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刍议对职业病患者的护理管理

时间:2024-07-28

徐佳红

长春市第二医院护理服务中心,吉林长春 130062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1]。当前,职业病危害人数多、患病数量大,且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同时又给病患家庭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影响长远,因此,积极进行职业病治疗与护理迫在眉睫。职业病的构成特点也决定了职业病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职业病病患从事职业、文化程度等的不同,给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病患对多样化个性化护理的需求也日渐成为护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单纯倚重药物的治疗方法已经被淘汰,必须将以药物为主的对症治疗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治疗相结合。该研究为探讨对职业病患者的护理管理,提高护理水平,促进患者康复。于2015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患者中抽取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体系化护理管理模式,得到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于该院治疗的患者共7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女性19例,男性20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3.0±3.08)岁;观察组患者女性21例,男性18例,年龄27~67岁,平均年龄(45.0±1.7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大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开展护理工作。观察组:观察组患者进行体系化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 建立健全日常护理工作管理体系 职业病治疗与其他临床疾病的治疗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涉及到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等多个学科,在治疗方法与护理方面也面临诸多难题,建立一个完善的日常护理工作管理体系是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2]。

首先,明确护理工作者的工作职责,将“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着想”的服务理念真正落实、时刻贯穿于所有的护理工作中。其次,加强护理工作者关于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的培训,必须做到态度严谨、自身能力过硬。最后,建立合理的护患关系,建立护患共同参与的相处模式,耐心细致帮助患者分析病情,进行有效的沟通。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竭力为患者提供规范、优质的服务,实现从入院到出院以及出院以后的康复这一连续、整体的护理,达到全程优质服务的护理目标。

1.2.2 注重职业病患者心理健康管理 职业病患者除了有临床症状、体征外,还发生多种心理变化,其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职业患者的病情有着直接的影响[3]。尤其是患病人群中占大部分的一线生产工人、农民工等,他们处于弱势地位,大多数患者入院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无助、悲观、孤独等心理问题,针对患者的心理变化,护理人员必须抱着理解与尊重患者的态度,与患者建立平等的护患关系,正确疏导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严重程度与治疗状况,取得患者的信任与依赖,使他们心理得到平衡。

职业病多为慢性病,病程长,需要长期治疗,医护工作者根据患者不同的情绪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对职业病患者的恢复及延长职业病患者的寿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2.3 组织职业病患者健康教育培训 将职业健康教育常规化、制度化,定期开展职业病健康教育宣讲工作,让患者明白职业病的产生原因,如何应对其工作环境中存在的不可避免的有害因素,做好自我保护。针对职业病患者工作中接触到的特殊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分析总结,以浅显易懂、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同时护士在患者入院、治疗、护理、巡视等环节多次、反复及时宜教。

1.3 指标评价

研究结束后,针对所有患者开展“护理效果满意度”为主题的问卷调查,同时评估患者身体恢复情况,并以差、良好、优秀评价。满意度评价标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总优良率=(优秀+良好)/(优秀+良好+差)×100.00%。

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100.00%。

1.4 统计方法

整理两组研究结果,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身体恢复情况

对比分析两组职业病患者身体恢复状况,观察组患者身体恢复的总优良率97.44%,对照组总优良率74.36%,观察组患者身体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身体恢复情况比较[n(%)]

2.2 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度分析

两组数据总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总满意度为61.54%,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4.8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中国的职业病主要呈现5大特点:①危害人数多、患病数量大;②职业病危害分布行业广泛;③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④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危害往往被疏忽;⑤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影响长远[4]。因此,积极进行职业病治疗与护理迫在眉睫。

职业病的构成特点也决定了职业病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职业病患者从事职业、文化程度等的不同,给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病患对多样化个性化护理的需求也日渐成为护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单纯倚重药物的治疗方法已经被淘汰,必须将以药物为主的对症治疗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治疗相结合。对职业病的治疗要坚持如下原则:①对症治疗,消除或减轻毒物损害主要系统(器官)所致的病理变化;②支持治疗,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重视心理治疗与康复治疗;③预防性治疗,预防可能发生的各种病变,妥善处理治疗矛盾[5]。一方面,建立健全日常护理工作管理体系,对患者日常护理中更加小心谨慎,另一方面,重视职业病患者心理护理,调动患者应付疾病的主观能动性,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职业病患者的康复起到健康促进作用。

在职业病人群中占大部分的一线生产工人、农民工等属于弱势群体,大多数患者入院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无助、悲观、孤独等心理问题,这些患者因患上职业病而认为自身成为了家庭的负担,又因对职业病相关法律的不了解而很难得到应有的相关赔偿,这一部分患者应作为重点护理对象,针对患者的心理变化,护理人员必须抱着理解与尊重患者的态度,与患者建立平等的护患关系,正确疏导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严重程度与治疗状况,取得患者的信任与依赖,使他们心理得到平衡。

该研究通过建立“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着想”为服务宗旨的护理管理体系,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与临床护理技能;同时注重患者心理护理,进行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时消除患者消极情绪;此外,将职业病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从多方面护理患者。

该研究得到以下结果,经体系化护理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评估以及患者身体恢复状况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通过对职业病患者在日常护理、心理护理、教育宣讲等方面的加强,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情况的满意度,促进了患者身体恢复,及时规避了护理风险,得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1]林晓维.综合护理干预在职业病患者心理康复中的应用[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7(2):108-109.

[2]叶王婧.职业病患者情绪障碍分析与心理护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16):157-158.

[3]李洪美,刘文,赵金芳.探讨心理干预在职业病患者护理中的措施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24):239-240.

[4]倪红珍.职业病体检门诊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防范[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6(2):80-82.

[5]招嘉虹.图解我国2010—2014年职业病报告[J].现代职业安全,2016(2):108-10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