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刘滢滢 刘涛
[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结果,了解其传染病感染情况,进而为传染疾病的防控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取该地区2017年相关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结果报告作描述性的统计分析。结果 2017年该地区食品公共场所人员的健康体检结果合格率为94.1%,其中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合格率高于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健康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性健康体检合格率明显高于男性体检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疾病中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种。结论 应提高对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的重视,做好疾病防控工作,相关从业人员应取得健康合格证以后再上岗工作。
[关键词] 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
[中图分类号] R19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8(a)-0159-02
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预防性体检管理办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规定中[1],明确表示了食品及公共场所的相关从业人员在上岗就业之前要做好健康体检工作;因为食品与公共场所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而作为从业人员要确认体检合格后并领取健康证才能上岗就业,确保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每年一次的健康再检查,对痢疾杆菌、皮肤病、沙门氏菌、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活动性肺结核等传染疾病的感染情况做到及时预防与控制[2],为卫生监督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因此,该文对2017年该地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结果做出进一步的探究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地区2017年相关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结果报告作描述性的统计分析,总计健康体检结果为25 103人,其中男性13 275人,女性11 828人,食品行业16 031人,公共场所行业9 072人。
1.2 检查项目
其中包括所有人员的痢疾杆菌、皮肤病、沙门氏菌、HBsAg、活动性肺结核等检查项目。
1.3 检查方法
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预防性体检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条例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对痢疾杆菌、沙门氏菌采取国际方法进行检测,对HBsAg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方法进行检测[3],在检查项目中的五项疾病,若有一项不合格则为体检不达标,不给予健康证;且相关人员不得从事有关食品及公共场所的工作。
1.4 统计方法
组间观察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数据采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男女健康体检合格率对比
男性合格人数为11 053人,合格率为83.3%;女性合格人数为11 419人,合格率为96.5%;两组数据计算可得,合格人数(χ2=9.595,P=0.002),总合格率为89.5%。经两组间数据对比分析可得,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女性健康体检合格率明显高于男性的健康体检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合格率对比
食品行业合格人数为14 657人,合格率为91.4%;公共场所合格人数为8 975人,合格率为98.9%;两组数据计算可得,合格人数(χ2=6.095,P=0.014),总合格率为94.1%。经两组间数据对比分析可得,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合格率明显低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5种疾病检出情况
参与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人员共25 013人,共检出传染病感染者547例,其中痢疾杆菌65人(11.9%)、检出率为0.3%;皮肤病34人(6.2%)、检出率为0.1%;沙门氏菌16人(2.9%)、检出率为0.1%;HBsAg阳性403人(73.7%)、检出率为1.6%;活动性肺结核29人(5.3%)、检出率为0.1%;5项传染疾病总检出率为2.2%。其中HBsAg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余4类病种,因而乙型病毒性肝炎要作为该地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传染疾病的重点防控对象。
3 讨论
3.1 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男女健康体检情况
在食品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中女性健康体检合格率明显高于男性,与相关报道均为一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多是由于男性在日常生活中与工作中相对女性压力较大,没有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注重个人及生活环境的卫生;同时多数人缓解压力的方式多是通过饮酒、抽烟或是玩游戏、打麻将等,当长时间处于一个复杂、纷繁的不良环境下,会使得各类传染性病原体以不同途径在從业人员不知不觉的情形下完成感染[4]。而对比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更注重和讲究自身及生活环境的卫生问题,多数女性在日常的活动区域相较于男性更简单;在这种情况下,病原体的感染途径有了局限性,因而女性感染传染病的几率比男性更少。
3.2 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情况
在食品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中食品行业的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合格率明显低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合格率;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①食品行业的从业人员在进行生产服务时,每天所接触到的人群较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更多,也更复杂;而不能避免的是这些人群中,可能隐藏着不自知的病毒携带者或是患有传染疾病的人,而这些病毒会通过空气、唾液、密切接触等途径完成疾病传染,从而使得食品行业的服务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合格率较低。②从业人员中可能存在自身不知情的病毒携带者,或者是患有传染疾病者,这一类从业人员在进行食品生产与服务工作时,在没有严格的卫生管理标准与专门卫生管理部门的监督下,会使其病毒、病原体通过空气、手、眼泪、身上的黏附物、鼻涕等各种途径传播到食品上[5],这样导致了其他人员在食用过程中被传染病毒所感染。③从事食品行业的服务人员多数时外来打工人员,由于食品行业工作门槛较低,因而导致人员流动性较大、从业人员构成相对复杂,在日常生活住宿环境中常为多个人员共同租住在一套房屋,拥挤的居住空间加上较差的生活环境,这也是导致传染性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和因素。而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一般均在宾馆客房、商店、博物馆、铁路客运等场所从事工作,这些场所相对人员密度较低,对于环境卫生也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和规范,而这类从业人员的工作也相对稳定、经济条件良好、卫生意识更强,因而自身生活条件及身体健康更好;传染性病毒传播的途径减少,从业人员被感染的几率也大大降低。
3.3 从业人员5中疾病检出情况
在食品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中,被感染的病毒包括痢疾杆菌、皮肤病、沙门氏菌、HBsAg、活动性肺结核等,其中HBsAg阳性在健康体检结果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种;HBsAg本身并不具备传染性,但当它出现时常常伴有乙肝病毒,因而它也是从业人员感染乙肝病毒的一个重要指标[6];HBsAg通常存在与人体的汗液、血液、眼泪、唾液、鼻咽分泌物等中,传染途径多样,对人们的肝脏有较大损害,在临床中多表现为呕吐、乏力、食欲减退及恶心等状,若HBsAg发生恶变,还会引发肝硬化、肝癌等;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食品与公共场所中由于:①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比较广泛,从业人员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密切的生活接触,而口口传播也成为了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传播方式。②当前在临床治疗中,由于乙型肝炎难以被彻底根治,导致其临床治愈率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比例,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实现临床治愈,根治它仍然是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难题;因此从业人员的在感染HBsAg后,若机体免疫力较低,且外界条件允许的情形之下,乙型肝炎复发的几率往往很高;在对比之下,肺结核等疾病虽顽固但若得到及时治疗是可以实现彻底治愈的。这也是导致HBsAg阳性率会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提高对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重视,加强健康体检工作的进展,做好HBsAg等传染疾病的感染工作,对确保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4 建议
针对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结果的研究结果,对做好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提出以下建议:①口口传播是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因而唾液的作用不可忽视;②基于肺结核的空气传播,在公共场合中传播率较高,因而要做到及时发现并隔离实施治疗;③肠道传染病原菌以及沙门菌的感染会引起从业人员腹泻或是食物中毒,治愈后可恢复工作,患痢疾人员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停药2周后大便培养3次阴性可恢复工作[7];④加大对从业人员卫生知识与传染疾病的相关知识宣传,并建立考核制度;⑤建立专门的卫生与健康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⑥完善和加强对监管人员的统一、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 刘伟华.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7,11(15):677-677.
[2] 邓肖英.2010~2011年某县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肺结核的检出情况[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794-795.
[3] 韦宏珍.预防性健康体检中沙门菌检验方法的探導[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A1):117-118.
[4] 黄晓琴,陈金珠,林元姑.从业人员体检中健康教育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9):2700-2701.
[5] 李淑波,庞武元,刘建军,等.2011—2015年北京市昌平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7, 33(12):1676-1678.
[6] 章红顺.2013-2015年溧水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结果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6,27(12):933-935.
[7] 黄会丽.2010-2015年通许县餐饮和公共场所服务从业人员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7, 28(8):615-616.
(收稿日期:2018-05-0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