Deceptive and Nondeceptive communications :Sending experience,modality,and individual abilities[J].Journal of Nonverbal Behavior,1986,10(3):147-167.

(收稿日期:2018-02-2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