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群组管理模式在我国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时间:2024-07-28

刘莉华,梁燕冬,刘志红

1.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广济医院健康体检科,广西贺州 542899;2.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广济医院科教科,广西贺州542899

群组管理模式在我国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刘莉华1,梁燕冬2,刘志红1

1.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广济医院健康体检科,广西贺州 542899;2.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广济医院科教科,广西贺州542899

进入新时期后,非传染性的慢性病构成了最重要的一类健康威胁,该类疾病也占用了最高比例的卫生资源。在管理慢性病的过程中,群组管理应当属于实效性较强的一类管理模式,因而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早在上世纪末,发达国家就开始尝试着在治疗慢性病领域中引入群组管理,在此基础上也获得了突显的实效性。近些年来,慢性病患者逐步表现为增多的趋势,这种现状也在客观上突显了群组管理的价值与意义。对于此,该文探析了慢性病管理运用群组管理的基本思路以及具体内容,对此进行了综述研究。

群组管理;疾病管理;慢性病

在现阶段的慢性病管理中,群组管理应当构成实效性较强的一类模式。群组管理在本质上应当构成新型的个体诊疗以及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转变了单一性的随访与诊疗方式[1-3],因此值得在各类患者中推广运用。群组管理具有显著的针对性特征,不同类型的医生只针对特定群体的患者来提供服务。通过运用群组管理的模式,患者不仅可以接受来源于临床医生的诊疗与引导,同时还能获得来源于家庭治疗师、健康教育人员、社会工作者、心理医生及家属的全面支持[4-7]。相比于单一性的自我管理,针对糖尿病开展的群组管理具备更明显的患者管理优势,这是由于群组管理在本质上开创了新型的诊疗答疑模式。在长达一年的跟踪调研中,针对社区开展的群组管理予以全方位的研究。

1 群组管理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

从基本内容的角度来讲,群组管理指的是密切结合多种类型的患者,对此展开针对性较强的个体诊疗以及健康教育。从基本特征的角度来讲,群组管理具体包含了医生中心以及患者中心的两类模式。在这其中,建立于患者中心基础上的群组管理表现为较广的参与性特征,在这其中含有医生、药剂师、营养师、护士及其他相关人员,这些人员具体负责全方位的健康教育。通常情况下,针对各个组别都要分派20名或者更多的患者,对此设计为2 h左右的每日活动时间。具体在开展日常活动时,基本形式应当包含健康教育、个体诊疗、热身运动以及互动问答。

相比于患者中心的群组管理,建立于医生中心基础上的模式设置了不同的分组根据。具体而言,在开展群组分类时应当把医生人群设计为最基本的分组根据。通常情况下,群组管理应当设计为90 min的活动时间,各组分别选择10例或者较多的患者。在各个星期的时间段内,不同组别的患者还能展开实时性的交流与互动,以此来突显患者之间的相互扶持。相比于其他模式,群组管理表现为灵活性更强的管理模式,患者可以视情况接受开药、随访、化验检查或者问题讨论等多样的方式。

2 慢性病管理运用群组管理的基本思路

2.1 针对糖尿病管理

在各种类型的慢性病中,糖尿病最早推行了群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也表现为常见性的特征。对于此,学者凌枫通过运用小组试验的方式验证了对于糖尿病施行群组管理的价值与意义。具体的措施为:患者与医护人员共同构成团队小组,运用相互探讨与密切交流的方式来完善群组管理。调研结论可以显示:群组管理适合运用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在此前提下突显了控制血糖、降低血糖以及改善健康的综合价值。

学者王如然在为期1年的群组管理中获得了如下调研结论:通过开展全方位的群组管理,糖尿病患者拥有了更健康的日常行为模式,在此前提下尝试着完善自我管理。例如多数患者都能自觉展开血糖监测,对于注射胰岛素与服药方法都能予以全面掌握。一旦遇到血糖较低的状况,那么患者也能依照相应的流程予以处理。对于患有糖尿病的多数患者而言,都能运用群组管理的模式来控制空腹血糖,因此表现为良好的控制性特征。在随机分组的基础上,选择了100例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对其可以分成对照组以及治疗组的两个组别。针对对照组而言,不加任何的群组管理干预,而治疗组的患者则进行以群组管理为主的社区糖尿病综合干预,其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饮食指导、运动指导以及用药指导等。结果:治疗组患者无论在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还是在血糖的控制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由此可见:对于糖尿病的患者,运用以群组管理为主的社区糖尿病综合干预模式不仅非常的安全和可靠,且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十分明显的积极意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糖尿病患者管理模式。

