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国际化教育教学提升再生医学人才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4-07-28

王晓琛 王远 陈波宇 郝莎

[摘要] 我国再生医学的教学体系尚不完善,为了适应教育服务与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该文以国际化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从师资队伍、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三方面探讨再生医学人才建设的规划。

[关键词] 国际化教育教学;再生医学;人才建设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3(a)-0197-02

Thoughts o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 Talents by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ANG Xiao-chen, WANG Yuan, CHEN Bo-yu, HAO Sha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Institute of Hemat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Tianjin, 300020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system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 in China is still not perfect.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ducational service and compound talent train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 talents from three aspects: faculty, academic exchange and talent training planning.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generative medicine; Talent construction

中國医学科学院设立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二级学科,目标于将培养国家亟需的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人才规范化、规模化,满足我国对日益增长的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人才的需求[1]。学科规划以培养干细胞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创新型人才、核心技术人才以及干细胞临床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科研究范围包括干细胞基础研究、临床前应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为创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多学科交叉和技术整合的研究模式,构建高水平技术平台[2]。

该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再生医学人才建设的规划:①师资队伍:形成一个学科方向覆盖面广,活跃而且充满探索创新精神的指导教师团体,研究内容着重前沿目标,教学形式自主灵活,开放沟通,偏重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②学术交流:旨在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搭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高端学术论坛,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在学科内部促进学术信息沟通;对外建立互访交流机制,促进跨学科的信息沟通。将该学科的社会效应,形成稳固的金字塔体系。通过多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将该学科建设成为一个我国干细胞研究方面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③人才培养:学科不仅关注学科建设的前进路径,也关注广大青年科研人员的人才培养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1  积极引进国际专家兼职、全职教学工作

为进一步提升学科的研究水平和竞争力,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院所)于2014年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引进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与移植专家依马秀夫教授,全职在院所工作。依马秀夫教授的专长领域是造血干细胞的正常和异常造血,如造血干细胞的单细胞移植、单个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诱导、造血干细胞的不对称分裂及其造血干细胞的谱系分化等。2014年至今,依马秀夫教授获得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个国家级项目资助,获得超过1 000万元研究经费,这为他进一步开展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依马秀夫教授获得“海河友谊奖”(“海河友谊奖”是市政府为表彰在天津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立的最高荣誉奖项,从2006年开始,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10名)。并作为“海河友谊奖”获得者在2018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接受采访[3-4]。依马教授参与多年研究生干细胞生物学课程及实验血液学课程授课,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在《Stem Cell Reports》(IF:7)上发表关于造血干细胞体外功能与数量调控的高水平论文一篇。

院所还引进了多位国际造血干细胞领域顶级专家作为兼职研究员,定期为研究生授课,指导研究生科研工作。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细胞及再生生物学系Emery Bresnick教授长期致力于研究遗传基因及表观遗传修饰在正常造血分化及血液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同时还是威斯康辛大学医学院血液科、肿瘤科兼职教授,威斯康辛大学血液研究中心以及癌症基因研究中心主任。Bresnick教授在国际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曾任美国血液学年会(ASH)红细胞委员会主席、科学事务委员会委员,实验血液学年会(ISEH)科学规划处主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红细胞和白细胞研讨组组长等。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院Liran Shlush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人白血病克隆演变方面的研究,多篇文章发表于《Nature》(2014, 2017,2018)和Blood等杂志上[5-6]。两位教授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被聘为院所兼职研究员,每年定期为研究生授课,内容包括造血干细胞恶性转变及白血病克隆演变等领域最新进展。

2  加强所院与国际学者学习交流

自2008年起,院所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天津国际干细胞论坛”,邀请到“克隆羊之父”、英国皇家学会与英国皇家医学会院士Ian Wilmut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国家医科院两院院士、国际干细胞学会主席Irving Weissman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国家医科院两院院士、骨髓干细胞龛发现者David Scadden教授,脐带血干细胞发现者及世界上首例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专家组成员、曾任国际实验血液学会主席与美国血液学会主席Hal Broxmeyer教授,癌症干细胞概念奠基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John Dick教授等一批国际著名专家,为国内外干细胞领域研究人员搭建了一个高水平沟通交流的平台,有力推动我国的干细胞研究工作的发展,并逐渐形成独有的国际会议品牌[7]。院所每年举办不同专题的血液高峰论坛,为国内外血液学届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截至2018年,院所已连续举办10届血液高峰论坛。

