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影像诊断实验课中的应用探究

时间:2024-07-28

孙继平 刘永广 潘博 马天虹 梁爽

[摘要] 目的 探讨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课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将 120 名学生随机分为支架式教学模式班(实验组)和传统教学模式班(对照组),效果評估通过闭卷理论测试、影像阅片及问卷调查方法相结合。结果 理论成绩结果显示,支架式教学模式班与传统教学模式班试卷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资料结果判读方面,实验组对比对照组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准确。多数学生认为支架式教学模式更加能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结论 支架式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影像诊断学学习效果更好,能够明显提高影像诊断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支架式教学;实验课;医学影像诊断学

[中图分类号] G712;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3(a)-0155-02

医学影像诊断学作为医学诊断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是集实用性及应用性的学科,影像诊断实验课作为影像诊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掌握影像知识并进行临床工作转化的重要任务,传统实验课教学模式多以直接讲授式为主,单纯而直接阅读大量包含难以理解知识的影像图像,形成死记硬背模式,并且学生及老师易感枯燥无味和疲劳厌倦。该研究为探讨模型任务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对影像诊断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影像诊断兴趣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力争为学生构建并找到适用于临床的思维模式。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该校2015级医学影像学学生共120人,并将其随机分为4个班,每班30人,每3个人分为一个小组,入组前学生成绩差异不大。

1.2  研究方法

由于影像诊断学各系统中呼吸系统疾病最复杂,且内容多,所以该研究以呼吸系统为例。(1)传统教学:根据大纲进行设计多媒体课件设计,并插入动画、图片等。(2)嵌入式教学:教师根据课程大纲要求,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基本理论知识,明确课程的目标以及实验所需的辅助知识。教师对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设计、构建设计方法及构建框架,并做到所构建的每个支点足以发挥作用来实现目标。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将实验的目的、实验所需的基本知识及课程能够达到的实验效果的告知学生。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于之前设定的问题回答优秀者,给予激励及表扬,并鼓励其他同学。(3)教学效果评价。采用理论成绩比较、影像阅片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改革进行效果评估。①理论成绩:利用闭卷考试方式进行测试,根据大纲要求由外校教师进行命题并统一考试,其中选择题占40分,理论知识记忆题占30分,理解应用题占30分,总分为100分。②影像阅片:由外校教师选取几个典型影像图片,根据学生对图像描述如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内部、结论等进行记分,共100分。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自主学习、知识体系完整性、沟通与协作能力等,并采用不记名方式消除学生客观因素,调查表全部回收并进行统计。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考试成绩

支架式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及其分数段情况对比如下,见表1。

2.2  影像阅片

支架式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的阅片考试成绩结果对比情况如下,见表2。

2.3  问卷调查显示

80%多数学生人认为支架式教学组学多数生认为支架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思考能力、临床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但是20%亦有学生表明不支持支架式教学模式,其中15%学生认为支架式教学方法占用过多业余时间。

3  讨论

目前国内的教学模式多采用传统讲课、授课方式,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占着主导地位,学生们通过教师的讲解被动接受知识,学生感觉枯燥、无新意、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能动性差、不积极、不主动,在教师耗费较多时间、精力的情况下,效果却不理想。支架式教学模式是教师的角色转变为知识构建的设计者及辅助者[1],通过搭建脚手架方式、进入情境、独立研究、协作学习和学习评估五个环节展开教学[2],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学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支架式教学模型有利于引导学生能力体系的构建,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实现。

支架式教学作为构建主义理论的重要教学模式[3],支架式教学模式起源于建筑工程行业,用于房屋修筑时提供工人站立的平台,该平台帮助他们逐步建立房屋,然后这个支架被撤走,在教学中应用支架式教学能够体现其工具属性及发展性,在教师教学进程中,反复让学生经历搭建支架、退出支架的过程,完成教师任务的责任转移,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的依存性逐步退去,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指导和修正激发其对更深层次目标的探究,引发学习反思,促使学生逐步完善学习能力体系的构建及元认知能力的实现。基于解剖模型任务的支架搭建,引导学生对解剖学知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解剖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将解剖学知识与疾病发生的病理学进程,可能出现的影像学表现、递进的临床体征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产生学习内需→内化学习技能→应用能力及知识转化→形成自主式学习,通过教师对模型任务的相关标记方法,相关系统知识的关键性特征,帮助学生识别任务完成性、完整性、准确度的差异,形成知识点修正及效果评价,支持学生继续完成任务,引导学生应用的能力的知识转化,引导其认知模式,完成多学科的杂糅及整合,构建学生的临床思维模式[4]。

该研究理论测试成绩显示支架式教学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且多数学生理论成绩在70~89分之间,这表明支架式教学模型能够使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在影像阅片的书写方面,支架式教学组相比传统教学组学生平均分数更高(P<0.05),表明支架式教学组较传统教学组学生在报告书写更加完整,有逻辑性。在调查问卷结果中,支架式教学组学多数生认为支架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思考能力、临床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但是亦有学生表明对支架式教学方法不支持,分析可能原因是:①支架式教学需要学生课下查阅文献及书籍,来了解及掌握基本知識,这将占用学生的业余时间;②部分学生比较习惯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听课的学习模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所以不能适应支架式教学的上课方式;③学生简单记忆教师的操作,进行重复,不认真考虑细节,以达到实验目的[5]。解决办法为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准确评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对应制定适合的支架及方案,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况下吸收知识,能够更好地提高此类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支架式教学比较适用。而且教师在评价学生所构出的支架时,注重过程效果,给予一定的激励及赞扬,不能一味指责不足,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

影像诊断教学实验课中,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采取嵌入式教学模式,使影像、临床、病理及解剖知识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获取更多自主学习技能,培养学习兴趣,激化学习内需,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对疾病的多角度理解,形成背景性经验,并解决影像诊断实验课教学模式的单一和枯燥,提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起指导、指引作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及自我学习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提高,达到所期望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谢庆,梁贵书,葛玉敏.建构主义支架教学法应用中的两个关键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84-85.

[2]  王萍芳.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9):267-268.

[3]  张玉瑜.“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4]  姜永常.知识构建成长的动力需求与能力生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4):19-23.

[5]  炎士涛,赵明富,李士勇.支架式教学在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0):85-8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