2.2 群组管理在高血压病管理中的应用

俞华琴等[8]将筛选出的农村高血压高危者16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发放高血压相关知识手册,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运用群组管理策略系列健康教育活动,结果:干预后,干预组低盐饮食、低脂饮食、合理锻炼情况的百分率及血糖、血脂、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群组管理策略对农村高血压人群进行健康管理,可以提高其对高血压的认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最终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毛秀玲等[9]选取该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自我管理,观察组采用群组管理方式进行自我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量表、自我效能量表(GSES)和Morisky服药依从性评分。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量表、GSE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钟巧诗等[10]选取138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确诊时间分成常规管理组(A组,n=69)和群组管理组(B组,n=69)两组。结果干预后,两组居民各血压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SES评分则显著提升,其中B组改善幅度大于A组(P<0.05);B组居民生活习惯较干预前明显改善A组居民生活习惯同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居民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及血清胱抑素C阳性率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其中B组改善幅度优于A组。研究表明:对社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居民予以群体管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其治疗信心,对降压、稳压及改善肾功能具有积极影响[11-13]。

2.3 群组管理在其他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群组管理在我国除了成功应用于糖尿病和高血压为主的慢性病管理外,还运用于以下疾病的管理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脑卒中[14-15]、乳腺癌[16]、结直肠癌[17]、COPD[18]、抑郁症[19]、上肢骨折[20]、女性尿失禁[21]等。该院开展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群组管理,也取得满意的效果:选择200例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中确诊为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按单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在其体检报告中给予医生建议,干预组除了在其体检报告中给予医生建议外,还实施群组管理干预。实施群组管理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血尿酸水平明显得到改善,痛风、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实施群组管理干预,对高尿酸血症患病血尿酸水平及相关疾病的控制有临床意义。

3 新型管理模式的优势

针对不同类型的慢性病都可以展开群组管理,这项管理表现为显著的应用价值,因此也突显了独特的技术优势。从现状来看,群组管理可以划分为多样的模式,因此弥补了传统模式的弊病与缺陷。具体而言,群组管理从根源上转变了单一的随访模式以及患者就诊方式,有助于节省就诊时间。在同个组别之内,患者还能获得来源于家属与病友的全面支持,而不仅局限于医护人员对其进行的支持。由此可见,群组管理为更多患者提供了密切沟通以及相互交流的宝贵机会,确保患者都能迅速了解自身的病情根源所在,然后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措施来缩短就诊时间并且降低就诊费用。在特殊情况下,针对收入较低以及教育水准较低的慢性病患者,群组管理也可以为其提供实时性的相互探讨机会,对于患者承受的忧虑与其他不良心态进行了全面缓解。

除此以外,群组管理还能用来提升心理健康的层次,对于各种类型的患者都可以适用。患者在出院后,仍然可以选择群组管理的模式来提升自身的健康状况。经过较长时期的密切交流,慢性病患者就能拥有更强的健康意识,对于疾病治疗也会表现为更强的依从性,进而逐步拥有更健康的日常习惯。因此可以得知,群组管理本身具备显著的社会价值,适合在各种类型的患病群体中推广运用。

4 具体开展群组管理时的要点

早在刚兴起时,社区医生主要负责推行群组管理;在此过程中,护士负责联系社区内部的慢性病患者,因此起到了协调作用。然而实质上,这种模式表现为突显的局限性特征,因而不利于提升群组管理的综合效率。经过较长时期的演变与发展,新型群组管理密切结合了护士与社区医生。具体的措施为:护士应当开展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对此拟定明确的教育规划,在此前提下展开体系化的健康知识讲解。在反复演练的基础上,就能顺利解答慢性病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而在最大限度内缓解了慢性病患者承受的焦虑以及痛苦。由此可见,新时期的群组护理有助于密切结合医护人员以及慢性病患者,在提升满意度的同时也充分尊重了患者,进而构建优质的护患关系[22-24]。