此外,院所的“血研所大講堂”系列为研究生及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2011—2018年期间,来院所交流讲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累计3人次,国际著名学会主席21人次,国际著名杂志主编、副主编4人次,国外知名专家累计100余人次;邀请到的两院院士累计12人次,国内知名专家累计70余人次。这些学术讲座为青年科研工作者对专业知识的深入了解提供了与专家直接交流的难得机会。

院所近几年在国际生物学顶尖特别是血液学领域杂志上发表过造血干细胞相关的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在《Nature Genetics》上首次报道H3K36三甲基化的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D2的遗传突变与白血病干细胞维系相关文章,与在Nature(《自然》)以长文章(Article)发表了小鼠造血干细胞发育全程单细胞水平的深度解析的文章,受到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和多个学术杂志的介绍,实验室的学术影响也进一步得到[8]。

同时,越来越多国家的学生学者希望来到院所学习交流。迄今为止,院所已培养过法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博士后。截止至2018年,院所已举行过8届优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3  人才培养

院所与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院,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美国希望之城国家医疗中心、迈阿密大学、圣洁德儿童研究医院等国际顶尖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旨在开展今后更深层次的合作研究,特别是优秀青年科研人员及学生培养。

2018年10月,院所与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院正式签署了“中以联合实验室”协议书,在院所的支持下,博士研究生苏敏华获得国家公派留学奖学金资助,已在魏茨曼科学研究院开展白血病克隆演变的长期合作。中以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将继续支持双方联合培养学生。

2017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牛津研究所在刘延东副总理的见证下成立,这是牛津建校800多年来首次允许由外部机构在其校园建设的研究单元,也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发挥“国家队”作用,打造中国医学研究融入世界“前沿高地”的一项探索。研究所的成立旨在推动对疾病的认识和研究新的疗法,同时依托研究所吸收中国最好的医学生加入,为顶尖医学生提供国际培养平台。在此背景下,来自院所的博士毕业生李荣博士于2018年秋季前往牛津大学Adam Mead实验室开始博士后研究工作。

此外,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与英国剑桥大学开展了单细胞水平正常及疾病条件下造血干、祖细胞的转录组图谱,以及其他干细胞转录谱方面的合作,并于2018年10月召开了第一次中英双边会议。在此基础上,双方合作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支持第二次双边会议于201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召开,并邀请两国更多院校的干细胞科研人员参与。以目前合作为纽带,促进多学科、多院校的合作和交流,大力扶持和培养青年科技骨干,造就出一批优秀的干细胞研究领军人才。

综上所述,将继续从以上三个方面,长期加强再生医学人才建设,旨在形成一个重量级的、能够和国外干细胞研究实体相抗衡的、覆盖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国家级重点学科。

[参考文献]

[1]  凌敏,邝晓聪,孙健,等.医学院校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8,7(12):154-155.

[2]  范振海,王达利,章涛,等.医学研究生干细胞课程的创建与教学实践[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8,10(2):190-192.

[3]  天津市外国专家局.10名外国专家喜获“海河友谊奖”[J].国际人才交流,2014,5(10):63-63.

[4]  潘延军.十位外国专家获天津市2010年度“海河友谊奖”[J].国际人才交流,2010,7(10):54-54.

[5]  Hewitt K,Kim DH,Sanalkumar R,et al.Declined Presentation: From a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cistrome to novel regulators of hematopoiesis[J].Experimental Hematology,2014,42(8):S38-S38.

[6]  Mciver SC,Hewitt KJ,Gao X,et al.Dissecting Regulatory Mechanisms Using Mouse Fetal Liver-Derived Erythroid Cells[J].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2018,1698:67.

[7]  Mentoring the Next Generation: Irving Weissman[J]. Cell Stem Cell,2018,22(2):151-152.

[8]  Zhao Z,Yu Y,Meyer D,et al.Prevention of early flowering by expression of Flowering Locus C requires methylation of histone H3 K36[J].Nature Cell Biology, 2005,7(12):1256-126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