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校企合作实践中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4-04-24

黄海焕

摘要:我国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人才模式及教学质量方面的研究日益成熟,尤其是教育模式的创新──校企合作,给了学生提前参与实践的平台。但是现实实践中,这一模式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着校企合作不深入,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等问题。应积极通过政府促进校企深层次合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校企转变观念、加快校企合作体制创新,营造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围,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等职业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9-0230-01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政府大力提倡在职业教育中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对职业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学生学习理论教育并且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巩固学生适应岗位需要的技能,促进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发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得学生在深化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生产技能,提高学生的生产工作技能;通过实际的工作训练,在应聘就业方面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实践的平台上,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较早的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好的规划。学校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满足学校和社会的需求,实现自身组织的发展。企业节省了生产运营成本,为企业储备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校企合作是学校、企业谋求共同发展的最有利模式,是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最有效的途径。但是,我国这种办学模式还在探索阶段,尚不成熟,存在许多问题,所以,研究探索校企合作高等职业教育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需求。

一、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层次难以深入

现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合作不深入,属于浅层次的合作。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的是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它决定了高等职业院校需要实施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的方式;校企深度合作的最终目标是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的“互利多赢”。目前,高校多是仅以学生就业为校企合作的目的,观念上就对校企合作的理解不深入,影响了校企合作的质量。有些高职院校水平有限,不能真正的了解企业的需求,使得深度合作存在困难。有些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纯粹源于自身利益,扩大生源,提高知名度,或者是自身组织的发展利益,无法使得校企合作成为真正意义上深层次的合作。从企业角度看,合作的积极性不高,认为其经营效益好即可,所以对于人才培养方面还不是很敏感,不愿意花费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和合作的积极性都不高。大部分校企合作还普遍停留在高等职业院校只与企业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等方面进行单项合作或者只简单的进行教学设备的捐赠、实习基地的提供、员工培训等层面,最终所谓的深度合作也只是浅层次、低水平的合作,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难以实现,与校企合作的实质意义相差甚远,办学的整体效益无法实现。总之,从整体情况来看,校企合作合作制度还及待完善,深度合作的理念还有待加强。

(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落后

教育观念陈旧,职业素质培养不足,使得校企合作下培养的人才职业意识淡薄。国内教育采取以思想政治工作代替职业素质的培养,结果导致“一方面,将一些空洞的、不切实际的‘思想当做职业素质的内容强加给学生;另一方面,又把一些原本属于职业素质的内容当做‘好人好事去宣扬,人为的导致学生素质的混乱。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也仍然是一种“饭碗”式教育,使得学生很难顾忌职业精神培养,面对社会高科技化,信息化,知识化,竞争国际化等趋势以及保持对职业的热情。

(三)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学校由于学历、代课资历、工作经验等问题,很难寻找到适合的企业技术人员入校讲学,而符合要求的技术人员少之又少甚至供不应求,这就造成了两者间相互需求的脱节。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师还相当匮乏的,存在着专业课老师由文化课教师担当,这些老师专业理论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差,而且一些专业的老师也存在不能及时更新知识的问题,且职教的培训较少,导致前沿的专业知识无法传授给学生。

(四)职业教育投入不足,校企合作法律政策不完善

教育经费是保障职教事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目前我国的职教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成为困扰我国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还远不及发达国家的投入力度,再加上企业由于技术创新突破的难度逐步增大,投资高科技的风险逐步增强,在资金、人员、政策等方面又缺乏国家的有力支持,在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时,企业并不愿意甚至不敢大量投入资金,以免制约企业的发展。所以,导致教学设施、教师资源、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的效果大打折扣。

目前,我国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使得学校和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蹑手蹑脚,顾虑重重。没有切实的相关政策的支持,校企合作的进程会明显变慢,常出现学校热情度极高、主动参与,而企业反应冷淡、消极应对,导致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难以持续。在教学和科研领域,由于缺少具体的施实方案和监控制度,企业的加入更多的只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参与其中发挥其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

二、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政府促进校企深层次合作

政府在促进校企合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首先要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降低个人,学校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成本支出水平,改变我国职业教育供给短缺的现状。其次还应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制度,完善行业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对企业创办职业学校给予指导和帮助,参与高职院校培养方案的拟定、专业的开设、教学的改革、实训基地的建设、学生实践、教师进修等,结合自身实际需要与学校共同完善。最后,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外的相关法律政策及重视程度值得我国政府借鉴,政府从立法的层次,对校企合作进行政策上的支持,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政府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的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完善全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网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全国职业教师的培训教育,为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的高质量师资队伍奠定基础,同时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政府应当提高教师工资福利,使得教师专心于教育。

(三)促进校企转变观念,加快校企合作体制创新

促进校企观念的改变需要政府营造相应的合作氛围,使得校企双发充分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及价值,同时加大宣传,在社会中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校企合作发展进程。对于学校来说,应该深刻理解校企合作的实质与内涵。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他们对职业的热情,对职业的信心,对职业成功的向往,充分认定社会责任,培养真正具有职业精神的职业人才,及时捕捉社会变动需求,具备世界眼光和战略眼光,预见性的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从观念上,深刻认识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内涵。企业需要改变观念 积极的投入到校企合作中,虽然短期内无法见到经济效益,但是长久来看,校企合作,为企业人才储备以及技术产品的创新奠定基础,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获得的利益远远大于投入。

三、结束语

校企合作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办学模式,对于其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关注,要致力于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校企合作的氛围,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史 宏.构建产教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C].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7:224-230.

[2] 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国际比较 [J].高教探索,2004(4).

[3] 张自强.走出职业教育的攻击短缺与需求不足的两难困境[J].科技导报,2012(5).

[责任编辑:谭志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