例如:针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全方位的群组管理,护士扮演了健康教育的关键角色。具体在推行群组管理的全过程中,护士首先就要拟定明确的管理规划,针对体系化的糖尿病知识予以全面讲解。具体在注射胰岛素的过程中,护士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具体注射动作,对于动作中的偏差进行全面的纠正。对于注射胰岛素涉及到的动作要领予以认真讲解,确保患者都能运用更合理的方式来注射胰岛素,进而有序控制自身血糖。此外,护士还应当致力于提升患者本身具备的用药依从性,对于心理状态以及日常习惯进行全方位的转变。针对患有慢性病的患者,应当指引患者逐步树立信心,进而消除潜在的恐慌心态。针对患者表现出来的焦虑心态,应当耐心倾听患者本身的心声,然后予以及时的疏导。由此可知,群组管理在本质上拓宽了护理范围,护士在这其中应当充当组织者、咨询者以及协作者。

5 小结

经过分析可知,群组管理有助于重数慢性病患者本身的信心,对于困惑以及恐慌等不良心态进行了全面的消除。通过长时期推行群组管理的措施,应当可以从根源上减少频繁就诊,对于占用的医疗资源也进行了全方位的降低。由此可知,群组管理本身应当构成实效性较强的一类医疗模式,尤其适合应用于慢性病患者。未来在实践中,针对群组管理还应当不断归纳经验,通过运用适当的措施和手段来推行群组管理,在这其中突显护士的价值与作用。

[1]韦海英,王载芳,梁雁芳,等.社区高血压群组管理实施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4):154-157.

[2]俞蕾蕾,陈利群,王敬丽,等.群组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早期肾病损害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华护理志,2013,48(8):677-681

[3]张爱珍,武霞.群组管理在老年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3):275-276.

[4]俞蕾蕾,陈利群.群组管理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4):370.

[5]凌枫,朱兰,傅东波,等.街道社区糖尿病群组管理实施效果的初探[J].广东医学,2009,30(11):1724-1726.

[6]王如然,马力,郭猛,等.社区糖尿病患者群组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天津中医药,2013,30(5):284-286.

[7]陈能栋.运用以群组管理为主的社区糖尿病综合[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1):2647-2648.

[8]俞华琴,翟春娥,束伟红,等.群组管理策略在农村高血压高危人群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4,35(11):2437-2438.

[9]毛秀玲.群组管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12):102-103.

[10]钟巧诗,黄燕文,伦瑞芬.分析群组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9):4453-4454.

[11]赵学军,高俊岭,傅华,等.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1181-1184.

[12]吴克明,朱兰,王剑波,高血压患者群组干预管理的社区实施与评价[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13(2):102-106.

[13]朱兰,吴克明,凌枫,等.上海市某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管理效果评价[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9,21(6):253-256.

[14]陈晋,陈淼,陈珍珍,等.群组管理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J].医院管理论坛,2015,32(9):21-23

[15]何泽液,吴小丽,陈令军,等.群组管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6):73-76.

[16]蒋鲁燕,陈晓洁,汪永坚,等.群组管理模式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4,13(3):203-207.

[17]石冬梅.群组管理模式在结直肠癌行结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3):70-71.

[18]陆海晴,程洁.以患者为中心的群组管理模式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5):27-29.

[19]叶爱明,徐桥.群组管理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10):101-104.

[20]王红杰,胡妮妮.群组管理在上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4):4244-4246.

[21]冯丽碧,刘洁珍,吴志刚,等.群组管理对社区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5,15(2):149-154.

[22]何卓萍.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群组管理的应用探讨[J].吉林医学,2014,35(8):5305-5306.

[23]刘少琴,沈眉,吴林丽,等.群组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规范注射胰岛素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3015,14(4):392-394.

[24]徐永能,卢少萍,林建华,等.群组管理对出院后居家老年卧床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12):4244-4247.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Group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in China

LIU Li-hua1,LIANG Yan-dong2,LIU Zhi-hong1
1.Department of Healthy Physical Examination,Hezhou Guangji Hospital,Hezhou,Guangxi,542899 China;2.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Hezhou Guangji Hospital,Hezhou,Guangxi,542899 China

The non-infectious disease becomes an important health threat under the new era,the disease has accounted for a large number of resources,in the management course of chronic disease,the group management is a model with strong practice,therefore,it gradually wins the wide attention,and the developed county has begun to introduce the group management into the chronic disease field since the end of the last century,in recent years,the chronic disease patients gradually increase thus highlighting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group management,therefore,the paper studies the basic thinking and specific contents of group management in the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Group management;Disease management;Chronic disease

R19

A

1672-5654(2017)06(c)-0188-03

2017-03-2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8.188

贺州市科学技术局立项课题(合同编号:1507013)。

刘莉华(1962-),女,广西贺州人,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